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号:当代学前教育
刘晓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孩子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东京御茶水女子大学附属小学是日本一所著名的小学,其课程内容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坚持“小幼衔接”的课程理想。在中国,我们的教育体系一直强调实现“幼小衔接”,而对“小幼衔接”这一说法鲜有提及。两种不同的称谓, 体现了中日差别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思想。真正实现“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职业,而是幼儿园与小学都应当对接作为教育东西的儿童。在理论上, 如果双方都能对接儿童,就不存在幼儿园和小学相互衔接上的困难;在理想上, 如果双方都愿意对接儿童,就不应当存在幼儿园衔接小学,而只应当存在小学衔接幼儿园。御茶水女子大学附属小学“小幼跟尾”的提法和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的“幼小衔接”主要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大多“坐享其成”,以至于为了与小学对接,许多大班幼儿要专门上“幼小衔接”的课程,其实质是让买办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纪律、教学等。然而,小学的学习、生活、纪律、教学等所体现的“小学文化”本身, 是值得反思的。
近年来, 众多幼儿园由于儿童观、教育观的进步, 已经意识到这种所谓的“幼小衔接”与学前儿童的生活特点、成长需要以及学前教育的使命是相悖的, 于是相继取消了“幼稚衔接”课程。当幼儿园将“幼小衔接”作为自己的分内工作时, 他们眼中盯着的不是幼儿, 而是小学, 这会让他们不惜以幼儿的天性和生活为代价,无条件地履行“幼稚衔接”的所谓职责。
但中国的小学招生工作是“指挥棒”,大班幼儿确实要面临幼儿园教育标准与小学教育标准的衔接问题。于是,社会上泛起了许多收费的“幼小衔接”培训班,专门按照小学的招生要求开设课程,来满足大班幼儿家长的急切需要。
但是在日本多是小学主动衔接幼儿园,即“小幼衔接”。“小幼衔接”强调小学与幼儿园有“适当差距”,注重幼儿入小学时的“平缓过渡”而非急拐弯。御茶水女子大学附属小学1—3年级课堂的环境创设、桌椅摆放乃至学习方式,都很像我国目前的幼儿园,甚至该校二年级学生依然在扎堆玩积木。可见,日本的小学存在“幼儿园化”的现象。相比而言,我国不仅幼儿园存在着“小学化”现象,小学的“小学化”问题更为明显,这也倒逼幼儿园酿成了“小小学”,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可见,现在已经到了我们迫切地需要反思中国当前小学教育制度与文化的时候了!
一个民族的教育理念是迫切地希望幼儿走进成人世界,还是成年世界顾惜幼儿的童年生活,尽可能让幼儿充分占有与其年龄相应的天性资源,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扎稳打”,走实走好成长的每一步,从容享受童年时光。这是整个教育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面临的大问题,是大事大非,不可不察。儿童身上的天性资源是人世间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对与儿童年龄相应的天性资源不予充分珍爱顾惜, 这是最大的暴殄天物。
“幼小衔接”与“小幼衔接”不只是词序的简单倒置,而是体现了两种教育的不同性质。“幼小衔接”是以儿童以外的小学文化 (小学教育的目标、任务、教材、学法、教法等) 为标准,要求学前儿童一旦成为学龄儿童迈入小学, 就要立即适应这种小学文化。为了适应这种小学文化,长期以来“幼小衔接”成为幼儿园大班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前教育在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以致近年来存在学前教育界普遍抵制“幼小衔接”的情况, 并且已体现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也就是说,人们意识到“幼小衔接”是背离学前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的。但在这一点上,小学教育界显然落后于学前教育界。一些小学名校在招收新生时的“考题”暴露了小学门槛的“高大上”,但这种“高大上”恰恰暴露了小学教育界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已然落后落伍。仅就“幼小衔接”来说, 他们眼中有的是“考题”,但没有对童年的了解,没有对童心的呵护,没有担当起关爱儿童的责任。换而言之,这样的小学教育不懂儿童,不懂儿童与教育的关系,背离了小学教育的使命。近几年,教育部不断要求小学为小学生“减负”即可见一斑。然而,官方的要求是一回事, 小学是否有效为小学生“减负”是另一回事。小学教育继续将学业与成长对立起来, 理直气壮地认为学习必然就有负担, 必然就是有压力、不愉快乃至痛苦的。有这种教育学理论存在, 小学生是不可能从学业负担中获得解放的。
小学教育界以“小学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质是一种没有儿童的小学教育观, 是一种缺失现代儿童观的小学教育观。这就造成当今中国的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存在巨大的断裂。令人无奈的是, 这种断裂是由社会上的“幼小衔接班”来造桥连接的。目前,我国幼儿园普遍存在幼儿园大班“空巢”现象,生源流失严重,这也在警示着我们去思考当前我国小学教制度和文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当前,我国大多数小学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不是以儿童的年龄特征为标准,而是脱离儿童另立“教育标准”。这种标准不是对儿童的尊重与爱护, 而是对童年生活的践踏与破坏。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不只是“幼小衔接”的问题,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字眼屡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对此基础教育已发起数次改革, 但学业负担未见减轻, 反而愈来愈重。究其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儿童,没有让儿童在教育学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
小学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不应以确保基础教育扎实为目的, 而是确保教育应当扎实地落实在儿童的内在发展上,真正落实到尊重儿童、爱护儿童、解放儿童的基础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以确保基础教育扎实的“伟大优点”“伟大使命”为理由来压迫儿童、毁坏童年,而是要承认儿童在教育学中的核心地位,承认儿童及其健康成长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不以牺牲童年的幸福与成长为代价来推动知识、道德、技能等方面的学习。
实现幼小衔接不能只靠学前教育界来解决,小学教育界应当高度重视与幼儿园的衔接问题,将与幼儿园的衔接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积极主动地衔接幼儿园教育。这是考验小学教育界是否具有儿童本位的教育观的重要标准之一。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问题, 表面上看是两种教育机构的衔接, 但其实质是教育机构与儿童的发展、儿童的世界、儿童的生活的衔接。在这方面, 御茶水女子大学附属小学的做法值得借鉴。
长期以来,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上,不只是小学认为这是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自己也认为这是自己的分内事。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苏联传入的学前教育学教材, 还是后来国内自编的学前教育学教材, 都会“幼小衔接”进行了专门的阐述。也就是说,“幼小衔接”这一提法和做法不能全都推给小学教育界。改革开放后,经过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相关理念的传播、童年研究的推进以及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洗礼等,中国的学前教育逐渐构成以儿童为本的新范式。但是,当学前教育界发生这些范式变化时,小学教育并未产生相应的范式变化。这表明中国的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存在断裂问题。
现在,我国教育界已经逐渐意识到儿童研究、儿童本位对于现代教育学建设以及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例如, 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 以“儿童成长与教育变革”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于9月在南京召开。这标志着儿童在教育学体系中获得了关键地位, 尽管依然不是核心地位, 但有走向中心的趋势。这对中国的教育学来说, 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
真正实现从“幼小衔接”到“小幼衔接”的转向,需要旗帜鲜明地树立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念,努力实现另两个“衔接”,即幼教界 (又称“学前教育界”) 和小学界的衔接、学前教育学界与“大教育学界”的衔接。
“幼小衔接”到“小幼衔接”的转向,并非简单地从幼儿园衔接小学转变到小学衔接幼儿园。表面上看,“小幼衔接”是小学与幼儿园衔接,但实质上,是小学主动与幼儿园文化直接衔接,主动与新入学儿童直接衔接。如果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都以儿童为准,都向儿童看齐,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
在这一点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小学乃至“大教育学界”稍稍回头,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有所了解;不只看社会与教育对儿童的需要,更要看儿童对社会与教育的需要;要有追根溯源意识,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完整的“儿童”概念,进而形成完整的“教育”概念。也就是说,所有教育工作者 (包括学前教育界, 但不限于学前教育界, 还应当包括大教育学界) 均面临儿童本位意识的建设问题。
实现学前教育学界与“大教育学界”的衔接,是教育学界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学前教育学界必须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进大教育学界,向大教育学界学习、取经,不断开拓学前教育学界的视野。同样,大教育学界要关注学前教育学界,主动探究学前教育学界的主要学术问题,提高学前教育学界的学术水平。此外,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开端与起点,后续的教育对象虽然不是学前儿童, 但却曾是学前儿童。从了解儿童这一教育对象及其发展轨迹、成长规律和所受教育情况这个需要出发,大教育学界也应当了解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主动与学前教育界对接。不仅如此,学前教育学在教育学科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学前儿童的主体发育水平与成人有很大差距,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 其教育对象与学校教育中的教育对象相比, 种种特征都得到了放大, 这实际上是对普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种种特征的放大。所以, 研究学前教育学可以更深刻地认识普通教育学。不只是大教育界要高度认识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地位, 学前教育界也应当认识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地位, 而不应妄自菲薄。
通过对御茶水女子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发现,该校一直秉承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点的教学思路,其教学过程并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堂上,学生们大胆表达与讨论,课堂氛围生动且活泼。该校的教师认为,学习不应该是教师教儿童,而是应该让协助贯穿一切课程。他们强调教师的教学传递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协助儿童学习。这样的做法在日本也会有一些争议,但是许多高素质、高学历的家长通常很支持这样的观念和做法。日本政府也非常支持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改革,并让附小先行,计划向全国推广普及。
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而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附属小学已经走向了小学教育“幼儿园化”。他们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立场与观念以及课程观和教学论, 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5524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