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看法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了解钟面上有12个数和12个大格,学会读写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并珍惜时间。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问,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课始,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进行导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然后提问钟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它。紧接着课件出示了各类不同类型和样式的钟表,让学生感知钟表不仅有漂亮的外观,还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顺水推舟引导学生与钟表交朋友,自然而然引出课题,一起认识钟表。
教师启发式谈话:“钟面上有几个数字?有几个大格?有几根指针?”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窥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一连串的问题便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钟面有一个清晰的直观印象。
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和重点就是认识整时,给学生课件展示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通过师生互动游戏——《老师拨学生猜》和小组互动游戏——《我说你拨》坚韧加深学生对整时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拿出学具认识钟面整时,再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直接采用了游戏活动。
介绍两种整时的写法。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不强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1. 小明的一天:通过图片的情势再现了4个不同的时间;
2. 两个特殊的时间:早上8时和晚上8时,钟面上浮现的两个时间虽然相同,但表示的意义却不同;
3. 钟表的演变。在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仅仅点到,没有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所在需要改进。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虽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先生的思维活起来,才是一节课的关键之处,这是我今后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本文系课题 AYZXKT22148《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成果。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0731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