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脆弱?说不得碰不得!我小时候可没那末娇贵”

“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脆弱?说不得碰不得!我小时候可没那么娇贵”

橙子的原创公众号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快育儿套路


作为一个主要谈育儿的公众号,我的很多文章会批判一些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希望为人父母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譬如说不要打骂体罚孩子,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不要说抬高孩子的话,不要威胁或羞辱孩子……即便我们肯定没法全都做到,但至少要知道这些做法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咱们能不做就尽量不要做。


但是我总是会看到这样的反驳声音:我看现在孩子就是被养得太娇贵了,不能打不能骂的,才搞得一个比一个软弱矫情,受不了一点挫折,动不动就抑郁症。我小时候也没少被骂被揍,现在还不是好好的。


看上去好像很有原理呢!


回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好像确实没什么人讲究怎么做父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打大骂大吓唬大的,看上去也没造成什么普遍糟糕的后果,我们这一代人绝大多数都算是身心健康的长大,各有长进,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有时候我自己也会非常羡慕那个养娃的粗粝时代,当父母真是好轻松,一切遵循本能就好了。


但可惜的是,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孩子,再也禁不起那种简单粗暴的养育方式了,如果你还保持用老办法对待这新一代的孩子,结果就一定是孩子大面积的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最典型的就是抑郁症。


要知道我国已经成为儿童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新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告诉显示,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例,已经逼近三成。连小学生的抑郁症也占一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这一代有什么不同嘛?怎么就打不得骂不得了?


当然不一样了,我们的孩子所处的环境比我们那时候可严酷多了!我说的不是物资上的,而是精神压力上的。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值差别

还记得我们的父母对咱们的期待是什么嘛?


我那个超级鸡血的妈,对我的期待也仅仅是“希望”我能考上大学,如果考不上她虽然会失望,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在我初中学习不好的时候,她还曾经认认真真的考虑让我报个中专院校算了。


当时父母对孩子的学历期待并不很高,虽然嘴上劝孩子好好学习,实际上却普遍都很佛系,认为学成啥样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大多父母都会告诉孩子:“你念到哪里我就供你到哪里”,言外之意对孩子到底能“念到哪里”,并没什么执念。很多孩子早早的就分流去了中专技校,或者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去学个理发或烹饪的手艺,父母也会觉得很自然:我们家孩子不是读书那块料嘛,也没办法呀!


因为那个年代上大学还是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儿,考上了就算是光宗耀祖,考不上也算正常,没有父母会对孩子说什么“你考不上大学一辈子就毁了”这种话。换言之,上大学,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选项之一,而不是唯一。所以我们至少还拥有轻松快乐无限可能的童年


可是现在我们的孩子面对的期待是什么呢?


是你必须上大学,是你必须要优秀,是你必须比很多人强,所以你越早准备越好,越多准备越好,越努力准备越好。


我们可曾意识到,这样的期待对孩子来说非常不合理嘛?我们在要求孩子去参加一场“必须要赢,却很大概率会输”的比赛,这相当于要求运动员必须拿金牌,要求做生意必须发财,还告诉他,只要你努力一定成功的,言外之意如果不成功那就是不够努力……你能想象孩子有多大的压力嘛?你愿意和他交换去承受这份“一定要赢”的压力嘛?


其实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普遍重视,期待孩子获得更高的学历,本来是一件好事,孩子也确实会在父母的高期待之下,有动力获得更高的成就。但你要意识到,你对孩子期待越高,越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你的高期待却搭配了一堆很简单粗暴的管教,一边给孩子狂加压力的同时,还在不停的伤害孩子,摧毁孩子内心的力量,那就是要把孩子搞崩溃的节奏了。


所以如果你期待孩子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尽量对他好一点,就好像越是名贵花朵越需要精心呵护一样,既然是高度的重视,就要讲究细致的对待,而不是任性妄为听天由命,不是嘛!

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同

回忆一下,我们自己小时候,多长时间被父母训斥打骂一次呢?


但凡你没有到达非常憎恨父母的程度,相信那肯定只是偶尔,而不是日常吧。


细究起来,我们小时候虽然会被父母修理得比较狠,但被修理的频率却也大都不算很频繁。因为那时候的父母通常家务繁多,不太有精力一直盯着孩子,更多的是把孩子撒出去玩,只有出事了不得不管才会管一管。这导致我们总是会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进行足够的独处、社交以及户外运动,去疗愈修复自己的心理,从而非常有效的消化掉父母的粗暴所带来的伤害。


但现如今情况不一样了,父母几乎是要一刻不停的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有了微信的便利,老师可以和家长随时沟通(告状),所以即便孩子无论在哪里,都离不开父母盯着他的眼睛。


有道是关心则乱,人类本能就是对缺点毛病特别敏感焦虑,所以,当父母的盯着孩子的时间越长,就越是会发现孩子问题多多,不修理简直不能忍。这也是为什么陪着孩子写作业特别容易让人生气,因为孩子写作业必定伴随着大量的犯错,这本身其实是正常的过程,但看在父母眼里就很着急,就想要去不停的指出和纠正,很容易就焦虑爆棚想要冒火发脾气。


如果你不修炼自己注意言行,只是跟随本能驱使,看到孩子犯错误就训一顿,那在你从早到晚盯着孩子的情况下,这可怜的孩子基本就要被你从早修理到晚上,更可怜的是他第二天还要继续被不停修理,被修理得多并不是因为孩子太差,而只是因为你太关注他了,太在意他的错误而已


这样的“紧迫盯人”会导致孩子完全没办法逃离伤害,也没有空间喘息疗伤,只能天长日久承受父母这种连续不断的挑剔和打击,可想而知孩子有多痛苦,积累起来的伤痛有多大。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父辈的那种平时不太管,心血来潮修理一顿的模式更好,事实上我们这一代父母更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关注和陪伴孩子,本身是一种进步,让孩子可以感受到更多的爱,受到父母更多的保护。但是如果我们的这种对孩子的高度关注,并没有搭配爱的语言和温柔的引导,却只伴随着更多的贬低和训斥,那么当代父母这种对孩子高度的关注就只会导致高频率且难以恢复的伤害而已。

时代给予孩子的压力不同

很多人会说,我父母虽然对我态度很糟糕,但是也让我更加坚强和努力,所以我现在能够拥有不错的学历和事业,现在回头觉得父母做得没错,打我骂我也都是为我好。


这样的逻辑其实忽略了一个大环境的作用,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所成长的时代,正好伴随国家那一段经济超高速增长以及大学扩招,凭空新增了无数的机会和上升空间。我们很多人的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虽然和个人努力分不开,却也绝对不能忽略时代发展的大潮托举的力量。换言之,我们之所以成年后混得还不错,并非是父母有多高明,只不过因为我们比较走运,赶上了这一波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时代的高速发展,抹平了父母很多教育的错误


遗憾的是,我们孩子却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成长在一个经济开始放缓,阶级开始固化,导致越来越内卷的时代。


我小时候随便找个老师练两年琴,甚至没考过级,就能拿到全市比赛的二等奖,因为一共报名参赛的还不到100人,搁到现在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我小时候父母根本就不挑大学,孩子能去上大学就是好样的,现在的父母还看得上二本三本嘛?不都是让孩子冲着985211使劲儿嘛!


优秀的牛娃如此之多,导致牛娃的标准都水涨船高,如今孩子的“普通”已经成为了一种罪过,他会发现自己的“努力”已经不够看了,得需要玩命努力,才能勉强跟得上。我们的童年何曾会有这种无力感和绝望感?


我们的孩子其实面对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狭窄的上升通道,至少在高考这条赛道上,时代不太可能给他们放水了。如果我们当父母的不去尽力支持和托举孩子,反而去伤害他、打击他、让他还要总是分心去思考:如何要搞定我家那难对付的爹妈……这不是拖后腿又是什么?

“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脆弱?说不得碰不得!我小时候可没那么娇贵”

高期待、高关注、高竞争,苛刻的容错率,稀缺的闲暇时间,过高的要求……我们这一代的孩子要背负的东西已经太多了,我们怎么好意思继续任性的跟他发脾气,在身体上精神上攻击他伤害他,还嫌弃他不坚强……


没错,现在的孩子就是更加脆弱,更加需要精心呵护,谁让我们当父母的太有责任心,已经没办法接受自己把孩子养得很失败很糟糕,更没法接受孩子讨厌我们,不听我们的话。所以我们对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得相应的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是嘛?


既然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们已经长大了,就不要去心心念念的去重复那些古老又残酷故事了吧。


热门文章  点击标题即可跳转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0435019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