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提升】固安县第七小学念书分享活动

【素养提升】固安县第七小学读书分享活动

【素养提升】

固安县第七小学念书分享活动

 

读《小学语文讲堂教学亮点》有感

分享人:李影

【素养提升】固安县第七小学读书分享活动(7)李影音频 音频: 进度条 00:00 03:30 撤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读书是与名家相遇,体悟教育经验;是与同行对话,分享教育心得。
这个寒假,有幸与教育名家支玉恒老师相遇,学习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中的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上,支老师对知识点从不填鸭式灌输,而是注重引导学生智慧碰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学会思考,习得语言,逐步锻炼提升语文能力。
支老师提倡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保持语文课堂的本色。随着对本书的深入阅读,我对支老师的敬佩之情也逐日增加。支老师的教学功底深厚扎实,敢放能收,灵活机智;教学策略更是自主发展,自读自悟,注重整体,入情入境,课堂上,他挥洒自如,幽默诙谐,返璞归真。
有人说,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但任何艺术之花都必须根植于肥沃的土壤上。支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靠的是他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第一场雪》有两处用了“簌簌”这个词,备课时,他查阅词典,请教同事,课堂上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作者使用这个词的不同意义。对文中“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许多作者独具匠心的句子,都用心研磨,课上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这一点一滴无不体现着支老师扎扎实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支老师的语文课,是名符其实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书课。学生在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发展语言能力。他执教的《第一场雪》,这一节课的重点段二、三段,支老师基本上没讲什么,所有的问题,如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剖析、结构的认识、情感的领会、内涵的领悟,表达方法的学习等,都是通过读来解决的。学生学到的东西都是学生自己通过智力劳动和情感体验所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反映了支老师务实、求实、朴实的一贯教学风格。
“鉴他山之玉,琢己家之石”,我愿学习支老师勤奋、乐观、自信的精神,循着支老师伟大的足迹,在教育教学之路上,继续扬帆奋进!

 

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有感

分享人:赵子嘉

【素养提升】固安县第七小学读书分享活动(8)分享人:赵子嘉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能将课教“活”,这里的“活”就是教学亮点。只有充满亮点的课堂,才能彰显教学个性,把教学变成一门艺术。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素养这是我们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寒假期间,我们一起读了支玉恒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这本书。
    那么什么是教学亮点呢?一段精彩的导入是亮点,一个巧妙的问题是亮点,一段动情的朗读是亮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回答问题是亮点。在支玉恒老师的《走月亮》课例中,他的评价用语是亮点。通过阅读课例,仔细揣摩,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但他们希望得到老师赞赏与肯定;作为老师则要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支老师教《走月亮》这一课时,让学生读课题,学生声音响亮,语速较快。支老师说,这不像走月亮,像走太阳。月亮升起来和太阳升起来有什么不同呀?支老师边说边用手模拟月亮缓缓升起来的样子,支老师又找了一位学生读,那位学生读得较轻,支老师再进行引导:有点月亮的味道了。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来?(生:晚上)晚上周围环境怎样?(生:很安静)对呀,夜晚特别静。然后支老师范读:“走”字低声且拉长;“月亮”读得轻而柔。支老师范读完毕,接着找学生读,最后全班同学齐读。
    读到这里,我不由地佩服支老师的教学机智,因为充满激情、巧妙的话语,犹如春风温暖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可以说,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支玉恒老师的课堂教学讲究艺术,他的教法从不简单的重复自己,从不固守一法一式。他的教法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因课文的不同而不同,因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他的课堂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蕴含着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学习借鉴意义。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心理效应》有感

分享人:贺子仪


【素养提升】固安县第七小学读书分享活动)(9)贺子仪音频

最近,我阅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心理效应》一书。此书把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在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的角度上,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道来,层层剖析。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平时的很多事原来都有相应的心理效应的存在,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下面主要谈谈我感触最深的两个效应。

一、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

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没有捐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孩子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阅读需要积淀与理解,通过阅读此书,我明白了想做好教育工作仅凭自己的一腔热情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科学的、理性的方法。这些心理效应不仅可以用在教育教学中,更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将常常温故知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更进一步!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1031023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