【健康来“临”】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学会有效沟通!

【健康来“临”】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学会有效沟通!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的话题屡屡被提及

也为许多家长敲响警钟:

学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及时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或许能为孩子的身心健康

打造起一张“安全网”




与孩子沟通时

家长需要注意哪些事?



1

认识语言的力量

避免语言暴力


“你怎么这么笨?”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


这些都是父母责骂孩子的常规用语,甚至很多家长奉行“不打不骂不成才”这种错误的教养理念,想当然地认为,只是骂孩子几句,能有什么?



但事实上,语言暴力会给孩子带来紧张的心理甚至是生理伤害!


密歇根大学伊森·克罗斯博士的一项实验发现: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时,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地区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另外,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也发现,语言暴力会影响大脑的胼胝体、海马体和前额叶的功能,而它们分别与我们的高级神经活动、记忆、思虑和决策密切相关。长期遭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大脑中的海马体和胼胝体体积会明显减少,孩子的记忆和反应速度都会下降。


因此,家长要清晰地认识到,看似无形的语言却会造成实质的损伤,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重要影响。






2

学习沟通的方法

促进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倡导的“非暴力沟通”,为家长和娃儿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


它能指导家长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从而让孩子更愿意关闭心扉,不仅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也会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1.在尊重的前提上细心观察

与孩子沟通时,要学会客观地表达观察,而不是评判。


例如,当孩子不愿起床上学时,家长可以说:现在都八点了,你还没有起床(观察)。而不是说:你怎么这么懒(评判)。

前者是对事实和沟通对象的尊重,而后者则是匮乏尊重的评判,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2.在共情的前提上进行感受

在亲子沟通中,很多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想法,而非想法背后的感受。共情就是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理解他人的感受。


例如,当孩子表达学习很辛苦,家长回应“谁学习不辛苦”(回应想法)或“学习让你感到很累,你很难受”(回应感受),带给孩子的影响也将截然不同。



3.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 

负面感受往往与未能被满足的需要有关。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需要学会倾听和探索,孩子情绪和行为背后隐藏的需要。


例如,当孩子抗拒去学校的时候,家长需要关注的是问题背后的原因,了解孩子内在的感受和需要。


4.提出具体的请求 

明确而具体的请求,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回应。在亲子沟通时,家长需要学会明确告诉孩子,你期待他采取怎样的行动。


例如,孩子一直玩手机时,家长可以说:我希望你现在放下手机,走到窗前,休息5分钟,放松一下眼睛(请求明确)。而不是说:你不要一直玩手机(请求不清晰)。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急速发展且不平衡,使得许多青少年的心理水平呈现出半成熟、半幼稚性,心理活动也处于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冲突状态。


而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或许可以让孩子紧闭的心门打开一道缝隙,为孩子的心理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从而减少悲剧的发生。


来源/ 健康杭州 

编辑/十月

审核/黄珊

核发/黄向锋

点击下方蓝字查看更多信息

区委书记杨国正走访慰问一线医护

【健康来“临”】“阳了”之后耳朵总是“嗡嗡嗡”?警惕这一新症状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1432107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