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不上高中怎么办?这位清华本硕卒业的妈妈却说,能接受
依依妈:这几天上海中考刚刚落幕。传说中要刷掉一半人的中考,是老母亲们升学焦虑的核心来源(实际高中录取率有70%)。
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是无法接受自身的孩子考不上高中的。但是清华本硕毕业、给清华毕业生做了9个学期工作辅导的这位妈妈却坦言:能接受。
那天有个朋友问我,如果你的娃儿没考上高中,你能接受吗?
我想都没想就说,能接受。她大惊失色,你怎样连这个都能接受啊?!
我说,从事实角度,不接受又怎么样呢?莫非跟孩子断绝关系?或者自己不活了?
从发展角度,我认为,就算孩子学习不好,也不意味着他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不端不装,我是真的这么想的。有时候,我感到这可能就是我不焦虑的终极原因。
我相信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天赋,我相信这个时期给了个体很大的发挥空间,我相信我的孩子能够自食其力,成为他自己。
那条大道是我们都熟悉的,“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公司”。家长的焦虑就在于怕娃儿被挤下这条“康庄大道”,而一旦被挤下去,好像就“走投无路”了。
如果成功只有这么唯一的模板,那焦虑确实很有理由。但我却莫名感到,大道未必通往成功,不走大道走小路,也能有精彩的风景。
说起来,其实我算是半个“走大道”的人。没上好小学好中学,高考时因为运气好“逆袭”到清华,清华卒业后进入的都是好公司,比如google。到了38岁时,我离开了这条大道,转身走上小路,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好多人问过我原因。我可以举出一堆令人信服的理由,比如想解放父母,想陪伴孩子,想职业和家庭平衡。但其实我自己知道,核心理由就一个——我想寻求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教育上,我对孩子没有具体的期望,从来没想过他必须要上什么档次的学校,必须学什么专科,必须做什么工作。我的教育目标一直都是宏观的——培养身心健康、终身学习、具有幸福能力的普通人。
如果孩子大道走得很好,我为他高兴,但同时也会小心地提醒他,这条“光明大道”上未必有你要的东西,你想要什么东西,只有你自己知道。如果孩子大道走不好,我也不会沮丧,我相信小路上也能有所成就,只要自己全力以赴。
前几天有朋友问我,孩子高考志愿该选什么专业,我说我回答不了,她说你不是一直在给大学生做职业辅导吗?你应该很清楚现在的就业环境吧?
我说,我虽然知道什么行业比较高薪,什么行业比较热门,但我不知道这个孩子适合什么行业。等到我孩子报高考志愿的那一天(前提是能够考上高中),我希望他能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艺术类、文科、冷门、小众都无所谓。
《成为黑马》的两位作者都就职于哈佛教育研究生学院,让人一看就是大道上的精英。但实际上,他俩的成长道路都不是那种一路走高的“典型模板”。
一位作者在17岁辍学,并与女友结婚,不到20岁就有了两个孩子,曾在农村卖栅栏糊口。另一位作者曾先后5次从4所不同的大学辍学,一度靠在汽车后备箱卖旧书维持生计。这么“离经叛道”,不是因为瞧不起大道,而是他们所有想让自己符合标准的努力都失败了。
这样共同的经历,促使两位作者特别关注那些以“非主流”模式获得成功的人,于是发起了“黑马计划”项目,采访了不同领域的很多专家,去寻找他们在小路上走向卓越的秘密。
他们的采访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大道上混不好,被挤下去的人,比如高中辍学的天文学家;还有一种是主动离开大道,在职业生涯发展良好的时刻突然硬生生转型,比如房产经营很好的商业人士,变卖资产,转型做裁缝。
两位作者强烈批判了“标准化”思维,认为持有这种固定思维的人,就如同当年深信“地心说”的人,绝不认为自己深信不疑的东西是有问题的。
成功学就是人们对于如何“自我提升”的经验总结,在不同时代,成功学是不一样的:
-
远古时代的成功学可能是如何在野兽中幸存并找到吃的;
-
古代草原民族的成功学是如何养马和骑马;
-
农耕民族的成功学是如何种庄稼;
-
科举时代,成功学又成为如何考取功名。
我们现在特别熟悉的“升学——就业”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其实是工业时代以来才形成的,也就一百多年历史。因为工业生产需要标准化,高效和一致,在这种社会需求下,有了配套的标准化教育,和标准化职业发展。
而现在,时代在变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并且支持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也逐渐成熟。从经济结构上来说,长尾成为可能,很多新兴职业的需求日渐旺盛,因此,个性化成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整本书的重点是对黑马人物共同点的挖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点:
-
清晰的自我认知;
-
不断试错;
-
不断调整策略。
自我认知要靠多年摸索才能逐渐清晰,我想告诉大学生的就是,也许你现在还无法完成自我认知,但必须要开始了,否则职业生涯会越来越拧巴。
书中的黑马人物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在意“自我满足感”,而什么能让自己满足,只有自己才能回答。
他们并不是像巴菲特那样,从童年时期就树立了对投资的兴趣,而是在人生经历中不断去探索和发现,我想,这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情况。但关键是,要去从经验中寻找答案,否则经验也没有任何作用。
我在职业辅导这几年中,遇到了一个自我认知特别清晰的学生,其水平超过职场十几年的中年人。我忍不住问她怎么做到这么了解自己的。
她说,她总是会反思自己的经历,并在本子上写下来。哪些事情总是有拖延症(预示着自己不喜欢)?哪些事情做起来特别有干劲?哪些事情比较有成就感?哪些事情做的比较好?哪些事情做不好?时间长了,她就有了一本关于自己的资料册。
顺便说,她虽然名校毕业,但是求职却走了小众的“小路”,和大多数学生想进大平台大企业完全不一样,我想这是因为她了解自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适合的。
记得有一个家长问我,孩子想放弃钢琴怎么办?我说,要是孩子真心不喜欢,不愿意学,那就放弃吧?她说,那怎么行?今天同意他放弃钢琴,明天如果说要放弃数学呢?
我简直哭笑不得。我说,古话说成本最高的两个选择失误就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这个时代,这两个错误都可以通过转行和离婚来解决,难道孩子5岁时选择学钢琴,就没得调整,必须坚持终身?
这两天我家哥哥在看爸爸的一本理财书,他说书里说,在不妨碍个人基本生活的前提下,不要怕犯错。
我问他,你怕犯错吗?
他说,有点怕。
我再问,你觉得一个怕犯错的人会怎么样?
他说,特别保守,不敢尝试。
我说,是啊,怕犯错的人,就会选择一条狭窄而笔直的道路一直往下走,错过人生很多的精彩和机会。
还有一个,就是黑马人物都不那么轻易被挫折打倒,他们也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在每次失败中调整策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不怕犯错是好的,但如果不接受教训,一次次在同一块石头上摔跤,也没有意义。有一句话叫做,不能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反思是必要的,调整了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成为黑马》这本书中有很多令人振奋的例子,如何从公关公司底层职员到高级花卉艺术设计师;如何从前台到大学教授;如何从大学辍学到助理导演;如何从顶尖企业高管到经营个性化餐厅。
当然,他们的成功有着机遇的作用,但是我们都知道,“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做好准备,不断主动出击,哪怕错过这个机遇,也会碰到下一个机遇。这样的人就能成为黑马!
而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品质,想在大道上“求个安稳”,也不一定就能如愿。有可能这份薪资不错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也有可能遭遇公司裁员或者行业洗牌。
毕竟,在现在这个时代,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个工作干到退休,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要多次更换工作,而我们的寿命比大多数公司的寿命要长的多。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4824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