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的学习方式,有改变的法子吗?也许可以从这几点入手

博雅初中数学系统课
最近,衡水中学高三学生的讲演,引发大家的热议: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发愤,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人生本是一场与种种困难无休无尽的奋斗,一场敌众我寡的斗争。”
衡水中学的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在高强度的学习节奏下做大量的题目,生活的自在时间也被极大压缩。这样的学习模式,看似有效,但又很无奈。
衡水是唯一选择吗?
面对学习,我们的孩子能用更好的法子去学习吗?
也许,这可以从初中数学开始,在孩子的抽象思维刚起步的阶段,培养灵活的思维、推理的逻辑力和自决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更轻松地面对中学课程,乃至大学的理工科学习。
为什么是初中呢?
01
初中数学VS小学数学
知识网络全面升级
初中数学,孩子们开始学代数了:规则复杂的有理数运算,在“正数”和“正数”间游荡的“绝对值”,还有整式的乘除运算……
初中数学代数式学问网络
相比小学课程,初中数学已经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从公式到结果的推理逻辑性都更强,每一个版块的知识更像在建房子那样层层联系,对孩子的思考力、逻辑力、把知识串融会贯通的要求更强。
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学数学好”,中学就退步了呢?以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还不到拼天赋的层次。
关键还是方法没找对。
数学是用来培养孩子聪明大脑,学会受益终身的逻辑、推理、类比、系统思维的学科,而不是来拉开孩子差距,淘汰孩子的。
像钟老师这样,秉持数学天赋论和淘汰论的理念,对孩子伤害会更大~
有一位老师,用自己的毕生的精力,致力于让数学回归“让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的本位。而且,他也创造了一半学生考进北大、清华的奇迹。
02
普通孩子逆袭,
数学教育家孙维刚的“结构教学法”秘诀何在?
他就是数学教育家、北京二十二中数学老师孙维刚,把孩子从初一教到高三,经过3轮教学实践,创造了全班40人,22人考进北大、清华的奇迹。

在他看来,没有所谓的“资优生”“差等生”的区别,孩子大体智商都差不多,“让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是有教育方法可行的。
他主张站在系统的高度教授知识,后来被总结为“孙维刚结构教学法”。他总是启发学生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达到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思维状态。
孙维刚的课堂
孙维刚老师在2002年过世,他总结下来的方法和思想并没有被完整推广开来,没有延续他的神话,也没有让普通孩子有机会受益于这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孙维刚老师的遗孀和几位来自北大清华的孙维刚教育理念的信奉者,成立了孙维刚教育研究院。
袁斌是研究院的核心学术带头人。
他研读了孙老师的所有著作,研究孙老师的教学视频,在结识了孙维刚老师的夫人和众多弟子后,决定投身中学教育,延续孙维刚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掌握数学学习的诀窍。
03
符合现在孩子的数学课
如何不刷题,高效学?
这是袁斌老师讲解几何教学片段:
同一道题,启发孩子想出第一种解法:
继续第二种解法:
通过一道典型例题,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再让孩子明白“多解归一”做到对公式定理的自我发现和深度运用。
孩子们的课堂笔记
滑动查看详情↓
袁斌也会在课前点评作业,让孩子收到反馈,发现学习盲点,调整学习状态。并且会根据孩子们的作业情况调整讲课内容,让课堂更加符合孩子们的学习进度,保证教学质量:
滑动看详情↓
初中数学系统课
代数基础
适合对象
9月开学后六年级、初一年级学生
站在系统、整体高度结构教学
寻找知识间普遍联系
掌握高效自主学习方法
不刷题,提升思维,主动探究
10讲直播
作业批改
社群答疑
限时特惠
限时特惠¥1750
直播时间
7.17~8.4
19:00~20:30
隔天上课
上课方式
博雅小学堂APP直播间
点击扫码 立即报名👇
如有疑问
添加博雅助教小雁老师微信↓
或晓文老师微信↓
博雅初中数学课程特色
1、重视师生互动,关注孩子思考能力,提高学习信心
研究院老师虽然也是采用线上平台授课,但绝不是一言堂,而是在上课过程中和学生始终保持着紧密互动,老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师生互动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挑战老师、超前思考,更利于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状态,往往一个点能引申出更多问题,从而把课本里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会让学生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再通过一些典型的错误分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把知识基础打得更牢固。
通过互动—提问—思考—成长四个步骤,学生就能拥有学习的成就感,使孩子信心倍增,爱上这门课。
同样的上课时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事半功倍。
学生家长反馈
2、走出“刷题”误区,让初中生学会高效学习
孙维刚老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学好数学不靠刷题。在精选例题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就能达到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提高解题速度。
但是现在其他的数学培训班,都用刷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套路”解题,死记公式,而不是基于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思考和推理,让学生感受不到知识和思考的乐趣,同时造成思维固化。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孩子一看到难题,或者换了一种题目,就被困住,无法解答。
研究院的老师们传承了孙维刚老师的教学思想,从不搞题海战术,一节课往往只讲1-3个结构巧妙的题,却能够让学生用多种做法,衍生变化成各种各样的题。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一题多解中达到熟练,在一题生多题的过程中发现联系,在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中找到规律,发现本质。最后形成可以迁移的知识结构。
在孩子的思维能力成长最黄金的初中时期,既让孩子体会求知的乐趣,又能掌握受益终生的思考方法,为高中更加复杂繁重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初中不预习,照样有好成绩
很多文章都说预习对学习有帮助,如果说预习是为了获取知识,那么我们主张的“不预习”就是为了发展智力。
通过预习,孩子会知道了课上要讲的内容、结论、推导过程等,在课堂上就会失去探索问题、挑战困难、独立思考的宝贵机会,反而不利于智力素质的发展。
在未来,知识的更新迭代更快,孩子需要的不仅是书里的知识,而是驾驭知识的睿智,是能攻克难题的能力。
所以,在研究院各位老师的课上,学生们面对崭新的知识,是和老师一起,每个问题都亲自动手,体验挑战,解决困难,从而大幅提高理解力、逻辑推理能力。
4、课后输出笔记,扎实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课后的时间,研究院的老师们只留几道题做课后作业,需要大家追记课堂内容。
这个课后的追记笔记,是老师们鼓励同学们在课后对课堂讨论和探索的内容,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回放”。
同学们一有了新体会,新认识和新发现,都要赶快梳理和归纳,并记录下来。
倘若遇到卡壳的地方,就是发现了存在知识漏洞的地方,就应该立即补上。每节课前,老师会对同学的表现进行点评,从而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学习。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5324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