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笔记|记录姐妹俩对牺牲话题的不同感受

育儿笔记|记录姐妹俩对死亡话题的不同感受

2023年2月8日 星期三



妹妹选晚安睡前故事的时候,先拿起了《獾的礼物》,等我刷了牙返来,看到她又换了另外的书…



我跟她确认:只讲这三本书么?你肯定不看《獾的故事》?

妹妹还没反应过来,姐姐接话:对的,我也不爱看这类和死亡相关的故事。


👩:原因是什么呢?谈到死亡你会有什么感受?害怕多一些?还是难过多一点儿? 姐姐:恐惧😨 妹妹:(几乎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会伤心😔


这段平平无奇的对话,重心在于【孩子的感受】

刚好最近在备第五期瞳班同学的读书会,主题是《怎样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其中第一章的中心就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觉》

暂时不剧透这一期线上读书会的具体实质,今天的育儿心得就是——孩子的感受。


“孩子需要他们的感觉被接纳和尊重”


这段译文有点拗口,但仔细体会,这个道理是很是重要且最容易被大人忽视的。

🤔🤔🤔

比如:害怕和恐惧两种感受有何差别?恐惧和伤心二者又代表什么?姐妹俩对同一本书不同的情绪感知、心情表达背后,可能透露着什么?


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乃至觉得问题本身都莫名其妙…

这很正常,因为我们接受的所有教育中,从来不人真正教给过我们【情绪】是什么。

但是这对我来说,都是很是可贵的线索。

我能够透过靠近水平面的这一层【感觉】,看到她们的脾气底色的大不同。





道理好像很简单了,还是那句话: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做到接纳、尊重….但讲真,能真正能做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我们的读书会,也会给大家设计更多练习的场景~

从“知道”到”做到”,离不开面对孩子时候,每一分钟的“刻意练习”💡💡

刚好今天在朋友圈看到这张图~


不知道你们是否认同——养孩子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反正我是非常认同的,所以总是不断提醒自己:保持
空杯心态、保持学习的状态,盯着孩子的反馈频繁调整自己的养育策略,并且像这样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及时总结记录下来。


(❤️希望能启发到有同样养育困惑的家长朋友…)



当然,我们姐姐跟着我学过三期的SEL儿童社会情感技能课程,她对每一种情绪背后代表着什么有自己的理解。

所以在刚才的对话之后,她又接上了一句——


“妈妈,我估计妹妹是个C或者D吧,反正就是右脑思考那种,应该跟我不是同一款的。”(语气云淡风轻、漫不经心….)


我:(愣住五秒)…..好吧,我也正在这么想呢…..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0932655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