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语文】李老师精讲: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典型题目剖析|现代文阅读(二)复杂记叙文阅读:花园里的植物课

【上海初中语文】李老师精讲: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典型题目剖析|现代文阅读(二)复杂记叙文阅读:花园里的植物课
(二)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8分)
花园里的植物课
①要过年了,日常生活的节奏就自然被中断。比如家中存的旧报纸,平时觉得碍事了,拨一下电话,小区收废品的夫妻就会登门来取。若在年跟前大意了,便会得到“哎呀,我们已经回家过年了”的回音儿。而转年开工的信号,也是起首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小区出现。北方春暖花开时,我家小区里还会出现一类人的身影,就是为我们打理花园的花工。这些年来打理小区的花工肯定不止一拨。我也记不住。但有一个花工例外,我不仅记住了他,而且他还成为我第一个植物启蒙老师。
②我喜欢花花草草,没事就在花园拍些花草。一天,经过一排海棠树,猛听到头顶一声断喝:拍什么拍?我一惊,只见树丛间冒出一张皱巴巴的窄条脸来。恰是他站在木架台上,手拿一把剪枝刀,脸上挂着笑意,原来是在跟我开玩笑。这是我们接触的开始。
③别看我们小区花园不大,但将里面的植物认清,也不是一年两年的功夫。有一次他拿小区角落里两棵树考我,我说不就是椿树吗?他说叫火把。我将信将疑,一树绿叶子,火炬在哪儿?他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果真到了秋天,某天散步时望向它们,果实高挂,一树的火红,其形态可不是一枚枚火炬吗?又一次,他新栽了小苗,拿来考我。劈头就问,好像很喜欢看我犯蒙的样子。之后他便开导,“你经常吃它的果实,知道吗?”见我实在猜不出,他便道:桑树苗啊。这类突如其来的考问多了,让我也不得不变得上心起来。在微博上记、在书里查,待他再出考题,我已能迅速作答。他便一笑:哦,这些个你记得啊。还真像位老师。慢慢地,一闭眼,小区里的植物就在我脑海中形成一个植物图谱,植物名也认得越来越多。我服了。
④什么时候剪枝,什么时候浇水,怎样让果树落果,怎样让那些不结果的景观树看起来好看,他都门儿清。花园在他的打理下妥帖着呢,桃树年年结一树小桃,“比大桃甜多了”,他痛快地说,带一种欢畅劲儿。
⑤他的离开,事先没有任何征兆。某天,一队人马突然就进了花园,又是翻地又是整枝。后来渐渐发现,这些人到底和他不一样,他们干一通活后就撤。缺了这天天看护的功夫,那结桃的树身上爬满了蚧壳虫,看着好一阵心疼。不由得想起他。
⑥这样的外来工走了,就很难再见。谁能想到今年节后,我刚开始上班,竟与他遇上。那天心里有事,回家气闷,就想外面透透气。刚入花园小径,一个穿黑皮夹克的人站在了面前,我冲口而出:你回来了?他说,没回来,朋友叫过来玩两天。现在哪干活呢?没有,马上要去找。干嘛不继续干这个?不是干得挺好吗?我得找个能挣钱的活儿。什么活儿?翻沙子吧……
⑦我顿了顿,这听来可是个重体力活啊,他一个看着奔五的人,人精瘦精瘦,能拿起来吗?何况一条腿还不利落。会很累吧?我只能这样提醒。那没办法啊,这两年家里走了三个亲人,他们生病都借了钱,如今得还。他顿了一下又说:我可不像别人那样,借着钱还心里踏实。
⑧原来他离开有这个原因。每一个外来工身后,都可能有一个沉甸甸的家庭,以及各种各样的背负。你悠着点儿。不行了再干老行当。那还回这里吗?不回了。我明天要走了,你还不知我姓什么吧?我说不知啊,还真不知。他认真地说,我姓董。你是干什么的?我呀,也很辛苦的,天天对着电脑爬格子。哦,是作家。明儿一早就走了,以后,还真不定能见上呢。他话锋一转,笑着补一句:人挪活,树挪死。我服了。
⑨是的,我们的因缘仅限于一段时间。彼此都觉得对方很清闲,脑子不用搁事。但这都只是我们留给对方的一面而已。每一种职业、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不容易,但我们往往只在意自己那部分。只有近前一个人,也把他的这一面敞开,才好像能对照出来自己那份。
⑩如此与自己生活轨迹不同的人,终究还是会出现了又隐去。不过,出现过,终究还是不一样。毕竟,因为这花园里的植物课,我已精进不少,再到花开草长,我肯定会想起他,当然,也会想想自己的生活。
16.第④段加点词“妥帖”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上海语文李老师解析:“词”题,主体+怎么样了,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参考答案如下:
(在他的精心打理下),花园里的植物按自身的规律生长,呈现勃勃生机。
17.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4分)
上海语文李老师解析:“分析”题,“四方面”答题,注意题干要求是“语言表现力”,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参考答案如下:
比喻、反问,(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火炬树的形状和色彩,突出了董师傅的话被事实印证后“我”的惊喜之情。(3分)
18.下列对第⑤段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董师傅的离去使“我”感到意外,为此心中充满不舍和牵挂。
B.与第④段形成对比,表达“我”对那“一队人马”行为的不满。
C.反衬出董师傅对待工作尽心尽力、认真负责的精神品质。
D.段尾“不由得想起他”,为下文“我”和董师傅的意外相遇埋下伏笔。
上海语文李老师解析:D
19.文中第③段和第⑧段都有“我服了”一句,其原因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第③段:
第⑧段:
上海语文李老师解析:“内容分析”题,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参考答案如下:
要点:第③段:董师傅丰富的园艺知识、实践经验,他的教学方式促使“我”认真学习植物学知识并取得了成效,这些让“我”对他从怀疑到信服。第⑧段: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董师傅依然能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尊严地生活,让“我”佩服。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4723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