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寒假复习最佳策略!—— 这份物理功课满足你
天气越来越冷了,寒假已经来临,春节在招手,这个假期,你的计划是什么?
对于八年级的同学,小鸿老师想给一个由衷的忠告,这个假期要重点把握的学科是——物理,因为物理对孩子们来说交战的时间并不长,但知识量、信息量特别大,如果寒假不抓紧,下个学期很可能跟不上,到了初三更是难上加难。
基于此,为同学们准备了八年级上册中考中心考点题例分析。
① 刻度尺的利用和读数
核心考点: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读分度值、记录数字和单位。
(2)物理量=准确数+估读数+单元
② 如何选择参照物
核心考点:
(1)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取决所选择的参照物
(2)物体运动和运动是相对的.
③ 图像描述运动
核心考点:
(1)用数学图像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疏通、速度、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
④ 速度计算
核心考点:
(1)速度、平均速度定义,速度公式应用;
(2)速度单位m/s与km/h换算.
⑤ 声音的三个特征
核心考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辨识
(1)音调→声音的高低→物体振荡的快慢(频率)有关.
(2)响度→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有关.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物体的布局和材料有关.
例题1:(益阳)
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音调音色 B.响度音色
C.音调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例题分析:
用棒敲打其中的两个瓶,由于两个瓶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因此音调不同,但音色相同。
如果用合适的力敲打,瓶子振动的振幅可能相同,所以声音的响度可能相同,B正确
故选B
例题2:(绵阳)
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例题分析:
两个波形的疏密和高低大致相同,说明发声体的频率和振幅相同,即音调和响度相同;
两个波形的形状不同,说明发声体音色不同所以它们音调、响度相同,音色不同,故选B
⑥ 平面镜成像规律
核心考点:
(1)物体在平面中成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作图题原理图
例题1:作图题 (滨州)
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像S’的位置,并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例题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首先确定S点在平面镜MN中的(对称点)像点S´的位置,再做反射光线及反向延长线PS´.
注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是虚线。
如下图:
例题2:实验题 (怀化)(6分)
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勇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为了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现有厚度分别为6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该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多次实验测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4)当把蜡烛靠近平面镜时,蜡烛在平面镜里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6)实验中,发现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这个原因可能是 .
例题分析:
(1)由于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朝前的两个面都能成像,实验时往往会看到两个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的就离就越远,不便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越薄两个像越接近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厚玻璃 薄玻璃
光路原理图
(2)实验环境较暗,平面镜成像就越清晰,便于观察。
(3)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实验结论的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跟距离无关。
(5)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当玻璃板不与桌面垂直时,蜡烛的像就不就在水平桌面上。
正确答案:
(1) 2 (2)较暗 (3)相等
(4) 不变 (5) 虚像
(6) 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放置
⑦ 凸透镜成像规律
核心考点:
(1)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时: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时: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例题1:作图题
●A(2020郴州)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B(2020福建)如图,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图如下:
A题图 B题图
例题2:(南充)(6分)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例题分析:
(1)为了使烛焰的像呈在光屏中央,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大致在同一高度(如下图)
(2)当物距u=2f时,像距υ=2f,查甲图图像,物距u=10cm时,像距υ=10cm,那么焦距f=5cm(如下图)
(3)乙图物距u=15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属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如下图)
(4)凸透镜是光的折射规律的具体应用,将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挡住一半时,另一半对光的折射规律不会改变,仍然遵循凸透镜成像规律,只是通过的光线少了一半,像的亮度会变暗(如下图)
(5)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使成像远离晶状体,光屏向右移动像距变大,说明眼镜是凹透镜。
参考答案:
(1)同一高度 (2)5
(3)缩小 照相机
(4)能 (5)近视
⑧ 密度概念
核心考点:
(1)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变.
(2)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例题:(黔东南州)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D.体积为5cm³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例题分析:
A选项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A错误;
B选项
由题图可知
ρ甲=m/V=2g/4cm³=0.5 g/cm³.
ρ乙=4g/2cm³=2g/cm³,
故ρ甲<ρ乙,当质量相同时,由公式V=m/ρ得V甲>V乙,B错误;
C选项
ρ甲:ρ乙=0.5g/cm³:2g/cm³=1:4,C错误;
D选项
体积为5cm³的乙物质质量为:
m乙’=ρ乙V´乙=2g/cm³×5cm³=10g,D正确.
故选D
⑨ 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
核心考点:
(1)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ρ=m/v.
(2)明确实验操作步骤.
(3)会计算实验结果,会分析实验误差.
●例题1:测量液体密度
(河南)(7分)
郑州市积极响应“国家黄河生态文明”战略,在沿黄地区大力发展石榴种植.小明发现他家的石榴比其他品种的石榴甜,汁更浓,想测一下石榴汁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空烧杯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40g;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石榴汁,将其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内添加砝码,当放入最小的5g砝码时,天平右端下沉,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直到天平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榴汁的总质量为 g.
③将烧杯中的石榴汁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石榴汁的体积为 cm³.
④用上述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石榴汁的密度为 kg/m³.
(2)分析实验过程,小丽认为,在步骤③中,由于烧杯中的石榴汁有残留,会使密度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她提出要将(1)中实验步骤的顺序稍作调整就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合理的顺顺序是 (填写步骤序号).
例题分析:
(1)①将空烧杯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40g;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石榴汁将其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内添加砝码.当放入最小的5g砝码时,天平右端下沉,说明右盘中砝码过重.
故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取下5g的砝码,向右调节游码,直到天平水平平衡;
此时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榴汁的总质量为
m=50g+10g+2.4g=62.4g,
则烧杯中的石榴汁的质量为:
m石榴汁=62.4g-40g=22.4g;
③将烧杯中的石榴汁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石榴汁的体积为V石榴汁=20mL=20cm³;
④石榴汁的密度为:
ρ石榴汁=m石榴汁/V石榴汁=22.4g/20cm³
=1.12g/cm³=1.12×10kg/m³;
(2)在测量体积时,由于烧杯中的石榴汁有残留,会使得测得的体积值偏小,由ρ=m/V可知,密度的测量结果将偏大;
只需要调成②③①④,这样测的空烧杯的质量就将残留的液体质量包含在内,最终结果会更加准确.
参考答案:
(1)②2取下5g的砝码,调节游码
62.4 ③20 ④1.12×10³
(2) 偏大 ②③①④
●例题2:测固体密度
(齐齐哈尔)(8分)
在“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足量的水、细线、待测小金属块(质地均匀)等.
(1)小鑫同学首先将托盘天平放置于 工作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的 处,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将金属块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内,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横梁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把金属块缓慢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使其浸没在水中,此时量筒内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cm³.
(4)经过计算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 g/cm³,可以换算为 kg/m³.
(5)将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金属块与原金属块相比,密度 (选填“不变”或“改变”).
例题分析:
(1)天平调平之前,应先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并将游码归零,然后根据指针偏转方向,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由于指针向左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金属块的质量m=50g+4g=54g;
(3)由图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V=40mL-20mL=20mL=20cm³;
(4)金属块的密度为:
ρ=m/V=54g/20cm³
=2.7g/cm³=2.7×10³kg/m³.
(5)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所以,若将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仍为2.7×10³kg/m³.
参考答案:
(1)水平 零刻度线 右
(2)54 (3) 20
(4)2.7×10³ (5)不变
⑩ 密度有关计算
核心考点: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物质的密度.
(2)应用密度公式ρ=m/V计算密度;应用变式m=ρV和V=m/ρ计算质量和体积.
例题:(甘孜州)(12分)
建筑工地需要400m³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平装满一桶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5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ρ水=1.0×10³kg/m³,g取10N/kg.
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
(3)若用一辆载重4000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① 刻度尺的利用和读数
核心考点: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读分度值、记录数字和单位。
(2)物理量=准确数+估读数+单元
② 如何选择参照物
核心考点:
(1)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取决所选择的参照物
(2)物体运动和运动是相对的.
③ 图像描述运动
核心考点:
(1)用数学图像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疏通、速度、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
④ 速度计算
核心考点:
(1)速度、平均速度定义,速度公式应用;
(2)速度单位m/s与km/h换算.
⑤ 声音的三个特征
核心考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辨识
(1)音调→声音的高低→物体振荡的快慢(频率)有关.
(2)响度→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有关.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物体的布局和材料有关.
例题1:(益阳)
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音调音色 B.响度音色
C.音调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例题分析:
用棒敲打其中的两个瓶,由于两个瓶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因此音调不同,但音色相同。
如果用合适的力敲打,瓶子振动的振幅可能相同,所以声音的响度可能相同,B正确
故选B
例题2:(绵阳)
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例题分析:
两个波形的疏密和高低大致相同,说明发声体的频率和振幅相同,即音调和响度相同;
两个波形的形状不同,说明发声体音色不同所以它们音调、响度相同,音色不同,故选B
⑥ 平面镜成像规律
核心考点:
(1)物体在平面中成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作图题原理图
例题1:作图题 (滨州)
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像S’的位置,并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例题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首先确定S点在平面镜MN中的(对称点)像点S´的位置,再做反射光线及反向延长线PS´.
注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是虚线。
如下图:
例题2:实验题 (怀化)(6分)
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勇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为了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现有厚度分别为6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该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多次实验测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4)当把蜡烛靠近平面镜时,蜡烛在平面镜里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6)实验中,发现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这个原因可能是 .
例题分析:
(1)由于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朝前的两个面都能成像,实验时往往会看到两个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的就离就越远,不便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越薄两个像越接近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厚玻璃 薄玻璃
光路原理图
(2)实验环境较暗,平面镜成像就越清晰,便于观察。
(3)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实验结论的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跟距离无关。
(5)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当玻璃板不与桌面垂直时,蜡烛的像就不就在水平桌面上。
正确答案:
(1) 2 (2)较暗 (3)相等
(4) 不变 (5) 虚像
(6) 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放置
⑦ 凸透镜成像规律
核心考点:
(1)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
实像时:
虚像时:
例题1:作图题
●A(2020郴州)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B(2020福建)如图,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图如下:
A题图 B题图
例题2:(南充)(6分)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例题分析:
(1)为了使烛焰的像呈在光屏中央,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大致在同一高度(如下图)
(2)当物距u=2f时,像距υ=2f,查甲图图像,物距u=10cm时,像距υ=10cm,那么焦距f=5cm(如下图)
(3)乙图物距u=15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属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如下图)
(4)凸透镜是光的折射规律的具体应用,将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挡住一半时,另一半对光的折射规律不会改变,仍然遵循凸透镜成像规律,只是通过的光线少了一半,像的亮度会变暗(如下图)
(5)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使成像远离晶状体,光屏向右移动像距变大,说明眼镜是凹透镜。
参考答案:
⑧ 密度概念
核心考点:
(1)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变.
(2)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例题:(黔东南州)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D.体积为5cm³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例题分析:
A选项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A错误;
B选项
由题图可知
ρ甲=m/V=2g/4cm³=0.5 g/cm³.
ρ乙=4g/2cm³=2g/cm³,
故ρ甲<ρ乙,当质量相同时,由公式V=m/ρ得V甲>V乙,B错误;
C选项
ρ甲:ρ乙=0.5g/cm³:2g/cm³=1:4,C错误;
D选项
体积为5cm³的乙物质质量为:
m乙’=ρ乙V´乙=2g/cm³×5cm³=10g,D正确.
故选D
⑨ 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
核心考点:
(1)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ρ=m/v.
(2)明确实验操作步骤.
(3)会计算实验结果,会分析实验误差.
●例题1:测量液体密度
(河南)(7分)
郑州市积极响应“国家黄河生态文明”战略,在沿黄地区大力发展石榴种植.小明发现他家的石榴比其他品种的石榴甜,汁更浓,想测一下石榴汁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空烧杯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40g;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石榴汁,将其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内添加砝码,当放入最小的5g砝码时,天平右端下沉,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直到天平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榴汁的总质量为 g.
③将烧杯中的石榴汁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石榴汁的体积为 cm³.
④用上述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石榴汁的密度为 kg/m³.
(2)分析实验过程,小丽认为,在步骤③中,由于烧杯中的石榴汁有残留,会使密度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她提出要将(1)中实验步骤的顺序稍作调整就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合理的顺顺序是 (填写步骤序号).
例题分析:
(1)①将空烧杯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40g;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石榴汁将其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内添加砝码.当放入最小的5g砝码时,天平右端下沉,说明右盘中砝码过重.
故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取下5g的砝码,向右调节游码,直到天平水平平衡;
此时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榴汁的总质量为
m=50g+10g+2.4g=62.4g,
则烧杯中的石榴汁的质量为:
m石榴汁=62.4g-40g=22.4g;
③将烧杯中的石榴汁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石榴汁的体积为V石榴汁=20mL=20cm³;
④石榴汁的密度为:
ρ石榴汁=m石榴汁/V石榴汁=22.4g/20cm³
=1.12g/cm³=1.12×10kg/m³;
(2)在测量体积时,由于烧杯中的石榴汁有残留,会使得测得的体积值偏小,由ρ=m/V可知,密度的测量结果将偏大;
只需要调成②③①④,这样测的空烧杯的质量就将残留的液体质量包含在内,最终结果会更加准确.
参考答案:
(1)②2取下5g的砝码,调节游码
62.4 ③20 ④1.12×10³
(2) 偏大 ②③①④
●例题2:测固体密度
(齐齐哈尔)(8分)
在“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足量的水、细线、待测小金属块(质地均匀)等.
(1)小鑫同学首先将托盘天平放置于 工作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的 处,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将金属块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内,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横梁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把金属块缓慢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使其浸没在水中,此时量筒内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cm³.
(4)经过计算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 g/cm³,可以换算为 kg/m³.
(5)将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金属块与原金属块相比,密度 (选填“不变”或“改变”).
例题分析:
(1)天平调平之前,应先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并将游码归零,然后根据指针偏转方向,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由于指针向左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金属块的质量m=50g+4g=54g;
(3)由图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V=40mL-20mL=20mL=20cm³;
(4)金属块的密度为:
ρ=m/V=54g/20cm³
=2.7g/cm³=2.7×10³kg/m³.
(5)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所以,若将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仍为2.7×10³kg/m³.
参考答案:
(1)水平 零刻度线 右
(2)54 (3) 20
(4)2.7×10³ (5)不变
⑩ 密度有关计算
核心考点: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物质的密度.
(2)应用密度公式ρ=m/V计算密度;应用变式m=ρV和V=m/ρ计算质量和体积.
例题:(甘孜州)(12分)
建筑工地需要400m³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平装满一桶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5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ρ水=1.0×10³kg/m³,g取10N/kg.
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
(3)若用一辆载重4000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3727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