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旺高中举行首届教育年会!走漏了啥内容?

长春家长视频号近期直播
2月22日(星期三)19:00
文昌帝君诞辰,祈福助考,接考神
点击下方按钮即可预约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近日,长春力旺高中隆重举行首届教育年会,本届年会以线上会议方式进行。会上,学校各学科组教师结合自身教诲教学实践,针对“研究性学习““大单元教学““议题式课堂““活动型课程“等具体问题对新课标内容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解读和分享。
关注【长春家长】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刘桂玲老师:
如何践行高中地理新课标思想?通过这段时间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学习,我了解到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宗旨是咱们要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我们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先生。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我会从我的课堂出发做出改变,努力践行高中地理新课标思想。
杜蕊老师:
王磊老师:
李胜兰老师:
新旧课标对比:2000年版教材的教学目标——知道、了解、掌握;2010年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19年新课标——基于核心素养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在今后在每一个主题教学中,要细研课标,要在假期里完成教材和课标对照,注重看课标中【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写出相应的教案,设计习题。
于秋月老师:
迟佳姝老师:
阅读完新课标后,我更加深知“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道理。今日分享主题以学科融通、核心素养共生出发。从学科融通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三个方面展开,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让各学科协同作战,真正践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对于学科融通知识点,学生答题正确率偏低。比如很多学生把“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香炉”理解为烧香的炉子,涉及物质燃烧是化学变化;其实“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是瀑布水面的雾气,并没产生新物质,它属于物理变化。还有全国乙卷语文第一大题的现代文阅读节选,涉及物理热力学、化学晶体学,而化学与数学、物理的跨界更是不胜枚举。
各学科中蕴含的哲理是相通的,只是它们演绎的方式不同而已。这种跨界应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各学科的高阶思维是相通的。研究发现,运用探究、发现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研究、模拟性决策和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对于学生而言,利用一科的学习冲劲儿和兴趣带动全学科的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以前自身没有很深的感受,现在随着和学生交流、相处的时间更加多元与丰富,我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学习态度、状态有着惊人的提高,这不仅涉及到跨学科能力的提升,更是意志品质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和应用高阶思维培养上,在实践中予以落实。
刘丹丹老师:
刘帆老师:
通过对课标中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学习,我明确了生物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宗旨是要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都有所体现。
生物学科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核心素养为宗旨(2)内容聚焦大概念(3)教学过程重实践(4)学业评价促发展。平时教学中我在第一和第三方面完成相对较好。“内容聚焦大概念”要求课程设计“少而精”,要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因为生物学科知识细节较多,平时上课讲的比较多,这显然与课标的理念是不符的。以后的课堂要注意“留白”,给学生自我反思和整理的时间。
段丹丹老师:
温暖老师:
课标的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高度概括地说,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依据。课堂教学就是要用课标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即是要以《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课标增加“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性活动”这一版块,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体验数学发现和建构过程。情境性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及数列极限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与数列、方程、函数和极限等知识有内在的联系,能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设计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建构、探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问题式、情景式教学交互设计,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种设计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指导观察思考为基础,以发展思维为重点,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手段,让学生在感情体验中真正地用“心”去学习。
申阿蕾老师:
梁秉宇老师:
张玉芝老师:
韩晓川老师:
孙悦老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通过反思、总结在实践中进步。
上课前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面对教学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能适时捕捉、及时处理,体现教学机智。下课后教师应进行总结反思,探索内在规律。
张晓彤老师:
骆文婧老师:
田凯夫老师:
今天我的主题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开展原著阅读。
英语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选择性必修中的理解性技能要求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词,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词。
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发展自主学习,探究意义,学习语言,发展思维,运用学习策略,提高阅读素养。
新课标要求的10万词就是一本360页左右的原版小说。
以下是我具体的想法: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阅读打卡(趣味引领+深度阅读):引导学生梳理文化和语言知识,归纳整理所思所想。
成果展示(综合探究+多元活动):激发学生品味文化内涵,进行创意表达与分享。
侯嘉琪老师:
李佳琪老师:
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功在课外、功在闲暇、功在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成长,在非功利性阅读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琐碎的时间里实现不琐碎的阅读。
此次我重点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碎片化阅读、粗浅式阅读以及被动式阅读进行问题总结,并以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到《季氏将伐颛臾》的迁移为例,探讨如何实现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新知联系旧知、课内迁移课外的阅读教学和论辩思维的根本性提升。
本次汇报题目是《阅读的诗学——新课标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实践》,我以高一必修上《我与地坛》为例阅读和学习新课标,这极大地激发了身为语文老师的我对语文教学的重新思索和再次回望,也激发了我对“语文学科是什么和如何学”的持续追问。
我试图将其作为我近年在语文学科本体论和方法论维度进行初步探讨的直接素材。采用文本细读、群文阅读、绕远教学的方式进行《我与地坛》一课的讲解,其中对代表性的问题持续关注“面向死亡的文本主题”,在文艺理论层面探索抒情本质“文本内部的客观对应物”,在散文单元和大概念的辐射下,以小说散文的争论为题,探讨文体互渗,持续重视“真实情景”的作用,为了感受真实的文学脉动,还原真实的文学研究现场,积极探索真正的阅读、不放弃基础的阅读、作为审美能力的阅读。
崔宪波老师:
王晨仰老师:
聂国民老师:
徐诣博老师:
夏展鸿老师:
孙靖策老师:
柳长昊老师:
崔贞姬校长高度评价了此次教育年会中老师们的发言,她的总结发言为学校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她重申了三个办学理念:第一,要办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且能提升升学率;第三,要建成一个激情燃烧的校园。
崔贞姬校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李金池校长的内部管理改革经验,重点分享了“教会学生学习”的“三转五让”举措(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识能力并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她强调了“诱思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作用,她语重心长地说:“对年轻人的最好忠告是:无论如何让他对事物感兴趣,然后任其自然研究下去。”
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自信自强,勇毅前行。长春力旺高中首届教育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相信,只要坚守正确的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来源:力旺高中
关注【长春家长】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玲玲/编辑、整理
相关阅读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0634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