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让童年回归本真——东平县贯中尝试幼儿园“去小学化”告家长书

【幼小衔接】让童年回归本真——东平县贯中实验幼儿园“去小学化”告家长书

校园家长会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幼儿园教育是早期教育,是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开阔眼界、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教育阶段,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而今,受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忽略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小学生的行为规则要求幼儿园儿童,不断灌输小学的各种知识,大量的拼音、识字、计算挤占了幼儿游戏时间,耽误了开发幼儿智力的最佳时机。如果任由这种教育方式的蔓延,必然会对幼儿的正常教育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利。

家长须知

什么是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做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它扼杀了幼儿的本性,强行转变幼儿的思维方式、思维逻辑和行为准则,不利于幼儿进入小学后学习兴趣的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是对幼儿心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心理的正常发展。

爱心育童心

  一、违背了幼儿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早已证明,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神经系统功能、认识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过早地把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拼音、写字、算数、珠心算等内容的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必然使儿童失去接受世界的兴趣,丧失主动性与创造性,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限制思维的正常发展水平,形成做事机械、教条的习惯,严重的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抵抗心理。

        

      二、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对进一步学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会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害怕,幼儿进入小学后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导致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等。

快乐伴成长

  三、降低幼儿学习兴趣,影响小学教育效果。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内容不同、要求不一、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员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不仅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还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过于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教育小学化则过多地重视了听说读写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这些被忽视的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思维教育、爱心教育、探索周围世界教育、社会交往教育、自主自理教育、自主活动教育等。


 校园幼儿园 

要消除“小学化”倾向,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家长的支撑与理解。为了您的孩子,请您和我们一起来做:

    1.转变思想观念,从根本上理解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不忽视幼儿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

2.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不提前进行书写和运算、不学小学一年级的学问、不做家庭作业。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鼓励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抛弃“家长的需要就是孩子的需要、知识学得越多越好、技能也是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尊重孩子自身的独特特点;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想去做大人们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要投入进去,与孩子一起构思探索,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幼儿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


       家长朋友们,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游戏中、实践中、体验中得到全面发展,让我们携起起来,共同推进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努力为孩子们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4829388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