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心
来源 | 事儿妈有话说(id:amanda_yan823)
很多人都觉得,生孩子以后,自身和人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里的“很多人”,主要指母亲们,至于爸爸们,他们只是从单纯快乐爱打游戏的小男生,酿成了快乐单纯爱打游戏的老父亲。
女人的这些改变,不单单体现在生理上、性格上,还包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巨大转变。
你会发现,高中那个提壶开水都要男生帮忙的林黛玉,现在为了保证女儿下课能喝到水,力拔山兮换完了走廊所有饮水机的水桶;
那个大学宿舍的高冷女神,在老二哭闹着扔掉碗里的煎鸡蛋后,以卑微到灰尘里的姿势把煎蛋捡起来,吹掉上面的灰塞进嘴里,“宝宝不吃妈妈吃。”
以及那个年轻时多说一句都嫌啰嗦的爽快闺蜜,目下当今每晚坐在桌旁像祥林嫂一样碎碎念:
“两只脚的是鸡,多出来的脚就是兔子的脚….哎哟喂,还没懂?来,再讲一遍。”
很多女人在人生初始阶段都有过各种广大瑰丽的梦想,现在她们知道了:
血压正常、心跳不过速、肺没有时刻被气炸的人生就是被老天祝愿过的人生。
我自己,在生儿子之前,和研究型专业人才完全不沾边。
但怀孕后,为了不拉低整体国民素质,把主要流派的育儿书籍:
包括蒙台梭利教育法、正面管教法、萨提亚模式、PET父母效能训练法全部研习了一遍。
看书之余,还孜孜不倦地泡各种育儿论坛、向各路的鸡妈妈们讨教育儿经验…
经过后天的努力加上近10年的实践,终于从一个一无所知、不会教孩子的人,成为了一个有着丰厚理论储备、不会教孩子的人。
中国父母们耳熟能详的几本育儿成功学,比如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哈佛女孩刘亦婷》、《虎妈战歌》以及最近的一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它们书写的对象都是女孩。
1. 整个社会针对男性所定义的成功,和针对女性所定义的成功有很大不同。
男性式成功是功名利禄,最好身边还有一位或者多位国色天香的美人,而针对女性所定义的成功,则是品学兼优的求学阶段为起始、考上重点大学为高潮,嫁个好老公给故事结尾。
上述几本书分享的育儿经验都是在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之前,《走过六年》基本写的是小学阶段。
这个年龄段也正好是女孩们通常以强大的自律、惊人的勤勉、优秀的表达能力把异性同伴远远抛到身后的时间段。
相比较早慧的女孩们,很多男孩子则要推迟到高中才崭露头角,进了大学才逐渐成熟,进入社会依然是青涩的毛头小伙,真正建立功名往往是三十以后,甚至是四五十岁了。
当你有精力,也有意愿为他著书立传的时候,他乏善可陈,经常气得你七窍冒烟;
2. 社会普遍认可的“成功男性”,通常不是“教育”出来的。
当我们提到成功男性,脑子里通常会涌现出马云、马化腾、刘强东、李彦宏,远一点可能还有乔布斯、埃隆·马斯克…..
但目前世面上,这些成功人士的父母都没有推出“育儿成功书”。
比如说刘强东、俞敏洪的母亲只是普通的农村妇女,李彦宏的父亲是化工厂的锅炉工……
这些人前期的成长轨迹千模百样,后期的成功又远远超越父母的认知和能力范围,很难通过手把手教出来。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被教育出来的,而是自我成就出来的。
虽然这些成功人士的父母未曾向世人分享他们的“育儿经验”,但他们很多人却无比深情地追忆过母亲的大度、善良、整洁有序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比如说李开复,俞敏洪,甚至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也缅怀母亲:
相对于“技”对女孩的有效指导,对男孩产生更多影响的是“道”的潜移默化。
作为一个有着男孩VS女孩对照养育经验的妈妈,我觉得很多女孩儿妈妈写的育儿分享对男孩家长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为她们根本就不懂民间疾苦。
这就像两个人打牌,一个摸着一手好牌的人想和你探讨是先出王炸还是大小鬼,但你的困惑是怎么把手里零散的一个3、一个7打出去。
与其看类似《优秀女孩***》这样的育儿书籍,不如看一些介绍男孩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工具书。
但了解“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而多巴胺可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的概率”,以及“经常性遗忘是9-10岁男童的生理特点”,你会意识到为这些物理构造死脑细胞或乳腺增生完全不值得。
心平气和地养育男孩,尽量活够老天给的命数,说不定有一天你还有机会给儿子写书呢!
*来源:事儿妈有话说(ID:amanda_yan823),本文转载已获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