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学怎么答怎么对的阅读,到了初中,怎样都不对?

为什么小学怎么答怎么对的阅读,到了初中,怎么都不对?

          图丨夏客客

本文3009字,阅览时间6分钟

人生似流水,飞跃不息。

而有一条小鱼,原本在小溪里生活得很快活,觉得天地间没有什么难事。

有一天,它顺着水流游进了小河,在这里,它不知道哪里不妨找到丰富的食物,不知道哪些鱼可以做朋友,哪些鱼是天敌。

更糟糕的是,这里的水情复杂的多,天地宽广得多,要想生存下去并生活得好,原先适用的生存技能几乎派不上用场。它觉得茫然无措甚至害怕退缩。这时,它能够退回小溪吗?已经不可能!不仅不能,有一天它还要游进大海,去面对更加无法预知的世界。

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小学阶段像那条小溪,简朴明澈。

不必具有很高级的生存技能,只要稍微用力,就可以活得不错,所以对于小学的学习,大部分孩子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但初中远非如此,初中像那条小河,它是游向大海、鱼跃龙门的过渡,面对的是淘汰选拔性质的中考。进入初中,希望孩子们首先意识到,进修只是一个媒介,而学会学习,从自然学习上升为自觉、自发的学习,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和未来。

那么,到了初中,语文有什么变化呢?

小初语文大不同

首先是能力请求的改变。

很多学生进了初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小学怎么答怎么对的阅读,到了初中,怎么答怎么不对。为什么?

小学重视的是拼音、字词、句子、简单修辞等最基础的汉语知识,以识记为主;而初中则重视在识记基础上的理解、分析、欣赏与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小学的要求是浅层理解文章,初中的要求是精准分析文章(高中也是如此,只是在文章难度层级上有所提高)。

小学如果好词好句多,作文往往可以拿高分,可是初中,弄不好会被批为说话华丽空洞,言之无物,判为离题(在中考阅卷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为什么?

因为对应试作文来说,写对是首要原则(这是中考作文45分的分界点),而写好不仅是外在的语言形式变化,还有内在的思想内涵深化。总之,能力要求的改变会直接带来教学内容的改变。

教学内容的改变

小学语文教材以记叙文为主,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强,一般要求字词的识记和文章实质的浅层理解,知识点少;

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都有增加,篇幅加长,古诗文大量出现,尤其到了初二,出现集中的文言文单元,课内任务翻倍上升,知识点数量和难度相应增加。

除了大量的积累识记以外,更侧重于分析与理解,对学生的文化、文学底蕴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泛起科学性强的说明文和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对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要求更高。

简单来说,小学的教学内容有点像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食材、烹制程序固定,简便快捷;而初中则是包罗万象的中餐,食材万千,手法多变,派系庞杂。

因此,大厨的手艺如何变得至关重要,也就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效果影响加大。教得好,则万龙点睛;教欠好,有可能万象同毁。那么,教学方法方面小初有什么不同呢?

教学方法的改变

小学是圈养,初中开始走向放养。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重点的知识会反复讲练,作业也批改得较细致,尽量保证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

而初中课时紧张,教师讲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除了初一上为了给孩子们适应的时间会放慢速度外,后面就一直是加速度了,许多知识点往往一带而过;同时,主课老师通常卖力两个班的教学任务,面对100多个学生,教师不太可能逐一做细致辅导,因此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布置的作业以及广泛的课外阅读等等,都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

这就需要初中学生有较强的自觉主动性,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查缺补漏,提升自我。

家长们也要明确初中语文在能力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从月朔开始帮助孩子主动进行学习习惯、方法、思维模式的调整或培养,掌握先机。

当然,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初中三年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划。

初中3年语文学习规划

你看到靶心了吗?

当我们射出一支箭,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对准靶心或目标的。

那么当孩子们在初中的学习生涯中启程时,他和他的家长看到了自己瞄准的靶心吗?或者,她们知道,自己应该要瞄准某一个靶心吗?也许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

我遇到过很多家长,在孩子刚进初中时,以一种豁达的口吻说:“学得怎么样没关系,快乐就好”。本来家长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多数有一种盲目自信,就是我的孩子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结果,这种自信往往到了初二就会荡然无存,因为她们发现,孩子不仅在学习上遭遇了困境,学得不怎么样,快乐,也已消失不见。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要一个孩子在学习被动,成绩落后,似乎没有希望,看不到美妙未来的处境中还能够快乐,那真是太为难他们了。

梁启超曾说:“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那些为了追求浅层次的快乐而放弃学习要求,把学习上的努力和奋斗当做负累的看法,一定会在学习难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造成这些不学和厌学的孩子。

我认为,快乐不应该仅仅因为轻松,所有游戏的第一关都是最好过的,但如果要求你一直玩第一关,只玩第一关,还会有快乐吗?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快乐学习,并不等同于轻松学习,而是要在学习中找高兴,凡是学习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坚持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

让我模仿梁老的话来说说:

第一,学习会不断深入和变化,时刻给你打开新世界,有新奇的快乐。

第二,学习的成就,离不了奋斗,而一步一步的奋斗,会使快乐的价值放大,并培养出坚毅的品质。

第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梦想努力,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结下深刻的友谊,是难能的快乐。

第四,专心学习,杜绝恶趣味和恶习,可以省却无数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善于从学习中发现快乐,才能做到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发现趣味,提升自己的境界。

所以,豁达很重要,但不是在开始,我们要把那种豁达放到面对结果的时候,当中考结束,能豁达地对孩子说:“孩子,不管你考到什么高中,我都很满意,因为这三年,我看到了你的成长,看到你越来越坚强、独立、明智,这比一个最终的分数重要太多了!”

我们要明白孩子可能厌学的原因,及早引导,进行预防。同时,从孩子实际出发,坚定地给自己的孩子确定一个靶心,并共同为之努力!

那我们怎样才能命中这样的靶心呢?了解每一段射程,设定阶段目标。

人文素养和语文学科的关系


我相信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教好“小”(课本教学),更要教好“大”(人文素养);而好的语文教育更应远远超出应试的小格局,从孩子的一生发展去着眼。

为什么语文这么重要?因为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界定了他的民族语言,而他语言的涵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他的文化素养。所以,语文应该是一个素养重于应试的学科。分数能体现素养的一部分,而素养却能决定分数的全部。因此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不管对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未来而言,丰富的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高素养怎么培养?阅读和写作,这就是语文的核心。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3528303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