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出台!幼稚衔接如何做

新政出台!幼小衔接如何做


4月9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迷信衔接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说起学前教育,“幼小衔接”是不克不及忽视的问题。国家一直都在三令五申强调幼儿园“去小学化”,但仍旧让家长们难以接受:

孩子上小学后学习跟不上怎么办? 别人家的孩子会了,我家娃儿不会怎么办? 难道幼儿园就要让孩子这样一直玩下去吗?


家长的盲目跟风心理,促使各种幼小衔接培训班异常火爆,家长为孩子报名学前班,让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以便可以或许“一马平川”地升入小学。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再次聊聊“幼小衔接”的问题,在刚刚出台的《指导意见》中明白提出:

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忙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超前学习”

给孩子带来的3大危害



危害一: 从成长角度来讲,造成孩子拔苗助长


1.孩子生理和心理没做好筹备


学龄前孩子大脑和身体发育不完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很少有娃儿能坐下来进行正规学习。知识是可以短期突击,立竿见影的,本领却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2.小学知识难度过高,让娃儿抗拒学习

如果孩子过早接触拼音和算术。到小学一两年级,因为是之前就学过的知识,对孩子来说没有难度,学起来也很轻松,以至孩子误以为学习很简单


结果到了小学三年级后,学习难度提高,越学越难,越难越跟不上,越考成绩越差。

危害二:
从身心上来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接受知识的重要形式,幼儿的天性是“玩”,为此,幼儿园会设计一系列科学的游戏活动。


但是在学前班只重视孩子学多少知识,只重视一些显性的急于求成的效果,一味的讨好迎合家长不懂教育的盲目心理,却全然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强制性的进行学习,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与创造等,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危害三:
从健康上来讲,造成孩子身体危害


1.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孩子学不好会影响自信心的建立,一旦错过幼儿人格形成的敏感期,这种伤害便无法逆转,从而形成自卑的性格。


2.造成骨骼发育不可逆危害

孩子在6岁前,小手的肌肉并未发育成熟,手部骨骼没成型前是不宜做精细动作的。如太过用力就会影响手部骨骼的正常发育,严重的话会导致手部畸形、指骨畸形。


3.影响孩子大脑正常发育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大脑容易疲劳。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失去活泼的天性,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新政出台!幼小衔接如何做

完整的幼儿园生活
是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幼儿教育和其它年龄段教育有本质区别,它们不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先后关系”,而是由播种到耕耘,由量变到质变的“因果关系”。


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启蒙,不是灌注散碎的简单知识。

幼儿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幼儿园是孩子们进入社会之前的实习期,孩子们作为“实习生”在幼儿园里会接触到跟家中完全不一样的环境。

在这里,孩子将学习到许多“社会化”的规则:
要遵守时间、要排队、要学会尊重和分享…这些规则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幼儿园教孩子学会自理。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里,孩子们会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逐渐学会独立吃饭、穿衣、学着去照顾自己,保护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


幼儿园帮孩子学会社交。孩子会在幼儿园中结交许许多多的同龄小伙伴,在不断的磨合中去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去交到更多的好朋友,这也是他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幼儿园教给孩子学习的能力。在这里,老师们会耐心的指引孩子,不仅学习这个年龄阶段应该掌握的常识和技能,还会鼓励孩子发现和探索,让孩子学会独立和主动学习。


幼儿园让孩子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幼儿园里有竞争也有失败,孩子们会在经历的过程中学会正视这些困难,始终保持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孩子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习惯需要完整的幼儿园生活,学龄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敏感期,而一旦错过这个时期的正确引导与教育,造成的伤害无法估量。


新政出台!幼小衔接如何做

家长不要焦虑
更不要为贩卖焦虑买单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孩子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完全就是焦虑情绪在作怪普遍觉得不上,孩子到小学会跟不上,而真等到孩子上小学了,发现自己的焦虑和担心都是多余的。


第一,家长的忧虑,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


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容易让家长对未知生活的恐惧。作为父母,总要给孩子铺设一条更好的道路。

我们总说什么年龄就做什么样的事情,家长实在不应该把自己的忧虑强行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和自己都为一件不确定的事情而担忧。


第二,幼小衔接班,不是非上不可


孩子有许多非做不可的事情,比如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文明懂礼貌,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学习要符合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也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那些强迫孩子听来的知识,知识孩子机械性的记忆以及反复练习得来,很少有课程能够启发孩子去思考。

第三,孩子不上幼小衔接,也不见得就跟不上

幼小衔接的课程知识针对一年级的课程,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一时跟不上,后面就会步步跟不上,小学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

一个孩子的成绩与否,靠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而这些是我们不能指望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学前班习得。

第四,家长需正确对待幼升小,不为机构套路买单

每年幼升小政策还没有出台,就有很多家长为幼小衔接开始焦虑。不仅到处打听有什么门路可以顺利进入自己心仪的小学,还到处查找有实力的幼小衔接培训班。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李敏谊认为,这主要是家长的焦虑心理造成的,且家长的焦虑心理短期内难以根治,部分原因在于整个教育舆论的生态异常复杂。

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与朋辈压力,以及整个社会的‘抢跑’和‘内卷’容易导致家长出现焦虑情绪。


很多微信朋友圈所谓教育资深人士或者‘专家学者’的‘软文’,背后往往有培训机构的利益推手,夸大幼小衔接培训班的作用。


所谓‘科学’教育理念或者‘进口教育模式’往往缺乏靠谱的循证教育研究的支持,很多都是机构贩卖焦虑,利用家长的焦虑‘割韭菜’,是让家长在交‘智商税’。



新政出台!幼小衔接如何做

一年级上学期
就是最好的学前班

如果说一定要上学前班,小学一年级的上学期就是最好的学前班。此次《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
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
  
此外,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保育阶段真正走向社会的一个标志阶段。孩子需要做好心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来适应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


那么,接下来和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幼小衔接“,家长们应该要如何科学应对。

一、我们谈一谈:
幼小衔接,家长应持什么态度?



家长的态度既要积极,也要讲究策略。


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2.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您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


二、我们说一说:
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家长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

新政出台!幼小衔接如何做

新政出台!幼小衔接如何做
1.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等事情?
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
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等物品?
10.孩子是否能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
11.孩子是否能说出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


新政出台!幼小衔接如何做




家长要踏好准备节奏“学习准备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个过程。按一般而言,可分为学前、学中和学后,应抓紧学前、关注学中、延伸学后。

三、家长需要提前让孩子
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

家长可以提前和孩子介绍一下幼儿园和小学生活之间的不同:
1.环境差异



首先让孩子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带孩子去参观一下小学,让孩子直观感受一下小学的学习环境。


2.学习游戏差异 


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还是以游戏为主的,而小学就不一样,有固定的集体上课时间,和学科学习。



家长可以具体给孩子解释:幼儿园里有区角游戏,而小学可能更多的是和同伴小组讨论学习;幼儿园有很多玩具,小学虽然没有玩具,但很多小实验、探索游戏等。


3.老师差异 


幼儿园的教师是两位带班老师和一位负责孩子生活的保育老师,而小学每个班会有1名班主任,不同的学科都有不同的老师进班教授。


4.作息差异


小学会有固定的上课时间、课间时间,放学时间;幼儿园会有长时间的午睡时间,而小学没有。

四、面对即将来临的小学生活
家长应该要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

新政出台!幼小衔接如何做

新政出台!幼小衔接如何做
小学老师给出的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建议:


· 能说出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和电话、家庭的住址。
· 能说出学校的校名,知道从家到学校的路线。
· 能每天按照课程表自己理书包、铅笔盒,能自己削铅笔。
· 能自己喝水、上厕所、系鞋带、穿脱衣服。
· 会做扫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劳动。
· 遇到困难时知道寻求别人的帮助,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


新政出台!幼小衔接如何做


1.生活习惯培养 
例如: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


◆ 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例如: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整理玩具、游戏小任务等。



◆ 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例如:和孩子在家一起制定类似于小学作息时间的一日生活安排表。



2.学习习惯培养 


◆ 良好的倾听习惯


进入小学课堂,孩子们专心听讲很重要。所以这个时间,在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倾听能力。比如,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进行提问,或者和孩子玩谈话游戏,随机给孩子出问题。


◆ 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前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多陪孩子阅读,不论进入小学是识字还是拼音学习,大量的阅读积累才是王道!

◆ 任务意识培养

 
在家进行任务游戏活动时,首先不要给孩子太多任务,尽量简单易行,之后逐渐增加任务的种类和难度。
◆ 规则意识培养



和孩子讲解守规则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加深孩子对遵守规则的理解认识。
3.良好的心理准备 


◆ 对小学生活感兴趣

爸爸妈妈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心中对小学的向往。同时和孩子谈一谈自己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帮助孩子收集一些资料来解决疑惑。


◆ 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可以让孩子和已经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聊聊天,采访一下哥哥妹妹们,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


◆ 和幼儿园同伴一起讨论

同班的孩子们对小学一定十分好奇。不妨和班里的孩子一起去参观小学。参观结束后,各自大胆讨论自己对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认识。



爱孩子,就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去教育孩子,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最好铺垫,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5424760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