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阳康”后,孩子怎样居家锻炼?
假期已然开始
家长如何给娃儿创造一个
适宜的居家锻炼环境
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体育活动?
日前,第三十四期家庭教育大讲坛邀请二级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国体医融合学生健康分会理事、原深圳市教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刘晋,以“体育锻炼如何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为题,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亲子运动
是提高孩子身体素养的最佳途径
刘晋表示,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它不仅可以教给孩子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外,体育还能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遵守规则的意识,与人合作、宽以待人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假期体育作业,不仅事关孩子的健康,也是提升孩子身体免疫力的重要途径。
但现实情况是,全球儿童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其基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运动。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刘晋分析说——
不少孩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等,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时间,而懒散、不运动的生活方式容易带来诸如心血管疾病等问题,且缺乏锻炼的工夫越长,孩子的学业表现和自尊心建立等方面受到的消极影响就越大,肥胖、近视、抑郁、焦虑等问题也会逐渐显现,体质自然就会下降。
刘晋表示,要想督促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学校、社会、家长都要通力配合。
家长是孩子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孩子身体素质的最佳途径是亲子运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引领家庭教育回归正道,它重申了家庭教育的五大核心内容,即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这是对家庭教育的完整概括。亲子运动可以让家庭生活更有魅力,让孩子和家长缩短心理距离、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
运动
有助于提升智力和文化成绩
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辅以适宜的体育运动,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将会显著提高,这是美国作家约翰·瑞迪在《运动改变大脑》一书中的结论。
刘晋指出,家长要学习一些脑科学方面的知识,要知道孩子的成绩不好,不是因为孩子的“脑子不好”,而是由于大脑神经细胞的连接不够多,脑回路不够用。
他认为,运动和学习成绩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正比的。运动对大脑的生长有积极作用,当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时,会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产生,它被认为是大脑的“肥料”。同时,运动还可以增加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此外,刘晋明确表示,学生进行适宜的、在自身能承受的强度范围内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其文化学习成绩,还有助于提升其智力。据他介绍——
目前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新体能概念,包括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爆发力、灵敏性、反应能力、平衡能力、位移速度11个方面。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体能,让人保持健康。与此同时,正是因为适宜的运动负荷可以有效增加BDNF的含量,孩子的学习、认知和长期记忆等方面的能力也能随之提高。
体育运动除了能增强免疫力外,还能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增加最大摄氧量、减少代谢综合征,呼吸质量和睡眠质量都会相应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成年人每周要做150—300分钟的持续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而孩子应该保持比成年人多一半的运动量。此外,除了有氧运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孩子每周还可以做1—2次负重抗阻核心力量练习,如核心部位的力量、上下肢的力量等,它们属于无氧运动,是对有氧运动的有效补充。
“阳康”后的体育锻炼
要循序渐进
“阳康”以后应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刘晋说,需要注意的是,“阳康”后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因此“阳康”后的体育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量要逐渐增加,时长也应逐渐增加,恢复期的运动量不宜过大。
刘晋再次强调,今年和往年情况不同,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是刚刚“阳康”,一定要慢慢增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如从慢走到快走、再到走跑结合,从运动10分钟过渡到15分钟、20分钟等,切忌“阳康”后立刻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
此外,身体完全恢复正常后,孩子进行体育运动时的心率要达到有氧运动的靶心率范围才能实现最佳的运动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提倡——
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要有一个小时以上的中等和大强度的身体活动。人体在进行强度中等偏上且持续时间超过40分钟、心率在靶心率区间的有氧运动时,大脑才能产生多巴胺,从而让人感到兴奋,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中等强度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220-年龄)×65%到(最大心率220-年龄)×85%之间,它又叫有氧运动区间,在此区间范围内进行的运动就属于在靶心率区间的有氧运动。在学校体育课中,老师会对学生进行运动密度和平均心率的测试,通过大数据,孩子们运动密度和强度的可视化已经在体育课上实现。
什么运动更适合孩子在假期开展?
刘晋举例说,跳绳、韵律操和各种舞蹈等,都是持续的、周期性的、无冲击的有氧锻炼,孩子在家可以多做这些运动,使自己的心率保持在有氧运动的靶心率范围内。刘晋表示,做有氧运动时,要想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要稳定在一定负荷并持续一定时间,最好是坚持40分钟以上,当然,运动的强度要循序渐进。
“小场地大课程”实验
成效明显
刘晋结合教育部4月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分析了未来十年体育课的新面貌。他表示,现在学校的体育课已发生了不少变化,如一节体育课要进行组合技术的练习,而非单一技术的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会一到两项运动技能成为可能。
新课标提出,每节体育课要安排十分钟的比赛。因此,各个学校都在尝试改造场地。深圳已经在行知学校等3所学校开展了“小场地大课程”实验,目前成效明显。经过2年的实验,行知学校学生的近视率、脊柱侧弯人数和肥胖率都在下降,身体素质大幅提高。
广东省体质健康抽测显示,深圳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的51%增长至的57%,这也说明体育课的质量在提升,体育课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5826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