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见快评 | 少年的你 怎会做出云云选择?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怎么办

育见快评 | 少年的你 怎会做出如此选择?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怎么办



点击上方蓝字 关心“育见新闻”

2023年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


2022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学生胡鑫宇失踪。事件发生后,组织有关部门和各方力量,持续开展调查搜寻工作。2023年1月28日,胡鑫宇尸体被发现。在国内权威刑事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下,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通过开展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认定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育见新闻

,赞 37



胡鑫宇自缢身亡胡鑫宇事件,让一个社会问题再次离开公众面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01




家庭教育

出现了什么问题?




胡鑫宇事件的还原,让我们发现了胡鑫宇在父母和老师面前表现出不同的样子,在父母家人眼中,胡鑫宇是一个懂事、体贴的孩子,但是真实中的胡鑫宇倒是一个性格内向温和、孤独的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加之不愿意和身边人沟通,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等等,导致其情绪更加崩溃,最终惨剧发生。


我们都是旁观者,孩子的离开和一个家庭的破碎已经成为悲痛的事实。我们不必再去深究惨剧缘何发生,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胡鑫宇不愿意和怙恃沟通一下自己的情绪,通过这一惨剧,反思一下很多已知和常见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希望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1

多少中国学生,最怕老师请家长

很多中国孩子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哪怕他们已经长大成人离开校园,当他们回忆起小时候的上学时光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恐惧:害怕老师请家长。


只要老师不给父母打电话发信息,那就是岁月静好。只要老师一说“让你爸妈来学校一趟”,那就是晴天霹雳。


因为很多孩子知道,不论自己做了什么,不论自己有没有闯祸,家长来到老师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多半是对自己孩子的批评甚至打骂。


曾经有太多这样的事例:

a被请家长了,他爸爸怒气冲冲赶来,先给站在老师办公室门口的孩子一脚踢开,或拉起来再拧耳朵、手臂。打骂一番后,再进到老师办公室赔礼道歉。


b被请家长了,他爸妈来时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认真听老师报告了事情经过,并保证回家不打骂孩子后,领着孩子走出了办公室。


然而刚走到校门口,夫妻二人开始又是厉声呵斥又是手脚并用,将娃儿边踢边带回了家,到家后又是一顿毒打。

不论是A还是B,在家遭受完毒打和谩骂后,还要跪着忏悔,听父母哭诉“养你多不容易”“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我一天天累死累活还不是为了你”……


孩子害怕被请家长,根本是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不畅,父母听到被老师叫去“谈话”,第一印象就是孩子一定做了什么特别过分的事情,也就导致家长会在主观上迁怒孩子,进而让孩子更不敢于和父母沟通,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倘若胡鑫宇能够和父母多一些沟通,恐怕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2

多少中国父母,不会好好说话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句话被有些中国家长精准利用到了对孩子的教育中。


“你自己没问题人家为什么来招惹你”“你不打他他能打你吗”“人家积极挑衅你就不能直接走开吗”……


就像上面说到的请家长,很多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第一句话多是问娃儿“你又给我闯了什么祸”,而不是“孩子你怎么了”。


而当孩子在学校发生矛盾甚至是遭遇校园暴力后,一些家长也不会第一工夫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真听孩子的心声。


有人分享过如许一段经历:

初中时自己因为一点小事被请家长,他爸爸到学校后,先拳打脚踢对他“教育”了一番。等到老师回来时,他已经蹲坐在墙角瑟瑟发抖,脸上泪水混着灰尘,又不敢哭出声。


但其实,当时这位老师只是在作文中看出他缺乏关心,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才想着特意把家长叫到学校来好好沟通,希望家长平时能多关心一下孩子。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一直是很多家庭奉行的教育铁律。但孩子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他身边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他想要的沟通方式究竟是什么呢?少有人关心。


3

多少中国孩子,

只能想到用死解决问题

面对各种压力难以发泄,胡鑫宇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终结这一切,很多人不禁提问: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无奈和绝望,才有勇气想到一死?


死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停止那么简单。


曾经有这样两个类似惨剧:

一个孩子在寒假期间,父母每天催他做寒假作业。于是有一天,这个孩子选择了跳楼自杀。


一个孩子想去同学家玩,但征求父母同意未果,也选择了跳楼自杀。


一个是做作业,一个是想去同学家玩,在很多人眼里也许觉得这能有多绝望呢?但可能最后却成了一个致命的导火索。


某个综艺节目曾播过这样一个画面:

孩子做错了事,父母没有打骂,但是一直在说这件事。


吃饭时在说,看电视时看到某个相似情节时也说,家里来亲戚了聊到孩子的问题时又在说。


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爆发了,哭着大喊: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再说了?!


在孩子看来,他是做错了,他也认错了,承诺再也不会那样做了,但父母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耳边不断提起。他能想到的,可能就只有用死亡来停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多少家长倾注了所有心血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却忘了去听一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可是,父母就容易吗?


父母也不是生来就是为人父母,他们曾经也是孩子。


也许由于时代、年龄的原因,有的父母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孩子也没法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


但是,一个生命产生的过程既是艰辛也是美妙的,成为一家人并开心地生活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


父母要多体谅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要多体谅父母。暴力和责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会让问题恶化甚至衍生出更大的悲剧。


但不管怎样,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可以超越生死。要知道,能成为一家人,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02




当下凸显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向中小学蔓延。近年来,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突然爆发,变得非常严重,极端事件也发生了很多。对此,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也都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


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的团队还发表了一份“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数据显示,有17.5%的青少年在一年之内就患有某一种精神障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跟几十年前相对比,我国26.4%的中小学生有抑郁的状况,过半有不同程度焦虑问题,经济、职业、学业是青年的三大压力源……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抑郁症有哪些特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曲副主任说,“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三个,一是情绪的低落,二是兴趣的减退,三是体力精力的下降;附加症状是通常会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出现的情况,如自我评价低、对未来无望、自责自罪、食欲异常、睡眠障碍等。我们诊断抑郁症的一个基本底线是有两条核心症状和两条附加症状,而如果是三条核心症状加上附加症状,那就是重度抑郁的表现了。”


如何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

1

父母应知道的

1、父母应注重对孩子早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2、父母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孩子要掌握情绪调节策略,学会寻求专业帮助。


青少年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情绪容易出现波动,且缺乏情绪调控能力,因此其最好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策略,比如放松训练、合理情绪疗法等。


4、知晓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调试策略,如人际交往技巧、学习适应策略、考试焦虑调整技巧等。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

一些被心理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在生病之后,最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但不少家长缺乏对心理问题的了解,甚至充满偏见,对孩子的回应往往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为什么就你不行!”“你就是戏多!”等等。


“孩子不能上学了,家长才会带孩子来就诊。除非有自残行为,如果孩子本人有意识地不想表现,家长看不出来,也不会认为孩子有问题。”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曹晓华说,很多家长不太接受诊断结果,医生需要花很久与家长解释这个疾病。


曹晓华说,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期,容易出现各种困扰,同时可塑性也强,如果家长或学校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然而,不仅家长通常难以及时察觉青少年的异样,一些学校也面临专职心理教师短缺、心理辅导难开展等问题。


“对于心理教师的配备,国家有相关要求,但在基层落实如何要打个问号。”太原市第十二中学心理教师王宏说,因为与升学无关,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学校仍处于很边缘的位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还要做行政工作,甚至沦为打杂的。心理工作是隐形的、保密的,心理教师在职位和职称晋升中也不占优势,部分心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对学生的心理帮扶质量难以保证。


湖南省一所高校的心理教师观察到,目前学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科书五花八门,有的版本十分陈旧,一些早已被学界推翻的概念仍然在用。“这无疑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她说。


不仅如此,有的青少年被确诊为抑郁症之后,还面临被学校劝退、失学的风险。


王宏认为,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与作业量、学习压力和亲子关系的紧张程度成正比。轻度抑郁症患者一般是可以正常上学的,但一些身患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的学生确实不适合在学校学习。不过,学校要认真做好沟通工作,简单粗暴的劝退和开除会伤害学生。另外,学校面对患有心理疾病学生的入学请求时,要参考心理教师和专业心理机构的建议。

3

家校协作、社会帮扶

缓解抑郁情绪的良方

家庭方面,如果父母能以积极心态去面对、解决自己人生中的问题,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不要把消极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就能避免相当一部分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让孩子多参加同龄人的集体活动,多交朋友,减少孤独感;还可以多参加体育活动,让孩子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


学校层面,管理者要有远见和责任意识,将专职心理教师配备到位,做到专职专用,同时建立心理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学校和医院加强对接,在青少年出现严重心理疾患需要转诊和专业治疗时,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科学干预。


社会层面,专家建议,应普及“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等科学教育理念,根据孩子的禀赋,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整个社会要营造更加公平宽松的环境,消除“不上名校就要坠入社会底层”的恐慌,改变消极、内卷的社会心态。专家建议,当孩子们遇到心理问题时,一定要及早向专业人员求助,必要的话要进行专业治疗,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抑郁程度自测表

一个花季年华的孩子离去

是一个家庭永恒的伤痛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来源 | 育见新闻(cetv-1news)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瞭望智库、海报新闻、红星新闻、中国新闻网等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1031214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