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














炽热在心间,予美妙无限

《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工具

要“赢得”孩子,而不是凭你的力气“赢了”孩子。


放弃荒诞的观念——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快要先让他感觉糟。


让孩子参与到创造限制中来

杨杨说:让孩子决定一些事情,是让他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重要方式。


为孩子提供发展和实践“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杨杨说:丰富教学和育人的活动,让每个活动都能触动几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某一个活动中被触动。我们不知道哪一个流动能触动哪一个孩子,所以我们要组织更多的活动,设计更有意义的活动,以增加活动的效能,让学生组织某一个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活动。


不要“告诉”,要开始以一种引导孩子到场解决问题的方式向孩子“提问”。


使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队的;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3.报告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记住,你的言行背后的感觉要比你的言行自己更重要。

杨杨说:有人把知识分为四个层次:道(哲学,原理——方向问题)法(理念,路线——路径问题)术(具体做法,操作指南——技术问题)器(工具,材料——工具问题)。唯有内化后的践行才是真诚的,只有你真实认同某一个观念,教育才会无痕但却能拨动心弦。


教给孩子并实践“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


教给孩子并实践“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和好、解决。


一定要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杨杨说:我之蜜糖彼之砒霜,你以为的谆谆教诲也许是对方避之不迭的唠唠叨叨,用了方式才会达成预期的教育效果。













做一个“密码破译员”,理解孩子是在用不良行为告诉我们:我只是想有所归属。


理解四种错误目的产生的行为,(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


以友善的态度,用目的揭示法帮助孩子了解他们的错误目的。P82

目的揭示法:首先,你要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如果他们说不知道或者给出一个理由,你就说:我有一些其他想法,你可不可以让我来猜猜看?你可以告诉我猜得对不对。问句:“会不会是……?”有两种反响会让你知道自己是否猜对了:一是孩子不由自主地微微一笑,哪怕他同时回答“不对”;另一种反应就是简单地回答“是”。然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其他方式。


逻辑后果的四个“r”:1.相关,是指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2.尊重,后果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3.合理,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来看都是公道的;4.预先告知,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者你将会做什么)。如果遗漏了这四个“r”中的任何一个,就不能再被叫做逻辑后果了。


关注解决问题的3r1h:有关,尊重,合理,有帮助。

关注解决问题的3R1H和逻辑后果的四个R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H,关注点是不同的,因为它强调的是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为问题付出代价。


逻辑后果只是一个工具,而且常常不是适合当时情形的最佳工具。逻辑后果并不是处理


要有效地使用逻辑后果,就要理解孩子的行为及长期效果。P105 ⭐

逻辑后果不适用于大多数失误目的的行为。


让孩子们参与是使用逻辑效果的其中一条指导原则。


自然后果,比如打球的手套弄丢了,那后果就是此后打球时没有手套;逻辑效果,寻找相关结果,比如让孩子自己攒钱再买一副新的。


只要可能,就给娃儿提供选择。


孩子感觉更好时,他才会做得更好。


没有什么事能比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更能惹起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合作的了。


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为一个有用的(有孝敬)行为时,它就是有效的逻辑后果。

杨杨说:比如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冲突后,让他们去调和另一组矛盾双方,或者在班会课上,演绎一出如何正确处理矛盾,如果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的小短剧。


只要大人通过反复提醒或者通过替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将本应该由孩子来承担的责任揽过去,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怎样才能发挥孩子们的优点。当解决方案由孩子提出来,或者是由孩子们一起通过头脑风暴选出的最有益的方案,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以建设性、贡献性的方式来运用自己的力量。


怎样停下来、冷静下来并且解决问题,而不是做出反击。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人生技能!

杨杨说:真的,太难了,平和地时候谈“冷静”很睿智,但是真的发生了问题,“爬行动物脑”立马上头。比如昨天小朋友因为爸爸出声导致了他阅读录音失败,然后哭泣泣地指责爸爸,一开始我还试图通过感受他的情绪,然后和他梳理这件事,但是小朋友一直不平复(后来反思,我没有真诚地去平复他的情绪,我坐在副驾驶,他坐在后面,只是在语言上略略地说了一句,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如果坐在一起,这时候应该要抱抱他,等他情绪平和了,再一块儿谈这件事,我太急了。)然后我就吼了他,我指责他若是自己在家早早主动阅读打卡,也不至于要利用在车上的时间进行阅读。吼的“效果”是很快的,小朋友马上噤声了。后来,我也尝试利用了“问题解决”的沟通法询问了他后续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每日的阅读打卡,小朋友选择了每日早餐后,立马进行阅读打卡,并且表示如果他没有去做,请我提醒一次。但是如果是大朋友呢,他肯定不会那么快就理睬我吧,肯定会对我心生怨怼吧。


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4528579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