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诞辰,祈福助考,接考神
点击下方按钮即可预约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近日,长春力旺高中隆重举行首届教育年会,本届年会以线上会议方式进行。会上,学校各学科组教师结合自身教诲教学实践,针对“研究性学习““大单元教学““议题式课堂““活动型课程“等具体问题对新课标内容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解读和分享。
关注【长春家长】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刘桂玲老师:
如何践行高中地理新课标思想?通过这段时间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学习,我了解到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宗旨是咱们要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我们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先生。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我会从我的课堂出发做出改变,努力践行高中地理新课标思想。
杜蕊老师: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自学能力、对地理学科感兴趣的学生;要以兴趣驱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造就这样的学生需要老师有更高的水平,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学所需的材料和资源,在必要时对学生提供帮助。
我一直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真正的生活科学,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可以通过地理学知识来解决。它同我们的生活更近,很容易懂得学习。在后续的教学当中,我会保持对地理学习的热情,积极关注地理相关信息,为以后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教材的命题做准备。
王磊老师:
1.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也可提升学生在做题时,分析阅读题目中信息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动脑、自我思考;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3.探究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种学习经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的基础。
我所理解的力旺教育,是追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结合、真正做到两者相辅相成的教育。在全体力旺化学组老师努力下,我们必定会将研究性学习落实到位,将学科核心素养完美落地。
李胜兰老师:
新旧课标对比:2000年版教材的教学目标——知道、了解、掌握;2010年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19年新课标——基于核心素养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在今后在每一个主题教学中,要细研课标,要在假期里完成教材和课标对照,注重看课标中【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写出相应的教案,设计习题。
于秋月老师:
1.明确规定出会考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水平1和2),高考明确规定考哪些内容(水平4),并明确指出具体内容。
2.很多新名词的引入“氧疗”“光伏产业简称PV”“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飞秒化学”“反应停”等等新名词我都做了详细的注解,看一遍记一遍。
3.要求掌握的知识,还需要加强。例如:①电离理论的化学史料②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③实验室模拟海水提溴、镁、实验室制取氯气等有毒物质。④烷基硫酸钠的结构特点及乳化作用等等。
4.高考的考题比新课标给定的范围更灵活、更新,难度梯度更大。新课标好多给的是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而高考都是科学前沿,数据更真实也就更复杂,那就意味着数据更难算,对于计算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解题技巧:去情境化,找到所考内容,运用知识解题,要求知识掌握准确!
阅读完新课标后,我更加深知“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道理。今日分享主题以学科融通、核心素养共生出发。从学科融通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三个方面展开,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让各学科协同作战,真正践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对于学科融通知识点,学生答题正确率偏低。比如很多学生把“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香炉”理解为烧香的炉子,涉及物质燃烧是化学变化;其实“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是瀑布水面的雾气,并没产生新物质,它属于物理变化。还有全国乙卷语文第一大题的现代文阅读节选,涉及物理热力学、化学晶体学,而化学与数学、物理的跨界更是不胜枚举。
各学科中蕴含的哲理是相通的,只是它们演绎的方式不同而已。这种跨界应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各学科的高阶思维是相通的。研究发现,运用探究、发现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研究、模拟性决策和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对于学生而言,利用一科的学习冲劲儿和兴趣带动全学科的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以前自身没有很深的感受,现在随着和学生交流、相处的时间更加多元与丰富,我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学习态度、状态有着惊人的提高,这不仅涉及到跨学科能力的提升,更是意志品质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和应用高阶思维培养上,在实践中予以落实。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知识取向、能力取向、素质取向。无论是03版的发展“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还是17版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课题教学,二者所秉承的基本理念都是“素养为本”——前者是站在“科学视角”,将“科学探究”作为发展“科学素养”的突破口,后者是站在“化学学科”的视角,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科学观念与科学实践和科学思维作为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口。其目的就是要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在真实情境的解决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大单元教学呼之欲出,这也是当前化学教学工作者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形成知识结构化、内容结构化,有利于构建学科思维,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具体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整合内容,从大单元中抽取小单元,整合内容,确定小单元名称、小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说明,搭好小单元进阶框架。
刘帆老师:
通过对课标中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学习,我明确了生物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宗旨是要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都有所体现。
生物学科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核心素养为宗旨(2)内容聚焦大概念(3)教学过程重实践(4)学业评价促发展。平时教学中我在第一和第三方面完成相对较好。“内容聚焦大概念”要求课程设计“少而精”,要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因为生物学科知识细节较多,平时上课讲的比较多,这显然与课标的理念是不符的。以后的课堂要注意“留白”,给学生自我反思和整理的时间。
段丹丹老师:
对于微观的实验,可以利用实验模拟软件使同学们对实验现象和结果更深刻。因此,我在寒假作业的布置上设计了模拟实验的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充分地利用模拟软件帮助同学们快乐学习。
其次,新课标还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我们学科在寒假作业中也布置了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为同学们创设情境,鼓励小组合作学习。这学期末我已初步完成了生物学科的分层教学,拔高班的同学层次稍高,接下来将以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为主,强基班将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填写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学生相关的活动成果。新课改的路途道阻且长,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课标的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高度概括地说,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依据。课堂教学就是要用课标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即是要以《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课标增加“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性活动”这一版块,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体验数学发现和建构过程。情境性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及数列极限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与数列、方程、函数和极限等知识有内在的联系,能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设计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建构、探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问题式、情景式教学交互设计,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种设计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指导观察思考为基础,以发展思维为重点,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手段,让学生在感情体验中真正地用“心”去学习。
申阿蕾老师:
版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这“三个会”描述的数学导向很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相关学科联合类的题目会增加。
课标中给出的数学样题包括了语文,历史,地理,社科,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相关领域通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为跨学科课程的典型代表,STEAM教育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提升综合国力的人才培养战略。
梁秉宇老师:
“跨学科”一词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雏形,当时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将“代数学”与“几何学”进行交叉从而形成了“解析几何”,这也为以后的微积分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跨学科的本质是将多门学科的理论及思想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进行研究与教育。 在跨学科教学中,学生在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加深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创造力得以激发。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应用解方程和待定系数思想,酸碱度、PH值用对数公式计算。
历史:用C-14的半衰期确定文物的年代需要指数公式计算。
物理:物理与数学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物理的矢量在数学中为向量,力的合成与分解即正交分解,都需要大量的三角函数知识。
1. 应深入研究教材。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而大量的现实背景往往是高考真题中情景问题的出处。
2.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
韩晓川老师: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认为教师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切实的手段就是先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积极录制短视频,凸显物理课程育人功能。不仅锻炼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给学生们分享做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二.加强习题训练,注重课程基础性。优秀的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而加强习题训练,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尤为重要。
三.重视物理竞赛,注重人才培养。发展物理竞赛,能增强学科技能,为国家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通过反思、总结在实践中进步。
上课前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面对教学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能适时捕捉、及时处理,体现教学机智。下课后教师应进行总结反思,探索内在规律。
张晓彤老师:
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我设计了高一下学期开展英语外刊阅读讨论班交流分享流程以及小组合作“阅读交流分享表”、“本组自我评价表”、“他组评价表”、“教师过程性评价表”。力求让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听取他人意见,主动分享,自我控制学习情况;合理分配阅读时间,调整情绪,坚持学习;提出质疑,对学习内容独立思考,使学习具有独创性。
整个外刊阅读讨论班活动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骆文婧老师:
《新课标》倡导的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学生的需求,搭建起一个由单元主题统领、内容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的教学单元。避免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机械地训练语言技能的问题。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从不同角度或深度对同一主题进行多元化解析,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通过互动与交流等方式,将课本中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个人能理解并能表达出来的英语,并运用到真实社会情境中。
田凯夫老师:
在高中的英语学习需要非常宽广的视野和知识面,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抓住机会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本质上是思维的载体,也是表达的工具,学习一门语言,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同学们学会使用这门语言。
模拟联合国活动作为一个综合性、学术性、交际性的大型社团活动,对于高中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好机会。从活动内容上看,是综合性的、学术性的。学生们将扮演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官,探讨各类世界热点问题。当同学们摆脱自己学生的身份时,他们对于在某一特定领域深入探索产生极大的兴趣。
新课标也要求情景尽量真实,贴近真实世界所发生的情况,而模拟联合国活动,恰好能为各位同学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如果能将课本中的内容,社团活动的内容有机集合在一起,这将会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从而水到渠成的提升英语成绩。
今天我的主题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开展原著阅读。
英语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选择性必修中的理解性技能要求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词,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词。
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发展自主学习,探究意义,学习语言,发展思维,运用学习策略,提高阅读素养。
新课标要求的10万词就是一本360页左右的原版小说。
以下是我具体的想法: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阅读打卡(趣味引领+深度阅读):引导学生梳理文化和语言知识,归纳整理所思所想。
成果展示(综合探究+多元活动):激发学生品味文化内涵,进行创意表达与分享。
侯嘉琪老师: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课标中的一大亮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落地,最终必须依托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来实施。
关于语文学科的“大概念”,新课标指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使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将这一表述与“学习任务群”的表述进行比照,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着共同的教学指向,即:以主题或议题为统领,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式教学,最终落实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取单元“大概念”,之后创设教学情境,再次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一系列逻辑关联密切的学习任务。
李佳琪老师:
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功在课外、功在闲暇、功在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成长,在非功利性阅读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琐碎的时间里实现不琐碎的阅读。
此次我重点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碎片化阅读、粗浅式阅读以及被动式阅读进行问题总结,并以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到《季氏将伐颛臾》的迁移为例,探讨如何实现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新知联系旧知、课内迁移课外的阅读教学和论辩思维的根本性提升。
本次汇报题目是《阅读的诗学——新课标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实践》,我以高一必修上《我与地坛》为例阅读和学习新课标,这极大地激发了身为语文老师的我对语文教学的重新思索和再次回望,也激发了我对“语文学科是什么和如何学”的持续追问。
我试图将其作为我近年在语文学科本体论和方法论维度进行初步探讨的直接素材。采用文本细读、群文阅读、绕远教学的方式进行《我与地坛》一课的讲解,其中对代表性的问题持续关注“面向死亡的文本主题”,在文艺理论层面探索抒情本质“文本内部的客观对应物”,在散文单元和大概念的辐射下,以小说散文的争论为题,探讨文体互渗,持续重视“真实情景”的作用,为了感受真实的文学脉动,还原真实的文学研究现场,积极探索真正的阅读、不放弃基础的阅读、作为审美能力的阅读。
崔宪波老师:
我的题目是“遵循课标,有政治教师应有的样子”,课程标准版将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做“六要”的思政教师,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纳入课标,这个做法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我认为当前对自己挑战最大的就是思维要新和视野要广。结合本学期教学工作,结合学习石家庄精英中学6+1教学模式,本学期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改革的有益经验和不足都值得我们特别注意。行者无疆,永在路上!未来我将深化课标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做“六要”好老师。
王晨仰老师:
如何理解议题?议题是将主题置于话题讨论中的问题。简单讲,议题是可以“议”起来的问题。新课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的描述是:“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据此,选择议题应坚持“三个要求”:一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要具有鲜明的学科主题。三是要有利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教学议题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并把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在这个总原则的指导下,议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1.思想性,坚持正确思想导向;2.生活性,真实生活情境设置问题;3,思辨性,有思考与辩论的价值;4.综合性,体现学科综合的特点;5.情境性,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才能被更好吸收。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我们发现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类型的考题日渐凸显,但很多学生找不到解答的思路,在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顾此失彼。如果从“必备知识”这个角度分析,导致这种现象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所掌握的仅仅是一种“碎片化”的知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融会贯通”。
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当中,以孤立的“小课时”为内容单位进行的教学设计,过于强调孤立的知识点是导致学生知识“碎片化”的重要原因。这样的教学培养不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政治学科“关键能力”,更培育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核心素养。而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则能将零散知识点建构成知识大单元,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逻辑框架以适应新高考融合模块考察的模式。
聂国民老师:
“课标”就是教师的授课法,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它能最大限度地规范教师的授课行为——必须依规进行教学的一切活动。
本学期学习“课标”,我谈一下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的五个方面收获,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落实;研究性学习在考试中的运用与成果检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及作业形式的变革。
关于下学期教学的一些想法:我准备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国际秩序的演变》等章节进行大单元教学。
徐诣博老师: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学习、工作,我深刻地理解了崔校长开学之初所倡导的“先行动,后思考”这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很多能力与认知都是通过不懈身体力行所积累和成长的。
这段时间的课标学习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而高中的音乐课程是在传承三大特性的基础上要注重其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设计出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三级课程——分别是教学常规课程、俱乐部课程和艺术特长生课程,这三级课程分别对应课标要求的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
三级课程层层递进,相互关联。最大程度上在不影响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力求开发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宽学生的艺术水平,深耕学生的艺术造诣。
夏展鸿老师:
新课程标准中主要提倡的是探究式学习。要想最终使学生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就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确定主题、观察感受、搜集素材、学习借鉴、构思创意等美术学习活动,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
要想实现“从教走向学”,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
新课标的学习给了我几点启发:1.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2.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3.建立学习共同体,根据项目主题分工合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完成美术活动。4.打破课堂界限,把美术课带到美术馆、博物馆、湿地公园,让学生在人文、自然的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
孙靖策老师: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第二,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这些具体的指导让我在日常教学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体育教学工作会有更大的突破!
柳长昊老师:
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任重而道远。下学期是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学期,可能会面临很多情况,例如:大部分的学生仍然十分喜欢参与体育锻炼;有一些学生可能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有一些学生可能面对自己已经康复却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体育锻炼。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那么在后疫情时代的体育健康行为将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小强度、低负荷的体育锻炼是一种趋势,控制学生的心率保持一定的较低水平。主要包括一些可行性的技能学习,例如足球动作,乒乓球动作、羽毛球动作、体操动作等内容的练习,并且应该在每节体育课用2-4分钟时间教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运动康复与普及一些运动保健知识,例如:拉伤后的紧急处理,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方式,哪些运动会促进身体的某项机能等,使学生学会运动康复与保健知识。
新时代的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忽视了学生的心里感受和情感体验,灌输式的让学生学会某一项运动技能上;而是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与养成学生们的运动习惯和运动兴趣,将教会、勤练、常赛真正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促进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素养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活学活用智慧的内在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落实信息素养的教育是实现高分高能的唯一途径,而落实素养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引导学生“从教走向学”。
崔贞姬校长高度评价了此次教育年会中老师们的发言,她的总结发言为学校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她重申了三个办学理念:第一,要办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且能提升升学率;第三,要建成一个激情燃烧的校园。
崔贞姬校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李金池校长的内部管理改革经验,重点分享了“教会学生学习”的“三转五让”举措(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识能力并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她强调了“诱思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作用,她语重心长地说:“对年轻人的最好忠告是:无论如何让他对事物感兴趣,然后任其自然研究下去。”
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自信自强,勇毅前行。长春力旺高中首届教育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相信,只要坚守正确的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来源:力旺高中
关注【长春家长】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