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王专说的学习法子,我边读边用
事半功倍,让性命丰厚!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王专给我送来了他的新书《学习进修》的书稿,希望我帮他写篇序言。
我工作实在太忙,把书稿放在一边,就先去干活了,要不是王专指示我,我就把写序言这回事给忘了。
一个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没有内部或者外部压力,时间晃晃悠悠也就过去了,很可能一生一事无成。必须做的事情,拖得越久,压力越大。我的很多文字,都是被压进去的。我知道我必须写这篇序言了。于是,我空出半天时间去读《学习学习》,本来只想翻阅一下,没有想到一下子读进去了,一口气从头读到尾,还画了不少重点。王专书中所说的学习方法,我边读竟然就边用上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的人,是个学习积极分子,也总结过一些学习法子,但读了王专的书,我才发现总结学习方法也要有方法。
王专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学习者。他高中和大学是如何学习的我不知道,但他来到新东方的这二十年,我亲眼见证了他从一个简单的人,走向丰厚的人;从一个简单的老师,走向分析知识的传授者;从一个青涩的基层管理者,成长为新东边最大业务独当一面的领导人。各种新的知识、看法、观念、思考,从他的课程和工作交换中,源源不断流出。我曾经想,他的记忆力怎样那么好?能够记住那么多货色,信手拈来。这次读了他的书,才知道他有系统化的卡片知识体系,案例卡、法子卡、观点卡等,分门别类,无比清晰;才知道记卡片尽管需要一点时间,但引用起来十分方便,其实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我又想起我的阅读方法,常常不求甚解、读过就忘,等到要用的时候,回去翻找印象中的某个案例或者例句,早就石沉大海、不知踪影。
王专是新东方有名的学习者,也经常和大家分享他的学习体会。他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有两个:一是任何流行的新思想和新概念,他都可以随时应用到他的工作和管理之中,我碰到有些不懂的概念,一问他,他准能给我一个清晰的解释;二是市场上流行的任何新的学习设备,他一定都会拥有,并且熟练运用,多网连接、多屏互动,他玩得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王专现在在新东方负责中小学的产品研发和运营。此前,他和同事们一起,把新东方全国的中学业务做到了业内第一。去年教育领域变化之后,新东方几乎一夜之间没有了中小学的地面教学业务,但过去几十年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沉淀了下来,可以继续研发,做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学习产品。此时的教培领域,风声鹤唳,大部分人离开去另谋出路。王专带领核心人员坚守岗位,开始了艰苦的产品研发之路。新东方原来没有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的产品经验,更加没有销售渠道,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很有点筚路蓝缕的味道。而我除了能够给团队精神上的支持,什么也给不了。王专带着团队,在自己迷茫之时,还要给团队以信心和希望,内心的焦灼真不能用语言表达,这让他本来胖胖的身躯也瘦下去了一圈,他戏称刚好减肥。
王专是一个有学习精神的人,也是一个学习有方法的人,在整个转型过程中不气馁、不放弃,带着团队夜以继日,很快找到了研发方向,并迅速进入了产品实验阶段。今天,符合大政方针的、全新的新东方中小学系列学习产品,已经呼之欲出。有些产品,已经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我相信,假以时日,优秀的教育产品将源源不断被王专和他的团队生产出来。
新东方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企业,一直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各种新的信息和知识体系,容纳各种新的管理和创新模式,在不确定的时代坚守正确的底线,用积极的姿态拥抱各种变化,在变化中学习和寻找新的机会。王专和他的团队,正是新东方这一精神的代表。他在书中提到的“知行合一”“写做合一”“构建体系”“实践应用”,都暗合了新东方不断进步的方法论。
不管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还是企业的发展,读一下王专这本《学习学习》,并认真做好卡片,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更加重要的是,有了学习的方法论,你以后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人生如果走进事半功倍的境地,生命必然获得更加丰厚的收益。
能抓住新机遇的人,都是学习高手
会管理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王专
都说,现在是个不确定的时代。
瞬息间,负责的产品线被砍掉,部门要变更赛道,要升级新型的推广模式,突然要负责新业务,调任新岗位……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种新变化带来的挑战中,有一类人他们可以迅速掌控新业务新岗位,轻松上手,而有些人即使频繁加班,却依然无法适应,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情绪失控等情况。
可以说,那些能迅速适应新变化,把握新机遇的人,他们都是会学习的人,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有效知识,而且能进行体系化的知识管理,内化于心,进而在生活/工作中实践开来。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新东方学习成长中心总经理王专,就是这类人,从教师到培训师,从学校到集团总部,从教师到管理者,15年来不断面临各种变化和挑战,基于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他总结出一套集知识输入、分类管理、构建体系、系统输出于一体的学习法,他在《学习学习》一书中详尽描述了其中要义和实操方法。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如何迅速获取自己需要的有效知识?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形成体系?接下来,针对这两大问题,《学习学习》一书中的观点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建议:
如何迅速获取有效知识?
第一步也是最源头的一步,是知识输入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听课、观察生活和搜索三种渠道获取知识。但是网上信息繁杂,良莠不齐,非常考验个人的 “搜商”。
那么如何搜索,才能获取有效的知识呢?
《学习学习》一书中提到了搜索需要遵循的4个原则:高质原则、多样原则、速读方法和主题式学习。
1.高质量原则
要坚持高质量,首先就要谨慎选择信息的源头。优质出版物、优质课程、优质论文,这样的内容以传播知识和研究新知识为己任,整体质量相对较高。对于微博、公众号和抖音等平台,建议可以取消关注大部分信息质量偏低的博主,只关注少数高质量的。浏览的时候看“关注”而不是“推荐”,或者直接搜索自己喜欢的博主,翻阅他们的主页。
尽量关闭差的信息源,但同时还要意识到:优质的信息源内也不全是好东西,要进行二次筛选。这就要看你所要获取的内容的“价值大小”。
内容的“价值大小”,可以依据下文中的评分表进行打分。评分表里的每一项内容是个“是否选择题”,答案选择“是”,该项得1分,满分为8分。
得0分的内容谨慎阅读,最好不读,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你会惊讶地发现好多内容评估后都是0分;得1分的内容往往就值得读。这可能有些令人意外,但现实确实如此;得2~3分的内容就值得好好读,这些内容已经是价值比较高的好内容;超过4分的内容往往就值得精读,甚至重复阅读,这些内容是精品中的精品。
2.保持多样性:不要让喜好变成偏见
我们不能指望一篇文章就提供多样性,也不能指望一本书什么都谈,“多样性”是我们主动构建的,多看一些不同类别的知识,组合着看,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要看,类别多了,多样性自然就能提升,针对一个主题,也可以多看一些视角。
除此之外还要警惕一点:小心算法推荐。警惕所有基于算法的推送,算法推荐是“偏见加速器”。推荐的逻辑就是根据你的喜好推荐相似内容,这本身就违背了多样性原则。在推荐引擎的帮助下,你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欢看的、已经认同的内容。新观点越来越少,重复的观点越来越多,多样性就被破坏了。
“你的喜好”开始变成“你的偏见”。要学会停下来,及时给自己的偏见刹刹车。
踩刹车的第一个方法是换软件。先把推荐太多相似内容的软件放一边,读读书,看看其他软件。第二个方法是主动点击一些其他内容,让算法重新推荐。
3.速读方法
另外,我们获取知识不仅要高质量还要讲求获取的速度,一些实用的提高阅读速度的小方法大家可以用起来。
技巧 1:空白卡片法
操作方法非常简单,阅读时,拿出一张空白的卡片,或者一张白纸,在读的过程中遮挡其他内容,让自己的视线快速移动。但是注意要遮挡住你阅读内容的上方,而不是下方。之所以要遮挡住上方而不是下方,是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回读,这个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立竿见影。
技巧 2:意群阅读法
在空白卡片法的基础上,还要学会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句子,而是能够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这样也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在《如何阅读:一个已被证实的低投入高回报的学习方法》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案例:
意群阅读法/ 就是阅读/构成同一思想/的一群单词/。通过寻找/这些意群,你迫使视线/在保持/好的理解力/的同时/移动得更快些。
上述段落中第一个句子有20个字,4个意群。第二个句子有30个字,7个意群。学着眼睛每次停顿时抓住一个意群肯定比一次只读一个字更加有效。你的大脑会积极配合眼睛,抓住意思相关的字。
意群阅读法的特点是要训练自己一块一块地读,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个训练非常实用,在以后的阅读中能经常用到。强烈推荐你将它变成日常阅读的习惯。
技巧3:关键词跳读法
在空白卡片法和意群阅读法的基础上,你可以借助关键词来进行视线的进一步跳动,让自己的阅读速度进一步提升。这样就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对一个内容的筛查,确定它值得读后再好好阅读。关键词跳读法的第一个特点是不用完整的句子来理解所有信息,而是利用关键词。
看一个例子:
关键词跳读法的第一个特点是不用完整的句子来理解所有信息,而是利用关键词。
关键词跳读法……不用完整的句子……,……利用关键词。
虽然部分信息被省略了,但是关键词保留了核心信息,重要内容并没有丢失。而且用这种方式阅读,我们的视线是跳跃的,跳着跳着,阅读速度就快了。
4.主题式学习
我们在利用了以上的方法进行了有效有质有量的知识储备后,不妨尝试建立一个“主题内容清单”,实现主题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的中心是“主题”,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吃透这个主题。
对自己的学习内容不再做类型上的限定,可以读书,可以听课,可以观察生活,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但有一个要求:这些内容都要与主题相关。要让主题式学习成为常态,接触一个新事物,就开展一次主题式学习,就这么简单。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形成体系?
有些人说,我听了课,看了书,过几天发现都忘记了,怎么办?王专在《学习学习》中提到,我们可以用卡片管理法进行知识管理,卡片管理有两大环节:写卡片和分类管理卡片。
1.卡片该如何写?
①写知识卡片,而不是内容摘要
知识卡片,和传统意义上的“记笔记”并不完全相同。假如你现在正在听一个大师的课程,“记笔记”更强调的是有条理地记录下大师的讲解内容,你可能做不到字字不落,但基本的要点是要记录清楚的。
但知识卡片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思考”, 是用来整理自己的思绪,我们平时要多写“思考笔记”,而不只是把别人的话写在纸上而已。实践越久越发现,一本书其实不是看懂的,很多时候是“写”懂的。很多时候你通过书写才能想清楚,甚至才能意识到自己原来根本没有想清楚。
下图展示的是作者王专看完《高绩效教练》这本书后整理的卡片,一本书的学习形成了120 张卡片,而不是一篇长长的摘要笔记。
②知识卡片的双区结构
刚开始书写卡片时建议把内容“结构化”,这样方便以后调用。一张好的知识卡片会被划分为两个区域。上面的区域是卡片的正文,把思考和总结写在这个地方,下面的区域是素材来源的汇总,把原文内容和出处放在这里,方便之后查阅时能及时找到一手素材是什么。上下区域中间可以用横线分隔开,这样就能在视线上清晰区分。
这样的卡片结构有非常好的实用效果,在进行回顾时能及时看到最初让我们思考的原文。思考往往是一种提炼,而原文有更完整的信息,配合使用,效果最佳。
③三种最实用知识卡片类型
为了进一步方便之后进行卡片整理,书写卡片时建议对卡片进行分类。虽然提倡给卡片做分类,但不建议把分类做得太复杂,比如分成十几种。一旦分类过多,分类之间难免有很多交叉重叠,未来就会给我们书写卡片带来负担,常用的卡片就主要分为三类:
• 观点卡
• 方法卡
• 案例卡
观点卡就是告诉人们“怎么想”的卡片。简而言之,观点卡侧重在“想”这个环节。我们读书时,如果看到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就可以把它整理成一张观点卡;看到一个强大的分析模型,就可以把这个内容整理成一张观点卡;看到一句名言,也可以整理出一张观点卡。
方法卡就是告诉人们“怎么做”的卡片。简而言之,方法卡侧重在“做”这个环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完善工作的工具介绍,可以制作一张方法卡;看到一个做事的小妙招,可以整理一张方法卡。
案例卡就是让怎么想和怎么做变得更加直观的卡片。案例卡中就放案例,可能是一个实验,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商战事件,也可能是我们观察到的真人真事。
④卡片的命名要方便分类和检索
命名的目的是方便之后进行分类整理和快速检索。卡片命名可分为两个部分:卡片类型和卡片核心内容。
首先,写清楚卡片类型。其次,写清楚核心内容。卡片的名字不要只是一两个关键词,建议把重要内容写得完整清晰一些。不然,我们就不能从名称上看出卡片的内容是什么,需要挨个点开卡片查看,这样效率太低。最好把卡片核心内容相对完整地写进去,这样看完卡片名称,就已经快速了解了卡片里讲解了什么。
2.如何用卡片管理知识,提升效率?
学会如何写卡片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研究如何整理卡片。卡片管理有两大阶段:
1.第一阶段:以书籍或课程为单位整理卡片
假定我们现在正在阅读一本书,那么就可以在电脑里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的名字就是这本书的书名。阅读时把写的卡片放到这个文件夹里。
下图是王专在阅读《穿透式学习》时整理的卡片。每张卡片都标记了类别,能清晰地看到哪些是观点卡,哪些是方法卡,哪些是案例卡。
如果几张卡片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就可以建立一个子文件夹,把这几张卡片放到这个子文件夹里。这样一本书的卡片会存放得更有逻辑,也方便第二阶段的整理工作。
2.第二阶段: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卡片分类
在第一阶段,我们建立了很多卡片文件夹,一个文件夹就代表一本书或一套课。此时,这些卡片还是按照别人的逻辑存放的。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一个重要的动作,即“卡片分类”,让卡片从“别人的分类”变成“自己的分类”。
这一步在电脑上操作没有什么困难,最关键的是要整理好自己的“分类体系”。这个“分类体系”要靠一个个主题支撑。分类做得好,文件夹的设置就比较合理,长远来看返工的概率会小一些,减少返工会提升卡片管理效率。几十个文件夹,几千张卡片,每一次返工调整都是巨大的精力耗费。尽量把分类做好,减少返工。
那么如何搭建分类体系?
建议根据“人生需要”进行反推。也就是可以问问自己:一生中我最需要关注的事情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有机会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人生观,也能清晰地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的一级文件夹都与工作相关,这意味着“工作”几乎成为你人生的全部,即使你可能不承认,但文件夹代表了你真实的想法。想看清自己的人生观,就看看自己的文件夹。你的人生中有哪些事情重要到可以建立一级文件夹呢?这个问题你一定要找到答案,这将让你受益一生。
下面以王专老师的分类为例的做法。他在电脑里建立了以下几个一级文件夹:“1-1 读书笔记”“1-2 听课笔记”就是以书和课程为单位的文件夹;“2-1”~“2-6”是我的第二套体系。
为什么建立这几个文件夹?因为这就是王专老师对人生幸福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把之前整理的读书卡片放入一级文件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在一级文件夹下面慢慢建立出更多的二级或三级文件夹。
建立子文件夹的过程建议用思维导图构建体系;随用随建,不要建空文件夹。在分类整理卡片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提醒:写一些卡片,就整理一些。随写随整理,不要积攒。不要积累上千张卡片才想起来要做分类。到时候工作量巨大,你就反而不愿意动手了。
最好是学习一次,整理一次。一次学习可以是指看完一本书,听完一期课,或者听完一场讲座,等等。如果是零散积累的卡片,也可以在积累了50 张卡片后进行一次整理。
在搜索阶段,我们完成了知识的高质量筛选;在卡片管理阶段,我们完成了对知识的解构和重构工作,搭建了我们自己需要的知识库。知识输入与知识管理环节,环环相扣,最终服务于我们的实践环节。
最后,把俞敏洪老师在《学习学习》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不管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还是企业的发展,有了学习的方法论,你以后的学习,都将会事半功倍。人生如果走进事半功倍的境地,生命必然获得更加丰厚的收益。
来源:中信出版社图书《学习学习》
推荐阅读《学习学习》
你是否曾看了书、听了课,但最后发现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面对职场新环境、新项目,或晋升新职务,你是否会感到焦虑不安?
新东方高管王专,基于近15年的学习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集知识输入、分类管理、构建体系、系统输出于一体的四步学习法,简单、易学、易出成效,帮你有效吸取知识,科学管理知识,内化于心,一步步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进一步变成自己的资产和竞争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5725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