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中考体测中拿高分,竟让娃儿提前吃兴奋剂?熊家长心真大!
在体育界,有运动员为了拿金牌而偷用兴奋剂的消息很多人都听说过。
但万万没想到,日常生活里也有如许的事!
调查发现,为了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拼高分,竟有家长让娃儿吃兴奋剂!
笔者听说,兴奋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有很大影响,假如不对症下药的话,很容易诱发身体中的疾病。
为了中考体育测试能提高一些分数,家长们果然有必要做到这样的份儿上吗?
为拼高分 家长让娃儿吃兴奋剂
现在不拼一把,以来就没机会了
据报道,张女士的儿子小伟(化名)就读于北方某省重心初中。该省中考体育总分50分,计入初中学业考试总分。
为了让孩子在中考取得一个好成绩,张女士用上了非常手段:经多方打听,她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碱的药物。
“麻黄碱能起到兴奋作用,考试的时候再喝两罐功能性饮料,应该多少会起点作用。”张女士说,“毕竟这是决定命运的考试,现在不拼一把,以来就没机会了。很多学生提前几个月就吃药,我让儿子提前一个星期吃,已经是后知后觉、不负责任了。”
不想点办法,可能比其余孩子差10分呢
“平时他的水平就是39分,周围50分的孩子很多,大部分都在46分以上,仅体育一门就不同人10分,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张女士称。
最终,小伟取得了46分的成绩。“可能考试时拼尽了全力,也可能是吃药、喝饮料起了作用吧。能考到这个问题我很高兴。”小伟说。至于药物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以及是否违反相关考试规定,小伟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
有啥副作用,上了高中再往回补
在另一所中学就读的小超(化名)则在母亲刘女士的安排下服用了另一种含兴奋剂药物,最终取得了47分的成绩。刘女士说:“假如不想点办法,他比别人能差10多分,对孩子影响太大。有啥副作用,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
如此拼“命”,围观人民咋评说?
理解者——“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能不知道兴奋剂有副作用呢?家长应该是最心疼孩子的,只是不得已,为了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可以理解。”
反对者——“为了成绩就可以吃兴奋剂?那文化课占的分数更多,为什么不敢作弊?归根结底这样的家长就没有从心底重视体育,没把体育当成严肃的科目来看。”
“多那八九分,能比健康重要?不是干什么都有捷径的,不懂这个道理,不择手段考了高分,将来也成不了有用之才。”
为得高分吃兴奋剂,究竟身体重要还是成绩重要?
“吃兴奋剂拼高分,伤了身体以后补”——这种拿身体健康换成绩的买卖,家长做起来真的划算吗?
“你说孩子的小心脏能受得了吗?”
中考体育测试本是为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然而,为拿高分,一些家长竟选择让自己的孩子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这不仅背离考试初衷,更会危害学生健康。
在相关文章中还提到,从法律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和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中都规定,严格禁止任何体育运动参加者使用兴奋剂。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兴奋剂目录中,新闻中两位家长分别让孩子服用的药物都赫然在列。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主任、运动生理学教授孙飙认为,这种为了达到一时目的,铤而走险的方法非常不可取。
采用“兴奋剂”提高成绩,本身就是作弊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另外孩子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意外。
“想让心脏跳得更快,你说孩子的小心脏能受得了吗?”
兴奋剂不是灵药,盲目跟风适得其反
一位国家级反兴奋剂教育讲师说:“兴奋剂不是万能的,它必须配合长期的训练才能发挥效力,许多家长根本不懂这些,只是在盲目跟风,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事实上,服用兴奋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危害。如麻黄,属于刺激剂,可能导致失眠、焦虑、体重降低、依赖成瘾、脱水、四肢震颤、心速和血压增加、中风概率增加等危险。
北京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呼吸科医生田慧介绍,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是有毒副作用的,尤其是含兴奋剂的处方类制剂或治疗目的性较强的药物。如果不对症的话基本等同毒药,容易诱发身体原有的基础病。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想要提高身体机能,还是要通过科学的健身和训练
中考体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啥?
功夫下在平时:平时加强体育运动是唯一的“捷径”
《太原日报》的记者曾在今年中考前采访到这样一对母女,今年2月起,每天早晨5时,天蒙蒙亮,初三学生嘟嘟就会跟妈妈在小区里跑圈,40分钟的时间,连跑带走4000多米……当时,母女俩的跑步锻炼已经坚持了两个多月。
“以前我都是带着孩子到处补习语、数、外,真没想到有一天还得‘恶补’体育。”嘟嘟的妈妈胡女士说。胡女士还算了一笔账,以今年初三考生为例,体育成绩满分是50分,“这50分可是完全不能丢的。这也是考生家长真正着急的原因。”胡女士说。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中考成绩当然重要。家长为了孩子的成绩从而“临时抱佛脚”也不难理解。不过,如果不从小加强孩子体育锻炼,而只是在考试前开始焦虑,就违背将体育纳入中考的初衷了。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做基础。让孩子参加运动的意义并不在于培养多少体育人才,而是让孩子有机会到室外锻炼,强健体魄。减轻些功利心,实实在在的让孩子去运动,除此之外,无论是考前突袭还是吃“兴奋剂”,都算不上是捷径。
摆正心态:克服功利心,尊重体育进中考的初衷
有人说,让孩子坚持运动说起来容易,可是你算一算,一天运动一小时,小学初中九年时间,需要花掉多长时间?而体育满分也不过区区几十分,不运动不可能得零分,运动了也未必得满分。所以有家长选择“临阵磨枪”,不过是平衡利弊后的一种选择。
这是,这种完全把运动与分数、升学联系起来的看法,反映的真是有些家长浓重的功利心。加强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可以在中考、高考、和高校体测中轻松过关,还会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让孩子受益终生。另外,体育项目有着人格完善的教育作用,是一般课堂和书本教育中无法达到的效果。
而且,即使经过突击培训后孩子考试顺利过关,但孩子并不会因此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反而这种方式可能会给孩子造成错觉,让孩子形成“平常不努力,恶补能过关”的心态。这对孩子升入高中、大学后,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注意培养兴趣:让体育运动成为相伴孩子一生的兴趣
当孩子不喜欢阅读时,大人会想方设法去培养阅读的兴趣,可是却少有人想尽办法来培育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其实,加强体育锻炼光靠学生在校的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靠家长的帮助。如果每个家长都先培养自己的体育爱好,进而带动孩子对体育的兴趣,在节假日等离校时间,带着孩子一起进行体育活动,既增加亲情交流,又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让体育更被重视,还有这样的妙招
长期以来,体育课被贴上“副科”的标签,还有人认为,上体育课无外乎就是带着学生“玩”,还不如背会儿单词,刷张试卷重要。
可是随着体育成绩纳入中考,体育课受重视程度日渐提高。而仅以考试这根“指挥棒”来改变学生、家长对体育课和运动的态度,还是不够的。为了让大家扭转过去的印象,有些学校想出了妙招。
体育老师加入家长QQ群,大受欢迎
就在刚刚过去的春季初,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的家长们发现,班级QQ群里邀请了体育老师入群,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六年级学生家长岳女士说,体育老师进群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长们讲体育运动对孩子的益处,今后的体育家庭作业要求,甚至讲解了现行体育中考的政策和标准,这让不少家长对体育这门“可有可无”的学科一下子重视起来。
“我很少在群里发言,但那次真是发自内心地点赞,说实话,小学老师能为孩子三年后的身体素质做打算,真是用心良苦。”岳女士说,即使不为考试,从孩子健康角度,也确实该动起来了。
从此,体育作业成了胜利大街小学各个年级每天必做的家庭作业之一。
该校体育老师俞健说,以前也向家长发出过各种健身倡议,但都收效不大,因此干脆把体育锻炼纳入了家庭作业,一来有了目标、质量和数量的约束,二来像文化课作业一样,体育作业的评价也影响到每个学生的评价赋分。
俞健给他所带的六年级5个班布置的家庭作业是,每天10分钟不间断跑,目标两公里;女生做共计两分钟仰卧起坐,目标40次/分钟,男生每天做三组曲臂悬垂,每组坚持15秒,不同年级的体育老师布置不同的体育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每周反馈一次完成情况。
家长离开沙发,与孩子一同动起来
自从新学期体育老师进了QQ群,每天晚上,鞠先生都会陪孩子到离家不远的省体育场跑步锻炼,他说,如果不是这项作业,他可能很难坚持下来。
岳女士说,她的儿子就属于超重儿童,不过,在听体育老师讲解之前,她从来没想过超重对三年后的体育中考有啥影响。现在,每天晚上她都要陪孩子出去跑跑步,不仅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孩子健康。
不过,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天晚上要写作业,哪有时间跑步,而且想运动也没场地,还有的家长说,孩子让签字就签字,到底跑没跑,老师也没法检查。
对此,任伟校长说,就像读书一样,不一定非得到图书馆才能读,只要想读,身边有本书随时可以读,关键还在于运动意识,运动的好处太多,可以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运动可以活跃大脑,对学习也是促进。她主张,家长从沙发上站起来,与孩子一起动起来,为孩子加油,也是珍贵的亲子快乐时光。
增设体育学号选修体育学分
上海市川沙中学,每个学生都有“体育学号”。学校有条严格规定:学生体育学分没有修满,拿不到毕业证书。想要修满体育学分并不是难事,除了体育课,广播操的出勤率、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甚至参加运动会的组织和裁判工作,都可计入体育学分。
不过,每年总有个别学生倒在这样一个“严标准”上。三年下来,体育学号和体育学分,伴随着学生们成长。
“体育,不是点缀,也不是花瓶,常态化体育,通过采用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教学方法,使‘健康第一’在学校全面落实”,川沙中学校长陈忠新说:“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让学生在锻炼中变得更加阳光,信心也得到提升。这些宝贵财富能够陪伴他们一生。”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0835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