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而出的种子,
一头连着大地,
一头迎着阳光,
有欢喜、有恭候也有畏惧。
从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拔根而起,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做作延伸和过渡。
为积极推动全省幼小衔接项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携手打造幼小衔接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12月,由广东省潘虹名园长工作室、广东省林淑彦名教师工作室主办,肇庆市蓝秀娟名园长工作室、肇庆市石磊名园长工作室和惠州市惠东县蔡升萍名教员工作室协作举办了“温暖衔接 自然过渡”幼小衔接云讲堂活动。活动总共开展了五期,从聚焦国家政策、教育形势、高质量教育要求的角度,与广大幼教同行深入交流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构建幼小衔接课程的经验。
本次云讲堂活动由广州大学周燕教授、广东省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潘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林淑彦、工作室助手姚妍、吴冰等主讲,获得了省内外幼教同行的普遍关注,辐射范围包括肇庆、江门、惠州的工作室入室学员及广东省各地网络学员、西藏林芝和福建福州的幼教同行等。观看量达到1500人次以上。
肇庆市实验幼儿园 参与学习
广州大学周燕教授讲授了《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专题讲座,从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政策背景、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和推进幼小衔接的基本原则,为我们全面解读关于幼小衔接的国家政策,进行理论引领。她认为双向衔接意义非凡,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领衔,幼儿园需自上而上寻求突破,切勿关起门来自己做。于小学而言,需减缓低年级课业,缓解家长焦虑,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覆盖。
潘虹院长在《让孩子过一种有准备的生活——幼小衔接“三大聚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的讲座中,分享了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在“三大聚焦”策略实践与探索的经验。她结合六个方面“断层问题”、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剖析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提出三大入学准备策略:
聚焦根本,做好全程准备;
聚焦需求,突破四大难题;
聚焦变化,提升综合素养。
潘院长同时强调,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全程幼小衔接应从小班初体验、中班累经验、大班促成长,三个阶段进行规划,在课程实施中坚持:儿童视角,链接生活;问题导向,深度学习;全程准备,整体连续;家园校社区协同,四方共育。
林淑彦老师以《联合共研 双向奔赴》为主题,结合幼小联合教研的政策背景,提出了构建幼小教研共同体需遵循四个步骤:
基于需求,搭建桥梁;
找出分歧,统一思想;
双标解读,找准方向;
形成机制,稳步实施。
最后,林老师结合“四个一”实施“纵深式”教研的经验,以一个精彩的《聚焦数学领域,做好学习准备》幼小联合教研实例给大家带来实践启发。
姚妍老师以《聚焦核心,喜阅乐写——支架语言学习,助力幼小衔接》为主题,从解读政策性和专业性指引文件入手,阐述语言学习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突出位置,并聚焦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以“支架畅意前书写”、“让阅读成为习惯”两大版块、结合关键理论与丰富一线案例,分享培养幼儿前书写、前阅读两个关键语言发展能力的实践策略,为科学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学习准备”、助力幼儿学习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引与借鉴。
吴冰老师以《童画视界 美育衔接》为主题,与大家分享美育视域下的幼小衔接实践经验。美育作为贯穿幼儿园和小学以及往后学习的各个时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吴老师立足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以艺术游戏为手段,培养能力为目的的角度出发,对应艺术领域的核心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艺术游戏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养成。
通过《温暖衔接 自然过渡》幼小衔接云讲堂的学习,让我看待幼小衔接问题有更加全局的视角,了解到省育才幼儿院一院对幼小衔接的一些做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通过双向准备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幼小衔接是渗透到幼儿在园三年的保育和教育过程,能力的衔接比知识层面的衔接更为重要;幼小衔接需要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家庭、社区四位一体,为幼儿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过渡。
有幸参与了林淑彦老师的“联合共研 双向奔赴”——构建幼小教研共同体实践分享的云讲堂,我感觉就像参与到了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和文德路小学幼小衔接教研一样,真正从孩子的需要、家长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出发,深入了解彼此,找准方向,实施幼小衔接的有效衔接。通过“纵深式”的教研模式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者、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总结科学衔接经验,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在分享中我看到每一项活动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都架起了互动的桥梁,做到双向融合,取之精华,也给我们正在进行幼小衔接的老师们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期待我们也能像林主任最后说的那样,做到衔接好,后劲足。
读书长知,思考长智,虚心长识,应用长技。无需质疑,幼小衔接已经成为当前最炙热的研究议题,我们也在一直探索与实践中。很荣幸参与学习“以温暖衔接,自然过渡”为主题的幼小衔接云讲堂的系列线上讲座,我收获良多:周燕教授给我们解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让我们对幼小衔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潘虹院长和我们一同探讨幼小衔接“三大聚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让我们懂得要在生活、学习和社会上给孩子一些充足的准备;林淑彦主任关于构建幼小衔接共同体实践探索、姚妍老师关于支架语言学习,助力幼小衔接的分享、吴冰老师在幼小阶段的美育衔接展开研讨,给我们幼小衔接的实践提供了经验上的借鉴。此次系列专题的讲座定能如虎添翼般推动我们接下来幼小衔接的开展与深化!
幼小衔接在近年来越来越受社会大众的关注,也成为学前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在此,非常感谢广东省潘虹名园长工作室和广东省林淑彦名教师工作室联合举办的“温暖衔接 自然过渡”幼小衔接云讲堂,每一场的云端相聚,都让我们幼教同仁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幼小衔接应面向社会的未来,面向孩子的未来,从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和社会能力四方面,以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师幼互动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孩子更平稳、更自然地过渡到小学生活中,这是云讲堂给到我们最大的启发。幼小衔接是我们教科研和改革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就好比学前教育并不只是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而应该为幼儿一生的快乐生活奠定基础。相信在业界同行的努力下,在专业引领下,我们的幼教前景会越来越好!
非常荣幸参与了“温暖衔接,自然过渡”幼小衔接云讲堂活动,通过五期的网络学习,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具体内容与实施,幼小衔接要全面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身心准备、社会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
幼小衔接是长期性而非一时性的活动,要聚焦根本做好全程准备。其中在幼小衔接云讲堂第二场活动中潘虹院长主讲的幼小衔接“三大聚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中提到从小班初体验、中班累经验、大班促成长,围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习适应能力进行幼小科学衔接,大班要基于解决“真问题”,建立时间管理能力,以多元化游戏体验,多形式的绘本阅读,多类型的前书写,培养幼儿前书写能力,实现支架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让核心素养落地。
潘虹院长有一段话非常触动我:幼小衔接应回归教育的原点,成为一段如同诗一般的成长旅程。教育应回归原点,聚焦幼儿关键能力与素养,把长教育慢慢做,让衔接有温度,让过渡有维度,助力幼儿在这个重要的转折阶段获得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做有温度的衔接,成就更好的孩子。
非常荣幸聆听了林淑彦老师的《联和共研 双向奔赴》讲座,林老师从教研背景、构建幼小教研共同体、实践“纵深式”教研模式、幼小教研实例四个方面来分享。让我们更加了解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让我们与小学教师做好观念上的统一后,在具体实际生活中为孩子解决学习准备和学习适应中问题,让孩子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其中林老师举了生动的案例,展示给我们,让我们一线的老师能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应该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去寻找契机。
听了姚妍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良多,明白到幼儿前书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幼儿阶段的前书写是为幼儿将来正式书写而做的准备工作,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小肌肉灵活性和手眼协调力,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园前书写活动是以游戏和动手操作为主,使幼儿对书写有兴趣,对汉字敏感,主动涂涂写写,产生书写萌发。通过书写形式(绘画样式)的练习,向幼儿渗透有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知识,帮助幼儿建立上、下、左、右、里、外等空间知觉,掌握前书写技能。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云讲堂”的学习,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要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去做准备,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组织教科研活动,建设班级前阅读区、前书写区、数学天地等。幼儿园要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小能手活动、幼小衔接主题绘画活动、参观小学活动等,集中展现幼儿园入学适应和准备教育成果。幼小衔接工作还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让幼儿向往小学生活,成为小学学习主动的准备者。
联合共研,双向奔赴,
幼小衔接,我们已在路上,
温暖衔接,自然过渡,
幼小衔接,我们毅在行动。
“幼小衔接”工作任重道远,相信通过上级行政部门、教研院、高校、幼儿园、小学、家庭的全方位通力合作,定能形成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环境,推进幼小科学衔接,为孩子自然、快乐、自信地迎接小学生活做好扎实准备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3626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