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用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人形象培养高中阶段学生正确的女性审美观

【教研】用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培养高中阶段学生正确的女性审美观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 修订)》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承担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精神品质的培养的责任。而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觉醒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渴望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的觉醒,他们对外表的关注和追求越发强烈,但对“美”认识还十分模糊,因此学生的审美观形成还要依靠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尝试利用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之美来培养和涵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自身的外在美,更关注自身的内在之美。

关键词:新课标;女性局面;审美观;塑造健全人格



一、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独立观念的背景和意义

高中时期是青少年自我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价值观和独立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觉醒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渴望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的觉醒,他们对外表的关注和追求越发强烈。但是对什么是“美”还匮乏认知,缺少对形象美、性格美、精神美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承担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精神品质的培养的责任,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美”认识还十分模糊,因此学生的审美观形成还要依靠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

什么是美?按照马克思的美学观,一般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或者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关于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美学界没有定论,这里也不展开讨论,但普遍认为美的东西一定是真的和善的:美以真和善为基础,真和善是美的前提;真和善本身并不是美,但美必须是真的和善的;真主要指事物的客观性,善主要指事物的有用性,而美则主要指在真与善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以“感性显现”的形式存在的能够让人产生审美愉悦的特殊产品。之所以说是“特殊产品”,是因为美的“产品”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还涵盖了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与之对应的分别是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美,不仅仅局限于外表美,如女人的漂亮、端庄,男人的英俊、伟岸等,还包括了人的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当她拥有比海洋更广阔的思想时,她就拥有了精神能力之美;当她能够出口成章,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人生哲理娓娓道来,她就拥有了话语能力之美;当她对世界富有同情心、善意和爱,她就拥有了情感能力之美;当她遇到困难不气馁、不放弃,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时候,她就拥有了意志能力之美。总之,对于女性来说,美,不仅是外表的精致,更是内心的向上、向好、向善和这些优良品质在其语言和行为中的表现也即“感性显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 修订)》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女人形象之美来培养和涵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自身的外在美,更关注自身的内在之美。

二、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美的基本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其中就有对女性的形象之美的生动描述,以展示女性天然的外貌和仪态之美,如,《孔雀东南飞》中,当刘兰芝迫于焦母的淫威不得不离开焦家的时候,作者对刘兰芝的描写是“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这一光鲜亮丽的形象,当然包含了刘兰芝对自尊的维护和对焦母的无声抗议,也经由过程对刘兰芝的“腰、耳、指、口”的重点描绘,向读者充分展示了一位古代美女的形象,显示了刘兰芝的外貌和仪态之美;又如,林黛玉刚进贾府时,作者是这样描绘林黛玉的:“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在这里,作者通过比喻,采用动静结合的办法,将一个娇美却又柔弱的富家千金形象展现于读者眼前。

除了通过女性的肖像描写向我们展示女性的外貌与仪态之美外,高中语文教材还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多样的性格之美。如《卫风·氓》中,以女主人自述的口吻,述说了自身的遭遇:婚前,“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被弃后,“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通过这些叙述,读者看到了一个如何从纯情的少女,到勤劳、贤慧、善良的人妇,再到被弃后曾经对负心汉抱有幻想、但最终抛掉幻想变得坚毅决绝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的意义,不仅在于代表了一个传统女性的基本美德,如纯情、勤劳、贤慧、善良、坚毅等,更启迪读者,作为一个现代女性,要自强自立,从而摆脱对男性的依赖,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真挚的情感是人类情感的一种高级形态,它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坦诚相待,而这正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对于女性来说,由于其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多的偏向于家庭角色这一特点,她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也许更加含蓄和温婉,体现在母子之间、夫妻之间和挚友之间。如在《项脊轩志》中,老妪追述的一个细节,“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还有作者自叙的一个情景,“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乎?’”这两个画面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不仅仅体现了“娘”对孩子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切和“大母”对孙儿辈既爱又疼的矛盾心理,也集结体现了女性特有的爱的表达方式,含蓄与温婉。当然,含蓄与温婉,只是女性一种普遍的爱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如在《上邪》中,女主人公的表达方式就是炽热的火山爆发似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又如在《荷花淀》中,“四个青年妇女”为了要见自己的丈夫所编出来的种种理由;“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等等,又把女性表达爱情时的质朴、机智与羞涩展示出来了。女性表达情感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对待情感的纯粹、忠贞和专一。

修养之美,是一个人的文化涵养、家庭教养和个人素养在人的言行谈吐和行为习惯中的集中体现,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之美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中,林黛玉就将个人的“修养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对贾母的拜见礼,同辈之间的相见礼,婉拒大舅母邢夫人留黛玉吃饭的谦让礼等等。当然,这些礼节之中包含了林黛玉特定的身世与处境的原因,此处不展开讨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集中体现了封建伦理背景下的“长幼有序”与“尊卑有序”。现代社会,虽然没有封建时代那么多的束缚人性的条条框框,但是举止得体,谦让有度,仍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也是一个人应有的修养之美。

三、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准确的女性审美观的方法与途径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4727387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