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小学为什么能成为天河第一、省城三甲?

华阳小学为什么能成为天河第一、广州三甲?
华阳小学为什么能成为天河第一、广州三甲?


说到天河的小学,除了血统不一般的华师附小,名气最大的当属华阳小学。有人说华阳的名气是吹出来的。真的吗?

先看看华师附中特长班(广东奥校)的初一生源来源。从至这4年间,被誉为“神学院”的华师附中特长班共在广州招生247人。华师附小33人入选,遥遥领先。东风东小学18人入选,名列第二。华阳8人入选,忝列三甲。

再看看至这10年间华罗庚杯的获奖人数(含一、二、三等奖)。华师附小401人、东风东180人、东风西142人、华阳122人,分列前四。

这样看来,华阳还真不是靠吹。它的的确确是天河第一、广州三甲。

实际上,华阳在天河一开始只能算作第二梯队的小学。这从获评省一级小学的年份可以看出来:


先烈东1994年获评,体育东获评,棠下小学、长湴小学、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均于获评。直到,华阳才评上省一级。从全市局限看,华阳一开始更是排不上号。

那么问题来了,华阳为什么能够后来居上?它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办学特征?这样的办学特色又是否适合你的孩子?

01
华阳困境

华阳创立于1992年9月,那时华阳所在的天河北还是城乡结合部,校园里杂草丛生、尘土飞扬,学校设施简陋,仅有一栋教学楼,没有任何专用室。

有一个华阳老教师说,当时操场上的杂草齐腰深,拔了之后又长,定期除草成了师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是开展活动,往往要从校外借桌椅板凳。早期鼓号队的训练画面,总是和飞扬的尘土联系在一起。

当时的华阳,与培正、朝天、文德路、旧部前等老牌名校相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即使与办学年代相仿的学校相比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除了硬件设施不行,华阳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是: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学现象,待进生比例不是一般的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当时各学科的教学都很死板。用教育界的行话说,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使学生处在被动的客体地位,沦为学习的配角,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难以被点燃,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学生为学而困,教师为教而愁,家长为孩子厌学而烦”,这是华阳面临的困境。


02
问卷调查

1998年,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周玉娥调入华阳。只是一年后,她就接任校长。

周玉娥主政华阳后,开始跳出华阳看华阳:华阳所处地段日趋优越,师资和生源也日渐优质,学校如何建设,才华彰显出资源日益积聚的特殊优势?如何营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教育氛围?如何探索出一条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

1999年,有一件事令周玉娥深受触动。当时,学校面向家长做了一次关于孩子发展预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们最最期望的并不是成绩优异、金榜题名,而是在学校里拥有健康的人生、健全的人格和快乐的童年。

这一调查结果出乎周玉娥的意料,也深深地影响了她的教诲路径选择,甚至影响了她的教育观。

怎么才能让学生拥有健康人生、健全人格和快乐童年?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原广东省教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进入了周玉娥的视野。


03
遇见生本

以“知识”为本,以“师”为本,以“教”为本,学生为学而困,教师为教而愁,家长为孩子厌学而烦——其实,这并不只是华阳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对此,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通过极其简约的“教”,推动学生去学习、思考、和创造,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主宰。

郭思乐教授反复强调,“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点燃火把,“生本教育”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这正是周玉娥苦苦寻觅的解决“华阳困境”的良方!

于是,华阳参与了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课题研究。1999年9月,第一个“生本班”诞生了,年轻漂亮的骨干教师何建芬担任班主任。


04
大不一样

在“生本班”,孩子的学习是一个课前、课中、课后贯穿一气的完全过程:

课前——前置性主动学习。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首先独立思考,自己总结、整理、归纳知识点以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题目,并进行小结。

课中——积极探究学习。按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分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上台展示。教师不教而教,仅在关键处点拨,也就是“讲在关键处”。总而言之: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后——大量阅读,从生活中学习

每个学科也围绕生本理念创造了很多独特的教学方法,比如数学课的“课前课题小研究”,语文课的“课后小练笔”,英语课的“课前一分钟演讲”……

一轮生本实验结束后,有教师在总结中说:“生本,其实很简单,教师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护甚至捍卫学生的主动性。”

果然,一个学期下来,“生本班”的学生变得大不一样了。他们知识面广,能思善辩,思维活跃,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学习面貌焕然一新。


05
倒数第二


然而,令周玉娥没想到的是,第一个生本班在期末经受调研检测时,同年级相比倒数第二!

尽管生本班的学生呈现出了很多优秀特质,但在国内的考试体制下,大部分学生都要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测验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再重视“素质教育”的家长也有点坐不住了。

一时间,家长质疑声不断,教师也顾虑重重。是保持?妥协?还是坚持?深深困扰着华阳人。

最终,周玉娥相信: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难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仅仅培养考试机械吗?不是的,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当下,更应关注未来,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华阳决定不畏劳苦,不计名利,本着“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如许一种朴素的情怀,坚决而纯粹地继续推进生本教育。

06
三级跳

面对一些家长的困惑和担忧,教师们一方面耐心解答、真诚沟通,另一方面更加努力,探索解决生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生本教育忌讳的是无休止的考试。但事实证明,生本班的学生也不怕考试,几年后,生本班学生在学科竞赛、毕业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良好的效果坚定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信心,以“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为核心的生本教学在全校铺开。

周玉娥任职校长9年多,借助生本教育,华阳实现了“三级跳”——从普通小学相继升为区一级、市一级、省一级学校。

9月,王建辉(现任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接过周玉娥的接力棒。,国家要求统一选用教材,华阳小学各科由原来使用的生本教材换为国家统一教材,而华阳的课堂还是生本的课堂,改教材不改教法,把生本进行到底。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天河的教育生态,华阳小学被誉为“校长和名教师的摇篮”,为天河区培养了20多位校级干部。

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华阳小学为什么能成为天河第一、全市三甲?在我看来,华阳的胜利说到底是“新中产”的胜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城市中心东扩,在天河形成了新的城市中轴线。“新中产”的落户,让华阳拥有了一批显著区别于“老钱”的家长。而正是针对“新中产”家长的问卷调查,触动和启发了华阳人,让生本教育得以落地、生根。

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风格决定了学校风格。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的学校。


历史文章:

民办学校100%摇号!谁得利,谁受损?

辛酸学位房之路,终选华景小学!兼谈天河小学优劣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0833471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