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必备语法知识清单,测验一定用的到!

初中语文必备语法知识清单,考试一定用的到!

语 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


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


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如“分、好、高、低”;

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在。如“话、习、确、民”;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牢固。如“者、第、阿”。



词  类


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作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作合成词。


词的分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表概数(一些,许多,三四十);表序数(第一,初二,老大等)。


(5)量词: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例如:物量词(尺,斤,个,辆);动量词(趟,次,遭,回等)。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例如:人称代词(我,你,他,大家自己);疑问代词(什么,谁,多少,怎么);指示代词(这,那,这样等)。


(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肯否定等。


例如:很,更加,略微;全都,总,仅仅,只;已经,刚刚,一直;再三,往往,时常,屡次;可,却,难道;不,竟,可能没有等。


(8)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例如:从,向,朝,在,把,按照,为了,对于,比,除了,和,跟,由于等。


(9)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才,如果……那么等。


(10)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例如:结构组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吗,啊,而已,吧,呢等)。


(11)叹词:表示感慨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喂,哎呀,嗯等。


(12)拟声词:模拟事物声音的词。


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短 语


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说话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 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目+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之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个别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 ]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


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思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动补短语:即 动+补 形式,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而是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状况或处所等。例如:看(不清)、去(一趟)、拿(起来)、印在(脑子里)、跑得(快)、走得(急)。


形补短语:即 形+补 形式 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由于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例如: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漂亮(极了)


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由两个成分组成。前一个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题,称为主语;后一个成分对主题加以陈述,称为谓语。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结构: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


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句  子  成  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复  句



(一)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二)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1:“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例2:“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


例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4)定义法&抓住干法


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区别单复句,是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例4:“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但只要结合前两种方法去判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声明: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QQ):138916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0933323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