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好习气的养成
相信不少宝爸宝妈都有这样的苦恼,幼儿平时都挺乖挺聪明的,但就有些“坏”习惯怎么都改不掉:不讲卫生、丢三落四、做事拖拖拉拉……明明反复叮嘱过幼儿要做到的事,也答应了,可一转身就给忘个光。
有人说,这是因为幼儿天性调皮,故意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其实,或许这并不是幼儿存心要刷“生存感”,而是因为在合适的时期,父母没有及时培养幼儿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所致。
好在,改变什么时候都不迟——今天的推送,将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帮助爸爸妈妈们了解:该如何在家庭生活中有效引导幼儿养成好习惯,将那些让人头疼的“坏毛病”归归正。
1、2~4岁是个别秩序发展的敏感期
这时候的幼儿一般需要用感官来学习和探索所处的环境,并通过这一过程来构建自己的认知。但有时候他们会发现对生活秩序感的探索得不到满足,比如发现家里乱糟糟的;爸爸妈妈带自己吃饭、洗漱的时间很紊乱,让人摸不着头脑;大人说过的话自己也做不到或者很容易不算数等等……这个时候,幼儿对“秩序感”就会表达出强烈的需求。抓住这个时期进行培养,等幼儿到了6岁以后,在生活中就更易表现较好的条理性与规范意识。
2、5~6岁孩子行为具有高度可塑性
这个时期的幼儿容易接收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是一个人品德、个性、习惯、条理能力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行为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幼儿爱干净、爱整齐、做事有条理等习惯的建立,会直接影响其长大以后的行为规范。
换言之,如果幼儿从小知道如何使用礼貌用语,会物归原位,自己的事能够自己做,勤整理、懂辞让、尊重长辈……那么长大以后,也会更加懂礼貌、守纪律、爱劳动,社会适应会更好。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因此家庭环境对于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一样平常习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1、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从幼儿时期,家长就成了幼儿的模仿对象,无论怙恃行为的好与坏,幼儿都会“跟风”。
曾经有一位小朋友从不吃番茄,幼儿园里的番茄炒蛋从来不碰,老师温柔劝说了好几次不能挑食,但小朋友一口咬定番茄是不能吃的。几番询问下来,小朋友如实说,是因为妈妈每次吃番茄炒蛋都不吃番茄,所以他认为番茄不能吃。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有多大,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性格观念,都能让幼儿关注并模仿。因此,家庭成员务必要在幼儿面前树立好榜样,尽量做到言行合一。只要大人做好了表率和模范,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大人只知要求幼儿,却对自己很松懈,那幼儿也会感觉矛盾和受到误导,自然不会遵从了。
2、制定生活规则和“禁忌表”
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商议制定出“家庭生活常规制度表”,专门和幼儿一起讨论出在家中应该注意的小细节,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克不及做,来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这个制度表可以制作成图绘示意,贴在幼儿容易注意得到的地方。
比如:吃饭时不能到处跑;餐前便后洗手;每天看电视多长时间;自己整理去幼儿园的小书包;不乱丢乱扔,及时收拾和归纳等……
规则不能完全由家长“一言堂”制定,需要讲清楚每条规定的理由(如规定看电视时间是为了保护眼睛、每次用完将东西收拾好以后才方便找等),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获得其认可。也不妨请幼儿一起来定,因为参与度越高,规则实施后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就会越高。而且在参与制定的过程中,幼儿会不自主地在内心许下承诺,要做到自己定下的“规矩”。
3、利用鼓励制度反复强化
家长需多关注幼儿近期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并在初期通过奖励或行动鼓励的方式进行强化,让幼儿的好习惯能够长久保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物质奖励最简单明了,但是也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很好地引导。比如说幼儿这周都好好地收拾了自己的玩具和小书包,没有忘东忘西的情况发生,家长可以奖励让幼儿挑一个喜欢的地方周末去玩;增加半小时看电视时间;由幼儿决定要家长陪自己玩哪个游戏或亲子怎样度过一段相处时光,等等。
4、保证顺序的生活节奏
越是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对塑造体魄、充沛精力越有帮助。这样成长起来的幼儿,做任何事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且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
为此,户外游戏、看电视、休息、睡觉,都应该有一定的时间计划。有了生活作息表的约束,幼儿就不会对“漫长的时间该干什么”感到迷茫,只能靠利落磨蹭或者“乱来”打发了,幼儿会懂得在特定的时间段该做特定的事。明确了自己一天的时间计划后,自然更容易做到专心致志,也会更有效率。
5、多让孩子参与劳动
有些幼儿明明已经有了足够的动手能力,还不会自己吃饭和穿衣服,甚至在幼儿园也不会参加集体劳动。这时候动作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幼儿一起进行家庭劳动,而不是一味担心幼儿会累到,或者认定幼儿“做不到”。
首先,家长可以先教会幼儿学习自理,比如试着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教会之后就可以适当放手,让幼儿形成独立去做这些事情的习惯。之后便可以教幼儿洗洗自己的小袜子,甚至参与扫地、扔垃圾、摘豆角等简单家务。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对于爱惜家中环境、保持干净整洁也有更好的认识,从而改掉不讲卫生、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6、维持和睦且清新的家庭氛围
如果家庭氛围和睦快乐,幼儿就会对这个家产生很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长大的幼儿性格更开朗、稳定,遇事不会形成很大的情绪波动;而且会更善于表达、倾听,在社交能力的发展上也较为出色。
除了氛围好,干净清爽的环境也很重要。长期在凌乱的环境中生活,幼儿容易产⽣一些负能量,脾气也会变得急躁,遇事缺乏冷静思考的能⼒。舒服整洁的生活环境会让幼儿⼼情愉悦,思路清晰,在潜移默化学会条理规划、耐心处理问题。
“好习惯,益终身”,每一个孩子都有极强的可塑性,通过家庭的努力从小奠定其良好的⽣活习惯基础,孩子未来的成长都会从中受益。当然,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还请爸爸妈妈们多鼓励、有耐心、不急躁,帮助宝贝循序渐进、从从容容地养成好习惯吧!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5527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