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篇丨9岁暖心男孩,被新华社打call:那些寒冷的皮夹克男孩,是怎么养成的?

育儿篇丨9岁暖心男孩,被新华社打CALL:那些温暖的皮夹克男孩,是怎么养成的?



作者丨夏小雨

来源丨洪恩儿童乐园(id:hongenshizi)

年前,来自浙江丽水的一名9岁男孩被新华社打call!


看到父母身体不适,他主动说:“我来做饭照应你们。”
于是,年幼的他系上围裙,站在板凳上,给爸爸母亲做饭。那个认真的小模样让妈妈心里非常感动。


妈妈说:“这顿饭特别好吃,我也感到非常幸福。”
新闻的下面,有网友赞道:“孩子只是想照应爸爸妈妈,给他们做饭吃,多好的孩子!”


更有网友实名羡慕了:“小暖男。”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认为,男孩子淘气、大意、神经大条,不如女孩子那么细腻。


而且,他们的温情太过蕴藉,甚至有时候是慢吞吞的。


但其实,只要是温情,老是会被感动。


很多时候,我们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温暖,那么贴心,但其实,只消我们用心,我们也可以拥有一个暖心的“皮夹克男孩”。


网上有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男孩子才是真实的皮夹克男孩?


最高赞的回答是:皮夹克男孩,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读书最棒的,但肯定是有责任、有能力、有规矩、有目标的。


养育出皮夹克男孩,我们可以这么做。


父母能担当
孩子心中有责任


责任感是孩子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在学习生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孩子的责任心,其实就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钱志亮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爸爸送女儿去上学,到了校门口,女儿迟迟不肯进校门,她哭着求爸爸:“今天能陪我一起去教室吗?”


原来,孩子昨天的作业没有完成,又怕老师批评,想着爸爸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企业家,如果爸爸能陪她一起进教室,老师看到爸爸的面子上,就不会批评她了。


爸爸很坚定地摇了摇头:“要知道,你今天不想面对的,明天还是要面对。”


为人父母,我们要把孩子的责任心还给他们,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起相应的后果。


很多父母很不解:我一直教孩子学会承担,可为什么他们总是学不会呢?


其实,责任二字,根源就在于父母要学会担当。


一个能担当、不推责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位网友的故事。


小时候的他,非常淘气,上房揭瓦。每次他闯祸了,爸爸总是第一时间带着他挨家挨户地道歉:“对不起,是我没教育孩子孩子,给您添麻烦了。”


甚至有一次,因为他砸坏了邻居的玻璃,爸爸咬着牙,用了足足一个月的工资,才将窗户修好。


那时,他不理解爸爸的行为,直到他走入职场后,他才深深懂得,儿时爸爸种在他心中的那份担当、那份责任,才是他人生最大的养料。


做一个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的父母,用我们的行为滋养着孩子的心灵,他们才能将“责任”二字深深刻入心里。


父母敢放手
孩子身上有本领


《三宝大闹宝莱坞》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为什么从一生下来,父母就要帮我们决定长大后要做什么,却从来没人来问过,我们到底想做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子,为他们做好一切。


但其实,这样做,不是爱,而是害。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到一所中学进行调查。


他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如果你们遇到了困难,该怎么办?”


令他震惊的是,参与调查的150名孩子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有困难找父母。


这样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的孩子,当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时,又如何面对种种风雨?


我们要学会放手,给孩子一身的本领,他们才能在未来,一个人仗剑走天涯。


年前,很多人都被这个年仅8岁的独臂男孩感动到了。
当全家人都生病后,他不仅能好好照顾自己,还能化身为贴身小厨师,主动照顾生病的家人,以及重病卧床的奶奶。


他说:“以前都是爸爸妈妈照顾我,现在他们生病了,我就来照顾他们,给他们做做饭。”


妈妈说,孩子是先天性左臂残疾,没有左手,也没有左小臂。


身有残疾的孩子格外令父母心疼,但他们没有因此而给予孩子额外的照顾,虽有不舍,但他们还是狠下心来:今后的人生道路会经历一些伤痛和挫折,都需要他独自面对。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长不大,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长大的机会。


只有当我们学会了放手,孩子才能生出无穷的力量,也才有了保护父母的底气和勇气。


父母立规矩
孩子行为有戒尺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矩?


其中的一个回答是:因为那是行为的戒尺,那更是生命的底线。


身为家长,我们需要从小给孩子建立规矩,让他们懂得敬畏。


敬畏,不是敬畏大人,而是要敬畏规矩。


新年伊始,人民网就点名批评了一位不遵守规则,也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老人。


爷爷抱着1岁左右的孙子,让孩子手握着方向盘学“开车”,并且,还得意洋洋地发视频炫耀,认为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在警方的教育下,老人认识到了错误,也诚恳地劝告广大家长不要学他,要为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


给孩子建立行为的边界,让他们明白有些边界绝不能跨越。


当孩子有了对规矩的敬与畏,他们的行为才会有了戒尺,他们的路才能走得直、走得正。


南宋大学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订立规则不是约束,遵守规则不是死板,漠视规则也绝不是勇敢。


我们要从小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让我们孩子,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
父母远规划
孩子眼中有方向


我们曾听到有些妈妈抱怨:为什么孩子的起点都是一样,可为什么跑着跑着,就会有这么大的偏差呢?


的确,最初,所有的孩子都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经过一段时间的奔跑,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拉越大。


其中会有很多因素,父母的用心程度,孩子的努力程度,当然,也少不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孩子的目标感。


没有目标指引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就如同一艘在黑暗中行驶的船舶,迷失了动力,也丢失了方向。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参与实验的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前往10公里外的村庄。


第一组学生,不知道最终的目的地是哪里,他们只能跟着向导一直走。走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抱怨,失去了力量。


第二组学生,他们知道目的是在10公里之外,只是,一路上没有任何的指引,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完了多长,前面还有多远,他们也渐渐丧失了信心。


第三组学生,他们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也能看到途中的路牌,他们很清楚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因此,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很顺利。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定位速效实验”


因此,身为家长,我们需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为孩子建立近期和远期的目标,用目标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有人曾经说过:人,没有了方向,就像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前路漫漫,不知道该驶向何方。


唯有在目标的指引下,孩子才能一路高歌,跨过那些沟沟坎坎,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迈进。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那些淘气的男孩子啊,长大后,他们是要为人父、为人夫的。


今天,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温暖的皮夹克男孩,今后,他才会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


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男孩子,他们虽然神经大条,虽然不善表达,但其实,在他们的心中,也有温情,有暖意。


他们对我们的爱,如同一颗幼小的种子,需要我们悉心照料,才能破土而出、生根发芽。

作者:夏小雨。本文转载自洪恩儿童乐园(ID:hongenshizi)——100万+宝妈宝爸根据地,1000+亲子好文。这里有落地的教育理念和实用的育儿诀窍,致力于让家长育儿更轻松,孩子成长更快乐。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0333622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