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保教】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老师家长都应该知道】
“老师,我家孩子拼音书写还可以吗?加减法会算吗?上小学不会吃力吧?”上了大班,家长们明显对孩子知识类的进修很上心,恨不得自己孩子在大班就能将小学的东西都提前学了,好像那样升入一年级就不会那么吃力,不被落下。
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幼小衔接并非单纯的知识的跟尾!很多家长甚至包括一些幼儿园都误解了幼小衔接的真正意义。
幼小衔接,是让孩子从幼儿园成功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不是单独的让娃儿多学点知识。很多人会觉得孩子上学前学得越多,上学后就越有上风,实际上这种优势是靠不住的。
教育研究表明,这种优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即使孩子在幼儿园学完一年级的课程,二年级也会被超出!
而现在如果一味的硬灌输知识给孩子,反而可能导致厌学、惧学、不会学,以是我们要避免孩子陷入“未入学、先厌学”的沼泽。
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
听知觉能力
听知觉能力包括听觉注意、听觉辨别、听觉记忆、听觉系列化、听觉混合、听觉理解等。在个体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中,11%来自听觉。先生在校学习每天65%的时间都在倾听。因此,听力是除了视觉以外,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视知觉能力
视知觉能力包括空间知觉、视觉辨别、图形背景辨别、视觉填充、物体再认、视知觉速度等。如果把孩子学习的信息看作是100%,其中75%来自于视觉进修。视觉能协助个体认识物体的客观存在性、协助个体模仿、学习、扩大个体的活动范围等等,在个体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觉转换能力
知觉转换能力包括听转视动、听转动觉、视转语言或动作、动转视听等。个体在从事任何一项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单一感官在职业,而是多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因此,建立各个感官之间的联系并打开彼此之间通道,对成功完成一件事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动协调能力
运动协调能力包括大肌肉动作、精细肌肉动作、平衡能力、神经系统协调能力等。运动协调能力不仅体现为身体的发展,并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儿童在运动中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对大脑的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情绪稳定、同情分享、处理冲突、文明礼貌、自理能力、自控力、人际交往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孩子愿意融入集体,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愿意体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并会拥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感。
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语气表达、情感语言、音量、词汇积累、态势语言、看图说话、言语理解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建立个体与外界之间联系的桥梁。对于幼儿来说,语言是帮助其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
数学准备能力
数学准备能力包括数数、对应、比较、分类、排序、图形构建、时间、认识钱币、数字推理等。数学准备是预测儿童小学学业成绩的有力指标,提高儿童的数学准备水平有助于提高儿童入学后的学业成绩,学前期获得的数学学习经验奠定儿童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坚持、主动积极、专注力、责任、有条理、荣誉感、学习兴趣、生活习惯等。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三方面,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效果。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学习品质,是儿童实现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身心素质
孩子上小学后,由玩转变成学,各方面也受到了更多的约束,孩子的身心都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很多孩子刚入小学就生病不断,也有很多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需要在孩子步入小学之前就要提前调整的。
孩子的自理能力
步入小学后,老师便不再如幼儿园一样时刻关照吃饭、喝水、如厕等生活问题,孩子要从幼儿园“断奶”,一切要自理。所以步入大班的孩子,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开始锻炼孩子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主动喝水;自己能够整理好书包、衣物等。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
幼小衔接不单是幼儿园的工作,也不单是家长的工作,而应该是孩子、家庭、幼儿园、学校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
推荐阅读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4324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