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新风云志丨温尚煜教授:以循序渐进的进修方式为广大中国术者建立旋磨信心

专新风云志丨温尚煜教授:以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为广大中国术者建立旋磨信心

随着我国冠脉介入领域的持续发展,各种新型技术和器械层出不穷,在为广大临床医师和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介入选择和机会的同时,也对年轻术者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所谓,“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习一门门新的介入技术亦需要由浅入深、勤学善问。值此新视线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波士顿科学新视野学院携手《门诊》杂志共同推出《专新风云志》栏目系列专访,邀请国内外心血管介入诊疗领域的领军人物,讲述一路走来的种种经历,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与感悟,为我国中青年医师成长指明道路。本期《专新风云志》栏目专访特别邀请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温尚煜教授分享其在学习冠脉内旋磨技术方面的成长体验,并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广大中国年轻术者深入讲解冠脉内旋磨等搀杂介入技术的正确学习路径,以助其尽快成长为成熟的冠脉介入术者,为广大中国患者提供最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新视野一心之所向

,赞 15


三省吾身、精进不休

在认识中反思,在进修中成长










《门诊》:您钻研冠脉内旋磨技术多年,在该领域内具有极深的造诣,被大家尊称为“旋磨大王”。多年前,是怎样的契机,让您第一次交战冠脉内旋磨这项技术?一路走来,回首最初接触旋磨技术时,您是如何精进技术,不断突破自我,能否请你分享您的成长经验?

温尚煜教授: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迎来了第一批波士顿科学公司的冠脉内旋磨设备和超声设备。当时,我院虽在第一时间购入了该设备,但始终并未将其应用于临床。1月,葛均波院士来访我院,在我院最新购入的x线仪器援助下成功开展一例旋磨手术,但此次手术并未给我院团队留下深刻印象,而新购入的仪器同样被尘封起来。

期间,我院团队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PCI介入经验但患者冠脉的病变情况也变得更为复杂。在一次PCI手术过程中,经多次努力,支架却始终无法在血管内顺利膨胀,情急之下,我院手术团队应用了高压球囊进行后扩,支架虽得以完全膨胀但却造成了血管穿孔。万幸的是,术中紧急植入覆膜支架后并未造成严重不良结果。而在这场惊险万分的手术后不久,我院团队再次在手术台上遭遇了相同的困境,汲取上次手术经验并结合术前IVUS评估结果,我院团队选择转台为患者行CABG手术。不幸的是,该患者在等待转台期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在此番经历之后,我真正意识到了冠脉内旋磨术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要潜心学习、掌握这一技术。

基于当时相关培训的缺失和教材的缺乏,自发开展学术交流成为早期学习冠脉内旋磨术的重要手段。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炜教授为我们传经送宝后,我院团队成功为模拟患者开展冠脉内旋磨,并在又一次独立完成的旋磨术中充分展现了此次经验交流的成果。然而好运并未能常伴我身,怀揣着满满的自信心,第二次独立开展的旋磨术却未能成功。至此,我充分认识到自身技术仍有一定进步空间,对旋磨术的操作细节尚需优化、改进,遂陆续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等多位国内学术大咖进行深入学术交流,在一年的时间中,通过技术总结、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旋磨能力,最终得以学有所成。

学术交流总是与科学研究相伴相随,其对技术发展、学科进步起到了支撑、润滑和催化的作用。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年轻术者务必要做到不耻下问、不惧上问,在思想碰撞和学术争鸣中,积极提高旋磨技术、全面完善个人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把学术交流成果实践转化为科研成果,以促我国冠脉介入领域的持续性发展。

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根据自身能力逐步提升旋磨难度










《门诊》:您在不断精进旋磨技术的同时,也带教出一大批旋磨术者,手术台上的悉心指导让所有学员都印象深刻。针对冠脉内旋磨而言,如何从零开始培养出一名合格的旋磨术者?您对于如今年轻术者的成长有何建议和嘱托?

温尚煜教授:时经20年岁月,我国临床医师现已在冠脉内旋磨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同时亦为年轻术者提供了更多学习渠道,使得冠脉内旋磨术不再遥不可及,大大缩短了学习曲线。因此,年轻术者的学习重心也从“如何获取学习机会”逐渐转变为“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掌握冠脉内旋磨术,并在保障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让其正确、合理的应用于临床”。

正如我国冠脉介入领域的一句俗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血管有钙化”,冠脉钙化病变的存在明显增加了PCI的难度和风险,而正确利用冠脉内旋磨技术可有效消蚀钙化病变,为最终植入支架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冠脉内旋磨术是一项相对复杂的介入技术,对术者的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和熟练程度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年轻术者而言,不仅要大胆尝试、在确认患者血管钙化情况的前提下进行主动旋磨,更要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充分掌握这项技术,让冠脉内旋磨术成为术者手中的一把利器,助其破除各类难以处理的钙化病变,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其中,完善的术前评估是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术者必须提前明确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心功能障碍等合并症)以及冠脉病变情况(包括血管解剖结构、钙化分布位置及长短等),从而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技术水平判断是否具备为其行冠脉内旋磨术的能力。

从个人观点而言,年轻术者在学习早期应选择简单钙化病变患者(如短环形钙化病变),手术难度相对较低,常将其戏称为冠心病A型病变患者行PCI介入,为此类患者行旋磨术有助于年轻术者建立自信心、提升手术团队的默契程度。经过数次磨合后,可考虑选择挑战更复杂的钙化病变患者,包括长病变、成角尚可的病变等,而若是在学习初期便挑战高难度旋磨则极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并对术者信心造成严重打击。

除此之外,在手术过程中,年轻术者也需更注重旋磨器械的操作和心态调整。考虑到冠脉内旋磨的操作步骤较多,建议年轻术者参考飞行员的工作习惯,根据术前评估和手术操作流程预先设计一份check list,内容应囊括适应证评估、相关药物和器械备制、并发症处理策略、影像学解读、旋磨策略等,再逐步、逐条将其落实并做好完成标记。该方法能有效确保年轻术者不会遗漏手术步骤,而完善的术前预案也有助于其应对术中的突发情况。

总体而言,当前冠脉内旋磨术在我国的渗透率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临床术者对该技术存在恐惧心理,且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冠脉内旋磨术的发展和推广也需要集结统筹来自临床医师、医学类媒体、新视野学院等教学平台和相关企业等多方的力量,才能让其以更平稳、高效的方式快速成长。

 厚积薄发、日新月异

新技术、新器械助力冠脉介入领域走上新征程










《门诊》:近年来,您也在研究CHIP(复杂高危有适应证患者)中的治疗策略,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探索这一领域的初衷是什么?在腔内影响学、冠脉内旋磨等多种新技术的加持下,我国在CHIP诊疗领域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温尚煜教授:CHIP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术者提出,是指复杂、高危、有介入指征的患者。此类患者往往冠脉病变复杂(包括重度钙化、左主干、多支病变等)、临床合并疾病多、心功能较差、SYNTAX评分较高,通常情况下更推荐临床术者为其行CABG手术,但部分患者合并有外科手术禁忌证且亚洲患者对外科手术的接纳程度普遍较低,因此,需要探寻其它更安全有效的介入手段为此类复杂、高危、有适应证的患者缓解其病痛,获得更佳的预后效果。
在经年累月的临床探索中,我国术者借助前沿技术和器械的帮助,于CHIP诊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性进展,当前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针对重度钙化病变,可应用冠脉内旋磨技术;针对CTO病变,可应用Stingray球囊和Guidezilla延长导管行ADR技术。通过合理运用ADR和正向、逆向开通技术,我国CTO病变的介入手术成功率已从早期的60%-70%成功提升至90%甚至以上,其未来为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将绝不亚于CABG手术。

方兴未艾、前途无量

互联网技术让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门诊》:在日常的工作之外,我们看到您在新视野学院的平台上录制了旋磨讲座课程,讲解冠脉内旋磨技术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您认为新视野学院这一平台为广大临床医师的学习、交流、成长提供了怎样的助力?对于这一平台的未来发展您有何建议?

温尚煜教授:临床医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通过不断汲取国内外的前沿理念和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我国术者早期学习主要依赖于纸质的书籍和杂志,但个人认为其学习效果并不如意;而教学光盘虽能展示规范性的操作流程,却无法与其它术者交流经验、互相取长补短。

波士顿科学公司打造的“新视野学院”这一学习平台则充分整合了两者的优势,以其系统性、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培训课程和各类学术科研项目,通过对IVUS、旋磨等相关复杂介入技术、典型病例的全方位解读,为中国术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同时,又在其基础上增添了各种学术交流环节,以便于广大术者分享其临床中的经验体会,让后来者能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为进一步加强“新视野学院”的教学效果,个人建议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通过在导师和学员之间构筑起沟通的桥梁,或可充分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更具针对性、更有积极性的成果。

在这十年期间,我国冠脉介入术者借助“新视野学院”所提供的系统性培训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和能力成长,在沟通和交流中让钙化病变的治疗理念与经验得以传播和推广。

希望在未来,“新视野学院”仍能与中国术者携手同行,让更多年轻术者在其助力下茁壮成长,成为我国冠脉介入领域的中流砥柱!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4826493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