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名校押题试卷(附正解)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名校押题试卷(附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借鉴(jiàn) 沉甸甸(diàn)
B.馈赠(kuì) 酵母(jiào)
C.奔波(bēn) 投奔(bēn)
D.差生(chā) 美差(chāi)
2.散文要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表现主题思想内涵的句子,也就是揭示主题的字眼。《我的“长生果”》一文的文眼是 ( )
A.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C.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醉心阅读使我得到报偿。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志”“识”“恒”缺一不可。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是知识。
4.下面句子的“下流”与“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的“下流”的意思相同的是( )
A.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能说出来,真是个无耻之徒。
B.此地位居长江下流,水势不可阻挡。
C.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
D.这次比赛中,最下流的作品都比往年的好。
5.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A.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6.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D.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得到报偿 养成习惯 发挥作用
B.接受赞誉 悟出道理 饱览记忆
C.抢到美差 得到好评 遮挡风寒
8.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B.菊花在秋风中绽放,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浓郁芳香,但是我爱它,爱它的坚强无畏。
C.两个人在玫瑰园里欣赏玫瑰,一个人看到的是玫瑰的刺,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园的红玫瑰。
D.河中的水流动着,城中的爱也流动着。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李叔叔把他写的自传( chuán zhuàn) 上传( chuán zhuàn) 到邮箱了。
(2)王浩把他的期末测试卷( juàn juǎn) 卷( juàn juǎn) 起来放进书包里,拿回家给妈妈看。
(3)王奶奶煞( shà shā) 费苦心,到了煞( shà shā) 尾的时候,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10.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qǐ】 |
有此理 |
来 |
业 |
【yǐ】 |
心既到 |
经 |
子 |
11.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厌: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耻: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
12.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填序号)
A.表示直接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讽刺和否定
(1)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
(2)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
(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13.选词填空。
观赏 赏识 欣赏
(1)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水浒传》尤其 。
(2)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去西湖 荷花。
(3)赵叔叔因工作能力强,得到了领导的 。
14.句段阅读。
① ,不耻下问。
②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默而识之, ,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以上三句话均出自《 》。
(3)第①句告诉我们读书应 ;第②句告诉我们读书应 ;第③句告诉我们读书应 。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5.阅读。
ㅤㅤ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那是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男孩子集得多了,就开始比赛用手掌刮“香烟人”,看谁刮得远。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沓画片。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直奔那里。几个月的工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流光溢彩:
②呐喊助威:
(2)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想一想:这样写出了什么?
(3)有人把书比作“面包”“人类进步的阶梯”,作者为何觉得把书比作“长生果”特别亲切?
(4)你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16.延伸阅读。
名人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过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弄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文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同时读五六本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对同一本书怀有一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读书时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其效果肯定要比“感情专一”地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要好得多。
ㅤㅤ当然, 哪种读书法,对每个读书人来说,它 只是一种方法而已。所以,万不可被某种方法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作者在短文中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总结的读书法,分别是:鲁迅的 ,爱因斯坦的 ,毛姆的 。
(3)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告诫我们不应该 ,而应该 。
(4)你喜欢哪种读书方法?为什么?
四.习作(共1小题)
17.习作。
走进书籍世界,体验精彩人生。爱读书的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与书为友,以书会友,请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谈谈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以及你喜欢它的理由,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这本书,让这本书成为更多人的朋友。要求: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字数400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答】A、B、D正确,甸diàn形容沉重。shèng古同“乘”,古代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3725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