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你的管教有“方向感”吗?

【育儿】你的管教有“方向感”吗?

【育儿】你的管教有“方向感”吗?


管教孩童


管得不够,怕他走歪路;管得太多,怕他渐行渐远,变成一个连我也不看法的人,”育有两个男孩的陈妈妈说出她的心情。是的,你我都有过这个困惑:管教那条线要划在那里,才能当个不卑不亢的父母?


大环境的改变、家族与社区的崩解、网路与资讯的快速流通、价值的多元,使得这代怙恃虽然比过去更认真吸收教养新知,但教养小孩比过去更加困难。


天平的一方是害怕孩子生气,不敢管的家长。“妈妈打电话来拜托我,请她的小孩穿外套,她不安小孩着凉,”在中部某一所国中任教的苏老师说,教师需要代劳原本属于家庭的管教愈来愈多。


另一方是诉诸权威和体罚的管教过当。三岁的吴妹妹天天又哭又叫,邻居还目睹她被爸爸推出门外罚站。社工介入调查后发现,吴妹妹胸前、背部、眼角都有伤疤,爸爸说:女儿活泼好动,他只是管教小孩。多数父母在天平的中间,要爱还是要管,让人举棋不定。


亲职教养专家杨俐容指出,孩子好的行为不是生来就会,所有的管束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成熟、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健全个体。


其实爱孩子与教孩子并不违背,有时候反而因为有教养定见的管教,你才华离开日复一日的咆哮、混乱与狂飙,拾回爱孩子的能力。

简言之,问题不在“管多少”,而在这个管教是不是带着爱与方向感。有方向感的管束,具备四个原则:


原则1孩子被允许当孩子,成人必须同意当成人,为孩子立界限。

孩子不会因为太多的爱被宠坏,父母的感情、温暖、拥抱都是愈多愈好。孩子会变坏,是因为大人不敢管:环节时刻,不愿勇敢说不、设界限。甚至,为了弥补自己在教养上的缺席,用纵容、降低标准、物质享受……来庖代爱。

很多父母不计代价想要成为孩子的朋友,但是德国孩子与青少年问题研究权威麦可.温特霍夫(michael winterhoff)强调,唯有把孩子当孩子,父母才能完成教养使命。明白的“界限”让孩子有安全感,也容易自律及尊重他人。


家庭的界限不需要多,但立下就要彻底执行。拥有一儿一女的亲职讲师、亲子教养部落客魏玮志(泽爸)分享,在他家孩子只有发生两种状况,大人才会介入:一是危害自己或他人安全,比方跑过马路或打人;二是影响他人权益或生活,像是进电梯就每个楼层都按。其他的事,他就尽量陪伴孩子去体验后果,像是打翻饭就陪孩子一粒粒捡起来,把地板清干净。


了解一些管教技巧是必要的,善用技巧但不倚赖,所有的管束技巧都是为了协助孩子过渡到自律、自主的方法。


原则2当个有自己“教养定见”的父母。


你一定和多数父母一样读过不少书,从网路及报章杂志中阅读过数以千计的管教文章,但在面对孩子鬼打墙的负面行为时仍束手无策,“这些原理原则我都知道,可就是做!不!到!”身为职业妇女的钟小姐说。


关于教养的建议太多,如果没有一开始就了解自己和孩子的个性,了解自己的教养期待与方向,父母很容易迷失在“怎么管?”的技术层面。


《幼教老师的教养魔法》一书建议父母,花几分钟为自己建立“教养白皮书”。思考“你对孩子的期待”、“你会如何描述身为父母的自己”,从中找出适合你的管教技巧,加以练习,直到感觉舒适且对你和孩子有效果为止。白皮书不需要其他人认可,只是为了让你在教养孩子时,有自己的主张,不会困惑于茫茫的教养资讯不知所措。


原则3 不只管理行为,更要在乎情绪。


提及骇人听闻的杀人事件,许多专家都提到情绪教育的重要。“当一个孩子行为没有大状况,功课也还可以,我们都觉得这个孩子不需担心,”杨俐容点出许多家长的迷思,她认为,学校和家庭对于情绪的忽略,让我们不在乎孩子心里的微小变化。


当你又被孩子行为气到脑充血时,提醒自己:当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正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这个时刻,什么都不做,只是过去抱抱他说:“妈妈很爱你。”对大孩子说:“我知道。”等情绪过后再来处理事情。


除了重视孩子的情绪,你更要在乎自己的情绪处理。当孩子故意说:“我讨厌你!”“你那么丑,我长大以后不要像你。”这类的话测试你、激怒你时,你当然可以生气,你可以跟他说:“我真的很生气,我现在不想跟你谈这个问题,我们明天再来处理。”允许自己当一个“有人性”、“会生气”的父母,但也要提醒自己,父母就是要当一个比孩子成熟、能够自我控制的人。


你的包容会让孩子有力量面对自己的情绪和错误。你梳理自己情绪的“示范”,也是他最好的身教。


原则4 以爱与了解为基地。


管教、管教,“管”和“教”其实是两件事情:“管”是一种权力关系;“教”则必须建立在爱与了解之上。“这个爱是『没有条件』的,只是因为你是你,所以我爱你,”友缘基金会资深社工员杨淑芬提醒。


了解管教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了解孩子负面行为后的动机更是关键。许多负面行为是表征,是孩子求助的方式。育有两男一女的宝血幼儿园园长何翩翩发现,老么妹妹是个“做得到”的孩子,当她开始赖床、乱发脾气,多半是因为何翩翩那阵子事情太多,没有足够的陪伴所导致的情绪反应,只要增加专心陪伴的时间,妹妹的行为就会改善。


“几次交手,我发现一招:不管他无理取闹什么,只要赶快抱着他,体谅的秀秀他,表现出不管你多番多卢阿母永远爱你这样(这真的很难,因为其实是多么的想扁他)。神奇的是他的心情就会慢慢平静,”在媒体工作的Mimi每天都在更换战略对付状况不断的儿子,但她最近发现,孩子多数的坏情绪都是在“讨爱”,给他足够的爱,以前让她伤透脑筋的行为问题竟然慢慢改善了。


如果你不够了解孩子,很容易在负向行为出现时搜寻有效的管教技巧,因为没有“对症下药”,所以那些技巧用起来效果不大。有了爱,亲子关系稳固,孩子会在乎你的赞美、指责、奖励、处罚,这也让所有管教技巧变得有效。


品格养成,教养方式不是唯一指标


所有的管教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为了让这个家更好、让孩子更好,也因此,我们愿意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够好的人、更好的父母。


但是,即便你再努力,也只能尽力给孩子爱和有方向的管教,却无法期待他长成想像中的样子。《教养的迷思》一书指出,教养并非孩子人格的唯一指标,还有许多教养使不上力的地方,包括基因、环境、社会文化、同侪等。尤其在青少年之后,同侪力量会远大过父母。


“父母只能尽力做他能做的事,让孩子知道爸妈爱我、看着我。他有一天会回来,”从事青少年谘商的杨淑芬强调,那些把心门关上的青少年,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还是考虑着大人,用他们的方式在体贴大人。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就如诗人纪伯伦在《先知.论孩子》中的比喻,“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稳健的弓。”对于一把亟欲探索世界的箭,你能给的,就是有方向感的爱。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3826547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