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了,还不会穿衣服”:保母式育儿究竟害了谁?

“8岁了,还不会穿衣服”:保姆式育儿究竟害了谁?




好妈妈,“60分”就够了”。甩手,意味给孩子更多的信心。

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多折腾几次,他反而能更好地发展。


——凯叔



作者 | 心海一隅

 
最新一期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中,一个男孩的生活惹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8岁男孩何一可张口就说:
“爸爸妈妈很爱我,
家里的事我什么都不用做,都是我爸爸母亲帮我做了。”





妈妈6点钟起床筹备早餐,
爸爸6点55分准备一瓶温奶,
送到正在熟睡的何一可的嘴里。

“8岁了,还不会穿衣服”:保姆式育儿究竟害了谁?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
爸爸抱着喝完奶的何一可起床下楼,
妈妈开始喂饭给何一可吃,
就连吃完饭擦嘴都是母亲代劳,
何一可连手都不用伸。

吃饭完后,
妈妈把何一可抱下餐桌,接着挤好牙膏,
把何一可抱坐在腿上,一边刷牙,一边说着:
“大河马张开嘴,小鸟医生来刷牙”。

等妈妈给何一可收拾好书包后,

背在自己身上,
然后在门口蹲下身来给何一可穿好鞋子,
由爸爸开车送到学校去。

“8岁了,还不会穿衣服”:保姆式育儿究竟害了谁?
这一连串的操作,着实看呆了嘉宾!


亲子教育专家兰海老师说:
像他们家这种“保姆式育儿”的家庭占到全部家庭20%左右,
而他们家更是其中的“金字塔尖式的存在”。

“8岁了,还不会穿衣服”:保姆式育儿究竟害了谁?
何一可因此被同学们嘲笑:“这么大了还跟爸爸一起睡。”

妈妈安慰孩子:
同学们的爸妈说不定也在陪睡,只是同学们没有说出来而已。
 
即使爸爸提出何一可应该学点生活技能了,
妈妈也推脱说:
“没必要刻意去学,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


可父母不知道,这样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

包办一切的“保姆式”养育方式,
给孩子带来的并不是爱,而是满满的伤害。
 

阻碍孩子的独立,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在节目的一开始,爸爸就评价何一可说:
“我的儿子非常非常听话,但是他非常黏妈妈,
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妈妈。”


正是因为妈妈无孔不入的照顾,
何一可自理能力的确很差,一步也离不开妈妈
 
看过一期纪录片《29岁啃老儿子状告父母不养之罪》,
节目中29岁的男子匡哲轩,
认为把他生出来,父母就要负责。

匡哲轩打过零工,挣不到钱就回家躺着。
爸爸批评他几句,就对爸爸大打出手,
气得爸爸把他赶出家门,他却找来媒体投诉。
 
他说:
爸爸有能力,我没有能力。
爸爸有能力可以照顾我,
就要照顾到我有能力为止,
希望有这样的法律。


爸爸真的有能力吗?
其实,他的爸爸主要靠在工地上打工和收废品卖钱为生,
每个月也就挣一两千块钱,
根本不是匡哲轩所认为的“收入很高”。


造成父子俩如今这种水火不容的局面,

根源就在匡哲轩小时候,
妈妈对他百般宠爱,从不让他干任何事情。


爸爸曾想让匡哲轩干点活锻炼锻炼,

妈妈却把爸爸臭骂一顿,
直接导致匡哲轩现在肩不能抗、手不能提。
 
而被妈妈“保姆式”养大的匡哲轩,
现如今却成为全家人的痛苦:
一边是匡哲轩理直气壮地要求父母养他,
一边是日渐老去的父母无能为力的无奈。
 
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会自立,
铲除埋伏在各处的障碍,家庭要教养他,
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在父母“保姆式”的照顾下长大的孩子,
被剥夺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小时候看似幸福快乐,长大后却无法适应社会。
 
这类父母忘了:
孩子并不是长到某个年纪就能独立的,
孩子的自理和自立的能力,
是在成长过程中养成的。

削弱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无法信自己
 
节目组安排何一可跟另一个同龄男孩比赛前。
妈妈问何一可有没有信心?
他却一脸茫然的样子,男孩再问他:
“有没有信心?”
何一可只是小声地回答:“有。”


无论是系鞋带、用筷子夹花生米还是穿纽扣衬衫,

三个项目何一可都输得彻彻底底,
表情开始变得唯唯诺诺。


综艺《不要小看我》的最新一期节目中,

节目组安排孩子们爬山,
女孩姌姌的爸爸提前把陡而短和平而长的两条栈道都体验了一次。


姌姌爸爸在走完陡而短的栈道后,

很笃定地说:“反正我觉得她上不来。”
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女儿的不信任,
不相信女儿能做得到。


于是姌姌爸爸独自一个人去走了平而长的栈道,

他想知道这条路上有没有什么不确定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自己安心。
 

很多“保姆式”父母就是像姌姌爸爸这样,

不相信孩子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总想替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
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的信心值越来越低。
 

从节目中姌姌动不动就哭闹的样子,

不难看得出来她是一个很不自信的孩子,
经常拉着父母的手不敢松开,
眼泪汪汪的样子很人心疼。 
     
助力官老刘说:
“我觉得爸爸妈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傅首尔对此说:
“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做决定,

还要想办法让孩子保持自己的自信。”


这个建议其实说到了重点上。
嘉宾邓亚萍就曾在节目中说过:
其实长不大的孩子背后是爱子心切、对孩子没有信心的父母。
 
这样的父母才会像保姆一样包办孩子的一切,
而为孩子包办一切恰恰是孩子自信心的头号杀手。

孩子的自信,恰好是在不断独立做事的过程磨练出来的
父母必须要逐渐地放手,
孩子才能有机会探索出自己想走怎样的路。

影响孩子的社交,让孩子融不进集体
 
节目中何一可说,他想要学习自理能力,
是因为他想比别人好,
他知道“不比别人好,他们会嘲笑我。”


何一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因为父母的各种包办,
让他成为同龄人中的“异类”,
让他融不进集体中。
 
父母如此把孩子捧在手掌心里,
不让孩子“接地气”,
其实阻断的是孩子跟同龄人的交往。
孩子很容易因为自理能力弱被孤立,
更容易导致自己信心不足。
 
有位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女孩倾诉,
她的父母平时总是对她说:
“你只要学习就行,其他的我们负责。”
 

她说任何家务都不用她做,

水果永远都是切片削皮的,
长这么大只煮过几次泡面,
关键是现在她长大了,
父母依然管束着她。
 
父母不让她跟同学们一起毕业旅行,
理由就是不放心她出远门,
现在她已经开始担心,
自己能不能适应大学的宿舍生活了。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
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
但如果孩子跟不上同龄人的节奏,
势必会被集体所排斥。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里,
朱朝阳的老师提醒他妈妈,
说朱朝阳没有朋友,
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
要关注他的社交能力的培养。
 
妈妈却满不在乎地说:
“学生就应该以学业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情。”
可正是这样的疏忽,导致朱朝阳犯下了大错。

只有当父母把孩子从手掌心里放到地上,
让孩子走进同龄人中,给孩子结交朋友的机会,
才能让孩子懂得应该如何与人相处。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过:
教育孩子的三个要素,第一是信任,第二是自由,第三是爱。
 
“保姆式育儿” 方法,
表面上看似是父母爱孩子,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爱。
父母要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基础上,
给予孩子信任和自由,
这样的爱才是正确的爱,
更是父母对孩子的大爱。
 
——End——

敢于放手,
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好。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别忘了文末【点赞】【在看】噢~

作者:心海一隅,自由撰稿人,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怀揣热爱生活的心,手写洞察人性的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5924875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