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择校被“骗”,该谁卖力?

↑ 点击上方蓝字 ↑ ,关心后及时获取更新。
实践出真知,育子亦如此,时阶和兴致,抓好不焦虑!
===================================
作者提供公益家庭教育指导征询,详见文章结尾处。
……
行骗的机构不用说了,该重罚!
普通机构是生活在夹缝中的,为了生存,向家长传递和制造焦虑是常用手段。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现在竞争很激烈”、“校内知识不能应对升学”、“通过我们机构的培训提分多少多少”等等都是他们炮制出来的,很多家长深信不疑。
不可否认的是,机构确实掌握的信息和资源比绝大部分家长更全面,可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除了学习知识之外的服务,而且这些服务是经得起验证的。
同时,由于机构掌握了一些初中学校不能掌握的生源信息,尤其是优生资源,一些初中也需要与机构“合作”来选拔优等学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短期内并没有消亡的趋势,只是如果做得“太过分”了肯定会被“收拾”。
如果所有初中都落实划片摇号,没有明面或背地里的自主招生,机构的这项服务自然就消亡了。
我相信,在成都排名前20的初中,少有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没有违规招生的!
校长会诉苦:我们压力大呀,每年要竞争升学率,还有各种各样的考核,生源差了没有办法呀!!!
好像“掐尖”就变成了虽然不合规,但能被理解的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即使已经实行了多年的划片摇号,但各学校还是会明争暗斗的“抢”摇号区内甚至区外的优质生源,不优秀的学生除了是正常摇号之外,不要想别的渠道。
比如某校跨区域招优等生(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问了也不说,你就当是巧合),前提是该生通过了择校的考试(有可能是机构代考、也有可能是学校自行组织的“研学”或“参观”活动),家长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所在区教育局“捐赠”一笔费用(这个费用直接入区财政),凭银行转存凭证即可办理入学。
请注意,这个费用不是学校自己收的,主管部门肯定是默许了,明显就是主管部门没有执行制度,损害了公信力,板子该打到他们身上!
但我们能打教育主管部门的板子吗?家长没有那个实力!
有句话是“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我觉得说得很好,但并不是叫我们“同流合污”,而是认清现实:
1、家长要认清自己孩子学习状况、是否适合“好”学校,多听现在孩子学校老师的真实反馈,不要听机构忽悠。
2、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意愿,不要把自己的“择校”思想强加给孩子。
3、尽量按教育制度或指导办法行事,“摇号”虽然有个别不公平,但目前还是最公平的方式,不要抱侥幸心理。
4、早做准备,了解与升学相关的信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途径,不要临时包佛脚!
今天就这样了,欢迎吐槽!
================================
作者小明,是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师(师资)、正面管教与快乐教育的实践者,具有近10年的家庭教育辅导经验。女儿即将初中毕业,名列年级前茅、综合素质过硬;儿子刚上一年级,活泼认真爱思考、深受老师喜爱。小明曾多次在学校和教育群为家长分享管教经验、探讨教育方法,旨在为广大家长和孩子传递推广正向教育理念。
欢迎加小明为好友,公益咨询,为培育祖国下一代尽绵薄之力。
小明同时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师、行政管理师(结业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年制研修班)、经济师(企业管理)、笔迹分析师,可为您的公司及人员管理出谋划策。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1431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