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学阶段一定要做好古文发蒙?

为什么小学阶段一定要做好古文启蒙?

我们都知道,公办学校的语文教诲基础强,但到底有多强?

我们可能不知道,公办学校的语文教育也一直在创新,那么究竟有多新?

日前,“爸爸真棒”有幸对刚刚在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观摩活动中荣获了上海选拔赛一等奖、并将代表上海列入全国比赛的葛儒毅老师做了专访,并观摩了他的一节语文课。

葛老师用深刻的认知、开阔的视野和思辨的方法,来向我们诠释了“为什么要做好古文启蒙?怎样做好古文启蒙”,大大刷新了我们对公立教育的刻板印象,也解决了最令家长头疼的“古文学习”难题。

葛儒毅老师


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语文老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小学高级语文教师,闵行区骨干后备教师。

课程《我们都来讲笑话》、《宽容》、《笠翁对韵·十二侵》,论文《捉住关键字词,提升古诗教学》、《小学语文复述教学的实践研究》屡获殊荣。

功夫都在课堂外

我们观摩了葛老师最普通的一堂4年级语文课,他讲的第一首诗是杜甫的《蜀相》:

蜀相 | 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豪杰泪满襟。

葛老师的上课过程很简单:

① 朗读;

② 讨论;

③ 诵读。

葛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逐层深入地使学生从内容到思想上对古诗进行全面的探究:

▲南阳武侯祠,在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也是汉昭烈天子刘备“三顾茅庐”处

1
基本面的理解

抓住关键字,突破诗意理解:比如葛老师重点让学生讨论了“师”,“捷”和“襟”三个字。

2
从情节入手补充背景信息

在学生们能够串讲诗文大意之后,葛老师又引导学生开始从情节角度,深入理解诗的情景。比如葛老师会问学生,“诗歌是在讲谁?怎么能看出来的?”“蜀是什么地方?作者杜甫为什么也会在四川?”……抓住关键字,突破诗意理解:比如葛老师重点让学生讨论了“师”,“捷”和“襟”三个字。

3
深入剖析

为了能让孩子们与杜甫产生“共情”,葛老师又抛出了以下问题,“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杜甫的经历与诸葛亮有什么相似之处?”“杜甫到底是哭谁?”等等。

课后,我的问题来了,这是一节师生都没有刻意准备的课,因为大家读到“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襟”的时候,全班都停了下来,娃儿们都不会读;但在说文解字、讨论典故、诗人背景、唐宋八大家的时候,孩子们又一套一套的,那么文学底子从哪儿来?

葛老师的回答也不花哨:

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定要舍得花费时间打基础。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旧居

培养语感,背是不二法门

葛老师的第二首诗是王维的《鸟鸣涧》,这首诗,他做了“精讲”:

鸟鸣涧 |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首先葛老师会让大家找诗眼,这首诗的点睛之处在于“夜静春山空”的“静”;那接下来怎么在诗中看出“静”,学生至少要找出直观和间接两种描写办法。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月出惊山鸟”这种划破宁静反衬安静,老师会让大家跟更接近生活的例子进行类比,比如“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见”是一种什么感受。

葛老师会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品味,那么孩子的文字的迁移理解力也一点点被培养起来了。

除了解析文字,他更夸大“读”:

孩子之所以对古诗文特别惧怕,是因为古文跟现代文的句读(断句)差距太大。培养语感,弥补古今语境的差异,读、背是不二法门

小学阶段一定要做好古文启蒙

葛老师认为,小学阶段一定要做好古文启蒙,提高文学修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小升初不是尤其明显,但初、高中古诗文占比非常大,语文成绩的差距主要在此。

往届毕业生经过这样的教育,在之后的学习中也大大受益:


因为进行过古文启蒙,上了初中之后,面对古诗文,第一从心里上不惧怕;第二因为语感好,拿到一篇古诗文,能清楚的按照逻辑断句,再学习‘之’,‘其’,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的前置、倒装句等时会非常得心应手。

因此,葛老师始终坚持从三年级下或者到四年级开始,为学生补充一些古诗文的阅读量,早上15分钟早读,每周2次,一共约半个小时。好比,葛老师带领大家系统的学习《论语》,讲人物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组织讨论。有一天,大家读到:

“颜渊、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小朋友们的状态是如许的:

学生们还会提出很多“犀利的问题”:

学生

孔子有没有老婆?

葛老师

有啊,因为论语里有记录孔子跟儿子说话,他有儿子就肯定有老婆。

学生

那孔子为什么从来不提他老婆呢?

葛老师

也有说过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从这里看,他们夫妻关系不太好。

要把时间花在思辨上

葛老师认为,学习中孩子能提出好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从认知规律来看,小孩子提出关于自然科学的问题相对容易,而人文思考需要长时间的引导,需要前因后果的铺陈,才能提出来好问题,因此花时间在思辨是非常重要的。

葛老师在主课外还会带部分同学做些教历史思辨。比如,“尾生抱柱”是一个广泛流传的成语,一般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庄子·杂篇·盗跖》

葛老师的思辨课,首先是介绍给学生更广泛的材料:关于尾生,历史上只有两个故事,一个是尾生抱柱,还有一个借醋的故事。有一次,他的一位邻居家里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醋,但他并不回绝,便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尾生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其他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位之前那位邻居。

接下来再给辩题:尾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是诚信的么?

培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尤其是对很生涩的古文的阅读兴趣,一直是家长们面临的难题,葛老师给出的建议是:

1
要让孩子爱看


葛老师也给出了一份参考书单——

三年级前篇章短小、易懂、经典句式,例如《三字经》、《孝经》、《千字文》;

三、四年级《笠翁对韵》、《论语》;

四、五年级有神话系列;历史相关《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原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理解情节,抓住典型人物;通读《红楼梦》。

▲《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三字经》、《笠翁对韵》书籍封面

2
给孩子展示的平台

在家,家长可以跟孩子共读,然后一起讨论。

在学校,不光老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书籍,学生也可以推荐给大家。

▼下面这张图就是孩子们制作的荐书PPT。演讲结束后,为了验证大家是不是认真听了,孩子们还设置了有奖问答: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1033470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