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业不用催的孩子,他们的怙恃做对了什么?
在网上我看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2022年结束了,2023年开始了,毫无疑问,过去这一年,是我人生核心最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年,大部分时间被困在家里,除了居家办公,就是在家做家务,看孩子。
以前孩子上学,放学回家总是先做作业,现在居家上网课,没人监督、盯着,他就自我开启了“放羊形式”,自由散漫,毫无节制。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家长表明深有同感。
“孩子,断断续续上了3年网课,反而越上越疲塌,做作业越来越拖沓。”
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到底如何做,娃儿写作业才不用大人催?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使其养成优秀习惯
最近看了一段关于家庭教育的短视频,一位母亲在视频里抱怨道:“我快要被孩子气疯了,每天早上喊了七八遍,娃都不起床,等到快要上课了,才结束磨磨蹭蹭从床上爬起来,不洗脸也不刷牙,有时还没等到吃饭,老师就开始点名上网课了,孩子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
对于孩子缺乏时间观念,首先要明白,那些自律性强的娃儿,他们的父母往往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心血。
没有天生就自律性强的孩子,在孩子学会自觉主动之前,都有一段父母“催促”的过程。这类“催促”,不是让你跟在孩子后面唠叨,说闲话,而是要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使其养成良好习惯,要从小抓起。动作父母所扮演的角色,要随孩子的成长阶段而变化。
4、5岁前要给娃儿充分的爱与亲密。
而在6岁左右,光有爱还不够,也要偶尔学着做“严父严母”,这个时候,正是孩子进入小学阶段的结束,作为父母要严格教导、督促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在培养习惯方面系好“第一颗扣子”。
这个时候不要指望孩子自觉,很少有小孩在实足放养之中,神奇般地学会了克制自己。
在孩子进入四年级之前,父母在培养孩子习惯方面要付出更多的起劲,因为小学前三年正是为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孩子到了10岁左右的,行为约束往往靠的是父母的监视,需要父母坚持底线,给孩子立下一些规矩。
这个时间是孩子性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最为有效的时候。一旦等到高年级,家长想要纠正孩子在学习上的诸多问题,就会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帮助孩子建立起写功课的信心
孩子坚持主动学习的能源,是成就感。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并不完全是因为孩子喜欢拖拉、磨蹭,而是他在这件事上感受不到所有成就感和信心,当他把作业当成一件痛苦的事情,第一反应就变成了逃避。
这种表现,我们也把它叫做“畏难”情绪。之所以“畏难”,往往与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关,孩子每次考试考得不好要挨骂,作业做得慢要挨骂,作业正确率不高要挨骂,换做你,每天遭受讥讽、嘲笑与责骂,你还会快乐的写作业,快乐的学习吗?
在北京卫视《老师请回答》的一期节目中,一个让父母头疼的小男孩,提及自己做作业磨蹭的原因:
“每当有困难把我卡住,后面的题我就一眼都看不进去了。难倒我的东西,就会把我拉到走神里面。”
孩子的话让人动容,他坦言:是困难把我困住了。
这也是大多数做作业磨蹭小孩的困境之一:题目太难,作业太多,自己不会做,于是就学会了逃避,开小差,做各种小动作。
面对这种情况,催促孩子是不管用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走神、拖拉其实是一种求救。
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在作业面前,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第一,将每天的作业根据难易度划分,先从简单的开始,增加孩子写作业的信心,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
第二,作业太多时,可以把任务分成小块,孩子更容易专注和完成。
第三,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适时鼓励。
有时候一道题说了很多次孩子还是做错,我们很容易失去耐心,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忍”,忍得住不去责怪孩子,忍得住立即告诉孩子答案。
其实,题目不会做,可能是能力问题,也可能是态度问题,但只要进行针对性训练,还是能解决的。
相反,父母越是强调孩子做不好,他就越不想做。我们不能增加孩子在做作业上的痛苦与无奈,而是要想办法,提升孩子在做作业上的自信心。
孩子写作业时,怙恃做什么很重要
养成良好习惯,建立自觉性意识,是一段漫长的过程,一开始需要来自家长的“他律”,此中,父母的榜样和家庭环境也很关键。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人爱看电视,闹得读一年级的孩子每次写作业都不安分,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每次出来就站在走廊里,眼巴巴地看着电视,半天挪不动道。大人发现后,总是吼他:“快进去写作业!”
但是就是没有人愿意为孩子关掉电视。
渐渐地,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也变成了看电视,作业催了几十次,孩子才磨磨蹭蹭地打开书包。
这种场景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我们不仅没有给孩子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还用手机、电视等物品诱惑孩子,这种家庭成长下的孩子,学习主动性可想而知。
作为父母,孩子在学习时,最好的陪伴是与孩子一同学习看书,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
如果自己不喜欢看书也没关系,但至少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尽量不在孩子旁边闲聊,玩手机、看电视,干其他的杂事,这样孩子才能摆脱外部干扰,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期望孩子能自觉主动的学习,远离那些容易上瘾的“低级快乐”。然而最有信服力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孩子。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4525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