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真正的爱,是赋予他足够的尊重
我们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没有条件的,乍一看这句话适用于99.99%的怙恃和家庭,但实际上从很多孩子的内心反馈而言,大部分父母的爱都是带着“窒息感”的。
为什么说爱会让人“窒息”呢,因为在中国式家庭中,许多父母对孩子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
因为我爱你,所以你应该按照我的想法成长、发展,如果你违背了我的主意,那么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也可以对你实施“制裁”。
正是因为这种教育方法和思想,导致了父母与娃儿之间的种种矛盾和所谓的“代沟”。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家长不问孩子的想法,直接给孩子报了四五个课外艺术班、家长不认同甚至厌恶孩子的喜好,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家长不听孩子说话,出现任何差错都只是训斥甚至打骂了事······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因为我们掌握不好爱的“尺度”。
在《陪读妈妈》这部电视剧里,梅婷饰演的李娜是一位女强人,她对于儿子的要求和标准可以说相当之高,可在加拿大留学的儿子偏偏问题频出。
李娜曾恶狠狠地对儿子说,如果发现他再玩游戏,就把笔记本给砸了,也曾告诫儿子,如果再这样下去,他的人生就完了,那么儿子怎么想的呢?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儿子哭着,大吼着:我已经完了!我做错什么了?我打游戏我怎么了?我没泡吧没飙车没和你打架,我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让你如此大惊小怪?
从儿子的控诉中不难发现,李娜对于孩子的爱满是掌控欲,她想让儿子变得和她一样强大,却忽视了儿子本身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的需求。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妈妈被叫到学校,在教室门口与儿子谈话,可是说着说着儿子却突然纵身一跃,跳出了窗户。
我们无从得知那位妈妈到底说了什么,也无从得知这个孩子是否真的是“问题小孩”,但是有一点却非常明确,那就是这个孩子受够了妈妈对自己“爱”,甚至不惜以跳楼的方式进行反抗,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怒与苦闷,这才酿成了如此惨剧。
血浓于水的母子之情,何以闹到这种地步,以如此令人唏嘘的方式结束呢?
究其原因,在于家长无法正确地表达并释放自己的爱意,更学不会尊重孩子。
朴树是无数80后的回忆,亦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歌手,很多人曾以为朴树家境平平,全靠自身才华和毅力才能够收获今日的光环,但是大家知道,朴树的父亲,其实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吗?
朴树的父亲濮祖荫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磁层物理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专家,更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发起人之一;母亲刘萍是第一代计算机女工程师,与其父同为北大教授。
很多人都震惊于朴树的家庭背景,更震惊于在如此家庭背景中的他是如何成为一代音乐艺术大师的,甚至还有人用“离经叛道”来形容他。
父母都从事科研之路,可孩子却成为歌手,这真的不合“规矩”吗?
人活一世,既要遵守规矩,亦不能为世俗所限。
孩子不是父母的影子,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想要从事什么职业,想要走哪一条路,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父母的职责,应该是成为孩子思想的引导者,前行之路的良师益友。
父母对于孩子最无私的爱,应该是包容的、自由的、没有负担与压力的。
在朴树成名之后,曾经有人问过濮教授:“儿子没有走您的路,您没有阻拦吗?”
濮教授回答:“我自己不懂音乐,但我尊重孩子的兴趣。音乐是他的生命,正如学术是我的生命。”
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而对孩子真正的爱,是给予他足够的尊重。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家长们应该怀有这类想法与态度——
世间人生千百种,只有让自己最快乐的那一种,才是真实的生活。
哪怕孩子想要当一个普通人,过平凡的毕生,只要他快乐,就好。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5924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