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第一轮(1.14):《小石潭记》
第一轮复习:一天一篇文言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因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刘禹锡等列入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系列山川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fú)。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屿、不平的岩石、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wàn),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穿透)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14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婉蜓前行,时隐时现。.15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坐在小石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18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shù)己(jǐ),曰奉壹(yī)。
【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赏析】
1. 正面写水的句子:水尤清冽。
2.侧面写水的句子:①全石以为底;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日光下澈;④影布石上。
3.静态写鱼: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4.动态写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文章中突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6. “似与游者相乐”这个句子有什么妙处?
①由景及情,写这群憨态可掬又活泼伶俐的小鱼好像故意挑逗游人,与人共享山水之乐
似的,②这个句子是以小鱼的自由自在来比衬人的心情,比一般的直截了当说出自己心情的欢快更有意味,③还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7.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8.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表达作用。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情景交融,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忧伤的特点,又表现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情感,反映出他当时压抑的心境。
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0.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分析。
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在变化。
①由“隔篁竹”听到淙淙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
②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③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而不可测的内心感受。将周围环境与诗人的个人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远荒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11.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4自然段又写了“悄怆幽邃”?是否矛盾?为什么?
①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②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5828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