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伤害孩子的4种育儿方式,你中了几条?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每一种脾气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孩子出生后的几年,是性格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对孩子来讲,出生后的两三年所经历的事情,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第一集《7 up》片头出现这样的字幕: “让我带一个娃儿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
儿童时期,家庭往往能作用孩子的一生。
0到6岁,可以说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娃儿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价值观形成等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有些事你做对了,教诲孩子事半功倍!
01
哭穷式育儿
“爸爸,班上同学都有手机,我也想要一个”
❌:我们家没钱,这个就不买了
✅:我们可以以后再买,现在咱们家里的钱是要用在刀刃儿上的!
“你看,为了供你读书,爸妈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你一定要听爸妈的话,对得起爸妈的这份辛苦,长大了报答我们。”
“你看,咱家条件不好,你可千万不能乱花钱。别人家的孩子穿阿迪耐克,你穿361、特步就好。能够把你养大、供你读书就已经很不错了。”
哭穷式教育,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自我人格,还会毁掉孩子的金钱观。
知乎有一位作者就是从小在“咱家没钱”的唠叨声中长大的,别的小孩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他就已经被迫懂事,也对金钱格外敏感。
初中高中读书时,别的同学光鲜亮丽,而他从来没有穿过超过100块钱的衣服;
到了大学时期,每个月生活费只有600,除去吃饭还要买书、充话费,连买一件美特斯邦威都舍不得。
哪怕工作以后,超过500元的东西都要和妈妈事先商量,然后再听一遍父母咱家很穷,千万不能乱花钱的唠叨。
时至今日,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但这种“我很穷”的思维已经深深刻入他骨子里。
虽然他工资不低,但依然不敢花只想着存钱,买东西要先看价格货比三家,看见好的东西本能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不敢追求梦想,只想当个普通人好好活着。
父母对他哭穷了十几年,本意多是让他花钱有度,不要挥霍,却让他心穷了一辈子。
02
保姆式育儿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
❌:帮孩子处理好一切
✅:你需要妈妈帮你吗?你认为这样会不会好些?…
我们总是一边责备孩子吃饭吃得到处都是,一边跟在孩子身后不停地喂;
一边跟孩子说你的房间那么乱,一边又不厌其烦地帮他收拾;
一边抱怨孩子大了也不知道做家务,一边又抢过孩子手里的菜板,生怕孩子切到手……
面对孩子,我们怕摔着,怕碰着,怕衣服穿少了,怕饭菜不营养,怕他在外面受欺负……恨不得将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这种“保姆式”的照顾带给孩子的危害常常被忽略掉了。
“保姆式育儿”,这3个危害太明显
1. 孩子会失去独立做事的能力
众所周知,一个习惯无论是好是坏,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养成,尤其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家庭环境很容易影响他们习惯的形成。
请问,从小就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都早早的帮孩子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因此,孩子们已经习惯于一切都依赖父母。最后的直接伤害是孩子失去独立能力,遇到困难。躲在父母身后,这样养出来的孩子能出类拔萃吗?
2.孩子没有基本的感恩
总有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感恩,有时甚至对父母做事。但家长们不明白的是,孩子之所以会养成现在无法无天的自私,很多都是因为父母从小就受到的教育。
正如宁静在节目中所说:“孩子怎么了?错的是父母,是父母把他们培养成这样的。”问题是,如果你从小就宠爱你的孩子,那么父母长大后就会得到回报。应该是白眼狼的孩子。
3. 孩子在社交生活中不理解同理心
在家庭环境中,他们总是被父母宠着长大,让孩子很少遇到挫折和磨难,即使遇到了,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但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他们的孩子。这时候,赤手空拳的孩子会因为社交和生活而感到茫然,难以与同龄人产生共鸣,产生磁场。
如果他们不能很快适应这种陌生的生活节奏,他们很可能会被社会排斥或欺负,这是对他们生活最不利的事情。
家长要明智应对,才能培养出优秀乖巧的孩子
我记得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吗?很简单。试着顺从他,你就能做到。”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爱孩子没有错,但一定要把握好程度。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让孩子陪伴,给他们飞翔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挫折。
03
责备式育儿
当孩子调皮惹祸时:
❌:你怎么回事,除了会捣乱就是气人?
✅: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养成习惯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父母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父母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事半功倍。
04
威胁式育儿
❌:你再…我就…,类似这样的威胁式教育
✅:把孩子当回事儿,给他足够的选择和尊重
“你不听话,真的没人要你了”
“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只会吃苦”
讨好型的人做事以取悦别人为目的,害怕别人的不满和差评,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原则,在交往中也丧失界限。
“讨好是一种求生存的应对姿态,在压力情境下,一个人忽视自己的感受,认为他人和情境都比自己更重要,尽力取悦一切人和事,就是不在乎自己。这便是讨好。”
有些家长说,孩子像这样懂事不是挺好的吗,难道非要调皮捣蛋才正常?
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孩子看上去乖巧、实则内心比较压抑、不敢随意表达个人意愿,在外人面前也会胆小怕事、唯唯诺诺。
当“讨好型”孩子长大后,讨好别人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在他们处理工作、人际关系时又会重新支配着他:
– 不会也不敢拒绝别人,没有主见
– 害怕和别人发生冲突,难以有主导行为和魄力
– 总是以“让别人高兴”作为自己的价值体现,活不出自我
– 陷入“讨好别人”和“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中,内心往往也很痛苦
为人父母这条路,有无数个挑战和困难,而情绪是这条路上无法回避的障碍。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绝非易事,父母不要过分为自己在孩子身上犯过的错而自责,而学会做好自己情绪的主人,尽量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当你每一次用高分贝“击垮”孩子的心理防线,他内心渴望与你交流的那扇门就会关上一些。
想让孩子的未来更加顺遂,那就努力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吧。
育儿,即育心;愿这场与孩子相伴的修行,能扫去情绪的阴霾,一路都是艳阳天。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1131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