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海学校初中部八年级语文进修方法指导

辛笑天
中共党员,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市骨干教师。初中部语文组备课组长、班主任、语文教师。曾获得全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二等奖,连续两年度获取辽宁省“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质课、大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金普新区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度“金普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一、读的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
产生兴趣追求。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有人戏称为“随手翻翻”,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开拓视野。多读一些富裕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的美文,你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你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
咀嚼书中精华。浩瀚书海中,真正值得精读的书不在少数。一篇文章读一遍,虽能读出大概,但还会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多读几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对一篇文章、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一定要细读,反复读,字斟句酌,才能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打下文学功底。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背诵上百篇优秀的古文、现代文,就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背诵,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要自然成诵,才能把书上的营养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自然成诵的过程就是不断体验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过程,不断领悟名家名篇语言魅力的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写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的。语文知识的积累,首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对于中学生来说,做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观察、感悟生活,有感而发地记随笔,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这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做作业时应先梳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再做作业。平时不要过于依赖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教辅书,放弃思考,剽窃答案只会让你的语文学习能力下降。作业书写要清楚,如犯错误一定要认真订正,切不可忽视。
|三、说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同学上课都不愿发言。上课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地表述一个话题,这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当老师的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回答,要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之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语文的内涵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到哪里,语文就到哪里。我们应该热爱生活,这样才会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颗好奇的心去看世界的美妙与神奇。再然后,就用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去展现那自然界的草长莺飞、宇宙间的斗转星移。
|四、经常查阅工具书|
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观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随时查阅碰到的疑难问题,而且也可以作一般阅读材料来读。高中生最好要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两本工具书。
|五、认真学好课本|
所谓“课本”,即一课之本。许多同学,尤其是九年级学生,认为现在中考的阅读分析材料都是课外的,课本不闻不问,置之脑后,整天沉溺于题海之中,结果是耗时费力,广种薄收,效果甚微。比如文言文的学习,课内篇目还没有读懂过关,词法、句法没有学懂弄透,就急于到题海里去“畅游”,显明是枉费心机,本末倒置。课内文言文这只“麻雀”,仔细解剖透彻了,才能在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该背诵的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该熟读的一定要烂熟于心。一般来说,考试的材料取自课外,但考点和答案却在课内。
|六、学会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许多七年级、八年级的同学问:现代文阅读材料好像看得懂,但每次做题时总与老师的答案相差甚远,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你根本没有把文章读懂,看起来那些字你确实认识,而字词内里的“内核”你却没有能力发现。建议大家现代文要“多读、多思、少做题”,每读完一篇文章后,留出2~3分钟的时间给自己提出几个问题,看自己是否能回答。能回答,说明你读懂了;否则就没有效果。比如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七、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许多同学说每天的作业都来不及做,哪来时间读书?我看关键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想不想读书,想读书就有时间,不妨你试试!我建议大家每天要保证有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时间可以是整块的,也可以是分散的,每天睡觉前问一问自身,今天读书有一个小时吗?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读书,郑板桥利用“舟中、马上、被底”背诵,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读书除了报刊杂志的“浅阅读”材料外,一定要有计划地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一周读一本,一学期就是十几本,一年就是30本,初中三年就是百来本了。这些书,不仅可以让你自信走入中考考场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将受用一辈子。
以上既是学习语文的技巧,也是学好语文的习惯,更是打开语文这把锁的钥匙。真堪称“有了金钥匙,不愁锁不开”。
八年四班 王世健 王世睿
除了多读之外,还得多抄,把重点、关键性的词句抄下来,时时翻阅,这样便可以记得牢靠,成为自己的东西了。
——吴晗
语文学科的设立是为了传承汉语的语言文化,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忽略了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高,那么很多情况下学习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文学素养的日积月累是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因为,只有基石的牢固和素养的不断提升,才能够做到对相关阅读、写作等专项课的轻松应对。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语文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非简单地应付考试。
我们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理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文章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才能更方便我们的记忆。比如:阅读课文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还可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问题点,要作好标记,善用各种工具书查找答案,这是探索学习的方法,也是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或知识点,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辨别,这样你的理解能力会得到快速提升!
二、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除了课内知识的储备和掌握之外,语文学习还要多拓展课外的文学知识。我们在平日应该多阅读一些“开卷有益”的文学作品,要用心去读–读的不仅仅是有趣,而更应该是内容和内涵;努力地去吸取文章中的思想,汲取文章中的精华!同时,我们要记住好词、好句和好的写作格式;把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好东西”提取出来,然后逐步演变,使其“为己所用”。如果我们坚持日常多阅读、多积累,那么在考试的时候就会更容易地抓住“阅读文章”等专项题型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线,从而使相关问题迎刃而解。与此同时,我们的写作能力也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三、关注书写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书写方面”。众所周知:一手漂亮的字体和干净的卷面,会为你的“评卷”增添不少分值;所以书写、练字,也是需要日常多练习的一门功课。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不断地成长,使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再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1333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