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伤孩子语言发展的5件事,惋惜很多家庭还在做!

最伤孩子语言发展的5件事,可惜很多家庭还在做!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作用一个社会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哭,代表他第一次进入语言世界。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从子宫的幽闭中出来进入全新陌生世界的震惊。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吸收形成他以后措辞方式所需要的语音、语调和词汇。

这期间,父母要不断和儿童产生交流,帮助儿童积累词汇量,给他应用的机会,才能为语言发展打下基础。

许多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晰的孩子,其实并非先天云云,而是因为后天家庭的错误带养方式所导致!

这5种带养模式,最易造成儿童语言问题

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与照顾者的带养办法和家庭语言环境有很大关系。

尤其是下面这五种带养方式,是家庭中最常见的,但对孩子语言发育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01、饮食过于邃密,长期吃流食

口腔肌肉的力量和灵活度,是孩子语言发展的硬件设施。

如果家长不能及时给孩子添加辅食,并且日常中饮食太过精细,习惯以流食和金饰食物为主,那么就无法满足孩子早期的口腔触觉刺激和肌肉锻炼需求。

大脑对口腔的控制缺乏“经验”,孩子无法灵活运用各个发音器官,很容易出现说话晚、吐字不清晰的问题。

★ 改善方法

宝宝6个月以后,家长及时添加辅食,先添加泥糊状食物,9个月过渡到小颗粒的稠粥、肉末等,10-12个月不妨尝试进入块状食物。此外,平时多让儿童吃豆干、牛肉干等需要咀嚼的食物,循序渐进锻炼儿童自主进食。

02、过早过久使用电子产品

三岁前长时间让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会过早开发远端系统(视觉、听觉),致使近端系统(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发展受阻。

而其中前庭系统是帮助大脑“开机”的,它有一个重要器官——三对半规管,想要激活它,儿童必须要有足量的旋转、加减速度、角度变化等活动。

如果儿童长期保持静坐不动,身体长时间处于静态,对前庭系统的发展则不丝毫帮助,儿童将来很容易出现没有语言、自言自语、说话没有逻辑等问题。

另外,在1.5到3岁语言发育关键期内,孩子无法进行真实有效的双向互动,没有语言练习的机会,发育也必然受到影响。

最伤孩子语言发展的5件事,可惜很多家庭还在做!

★ 改善方法

2岁前,禁止儿童接触电子产品;2-5岁,每天让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同时,在儿童观看动画片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互动,好比询问孩子最喜欢哪个人物;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或者让儿童带着问题去观看,结束后再来回答,切忌让儿童独自观看电子产品。

03、父母深度陪伴不足,缺乏同龄玩伴

儿童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不断地模仿学习才能慢慢把持开口说话的技巧,积累丰富的词汇量,从而自信地表达。

假如父母“惜字如金”,不与孩子交流,平时又很少带孩子接触同龄人,那么会直接导致孩子没有模仿对象,也就无法积累足够的语言原材料。

这时候,即使脑海中有很多想要说的话,可是没有阐扬的机会和场景,也就只能埋在心里了!

★ 改善方法

父母要放下手机,每天和孩子深度交流互动。比如,可以问一问孩子今天在家都做了哪些事,晚上和孩子讲一讲睡前故事,总之和孩子多说多说多说。另外,同龄玩伴也必不可少,多带孩子到同龄人群体中,给孩子提供语言运用的机会。

04、户外运动匮乏

呼吸系统是语言产生的源动力,也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

但由于现代儿童普遍缺乏运动,特别是户外运动少,以至于呼吸系统匮乏足够的锻炼,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气息。

所以你会发现有些儿童在说话时,总是声音很小,或者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这些都是呼吸支持不足的表现。

最伤孩子语言发展的5件事,可惜很多家庭还在做!

★ 改善方法

大自然是孩子的“干妈”,也是感统训练的最佳场所之一。因此,老岳建议父母多带孩子到户外,获取丰富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刺激,对呼吸系统也有非常好的锻炼!

05、家长过度代劳

一个手势,家长立刻把娃儿需要的东西拿到面前;

一个眼神,父母就心领神会立刻知晓孩子的需求;

……

总之,孩子不用开口说话,“心有灵犀”的爸爸妈妈们就把他需要的东西解决了。

殊不知,这样的默契只会降低孩子说话的欲望,孩子不说话的需求,当然容易出现说话晚的情况了。

与此同时,因为缺少了应用的机会,语言系统的功能也就无法完善和精进了。

★ 改善方法

当孩子有需求时,家长可以先“装傻”,引导儿童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举个例子,孩子想吃苹果,家长可以说“你是想吃苹果仍旧橘子?”“你是想吃橘子吗?”总之,利用每一次儿童想要开口说话的机会,帮助他实现表达。

孩子语言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孩子语言发展的五大阶段·


阶段一:0-6个月

在这个时期,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可以吸取词语信息,并在大脑中进行存储。



同时语言与情感紧密相连,所以父母在此时期首先要与婴儿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





这样可以给孩子树立交流的榜样,给孩子示范正确语法,教给孩子谈话规则。


阶段二:1岁左右


1岁左右孩子开始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父母要给孩子创造温暖、轻松的说话环境,不要不顾孩子的情感,强迫孩子说话或表演。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要让他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表达清楚,父母要用正确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话语,给孩子从小建立正确的语言环境。


在这一时期,要选择适当的儿童读物,为孩子朗读,或给孩子讲故事。




阶段三:2-3岁


这时期,孩子已经能用语言与他人交谈,知道怎样问和回答问题,懂得讲话要轮流进行。


在这个时期家庭成员一定要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而不要总学孩子使用像吃面面、坐车车这样的儿童语言。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接触,使孩子在正常的交往中学习运用语言。


阶段四:4岁左右


4岁左右的孩子对文字开始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会更早一些),这时可以教孩子进行阅读。


不要让孩子学一些对他无意义、不了解的字,要将文字与他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口头语言相联系。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帮助他读懂字和句子的意义,尽量让孩子不看图而靠语言来听懂故事,让他注意书中字的形状,用手指跟踪所读的字。


阶段五:5-6岁


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电视节目,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这种谈话讨论过程中,父母应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措词既要准确又要形象生动,并且思路要清晰。

如何通过游戏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对于游戏,孩子们都有天生的热爱——无论是在家里安静地搭积木、做手工、扮家家,还是和小伙伴们在公园和操场来一场激烈的“老鹰捉小鸡”,小小的游戏总能激起孩子们的无限热情和乐趣。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玩游戏相当于休息,很少将“游戏”和“学习”联系在一起。然而,即使最简单的游戏,对于孩子的认知、沟通、语言等相关能力都有极大的激发和促进作用。


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相信家长们对“躲猫猫”(Peek-a-boo)游戏都不陌生,家长先和孩子对视,然后用手将脸捂起来,装作“消失”,孩子看到就会咯咯地笑,如此反复……这样简单的小游戏,许多半岁左右的宝宝已经会玩了。那么,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帮助宝宝学习了哪些能力呢?


首先,宝宝加深了对“事物恒常性”的认知。他/她期待家长的脸一直在面前,因此在家长突然“消失”时,才会觉得新奇有趣;其次,宝宝锻炼了“目光对视”,“轮流”等语前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他/她未来的语言发育至关重要;最后,如果家长在游戏时配合了简单的语言输入,例如“预备,开始”、“1,2,3”,您也同时促进了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


因此,游戏并不“简单”,它对于学龄前孩子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学习途径。当孩子们在游戏时,他们的五感相互配合,学习的小触角慢慢张开,开启了语言学习模式:


在游戏中,孩子会观察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会观看他人的行为了。在游戏中,家长、兄弟姐妹或者同龄小伙伴的眼神、表情、动作、玩法,都能够被孩子观察到。


在言语和语言发展方面:

  • 孩子可能会在您说话时注视着您的嘴,记住您说话时的不同口型。

  • 孩子可能会在游戏中观察您的面部表情,并开始将这些面部表情与特定情绪产生连接。

  • 孩子可能会注意你的肢体语言,并开始学习这些肢体语言代表的含义。

  • 孩子可能会通过游戏,观察到许多社交规则和生活常识,例如碰到小伙伴要问好;洋娃娃要先穿袜子,再穿鞋子。


在游戏中,孩子会聆听


在游戏中,孩子也在倾听您说的话和发出的声音。因此,游戏中的语言输入能够帮助孩子将词汇和事物联系起来。例如,孩子正在玩一只玩具小狗,家长就可以在此时做和“小狗”相关的语言输入。根据孩子已经具备的语言能力,家长可以调整语言输入的难度,从象声词“汪汪”开始,到事物的名称“狗狗”,到拓展的词汇“眼睛,耳朵,尾巴”,到双词组合“狗狗叫,狗狗吃”,到短句“狗狗很可爱,狗狗毛茸茸”。


在游戏中,孩子会探索


在游戏中不断探索是孩子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举例来说:当孩子在玩“堆积木 ”游戏时,如何把积木堆得高高的而不倒下,就是孩子的一个探索过程。孩子可能会想出各种方法,例如将大块的积木堆在下面,小块的堆在上面,或是将积木贴着墙堆,来增加积木的稳定性。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家长可以在旁配合语言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事物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游戏中,孩子会模仿


模仿能力也是孩子学习语言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孩子在婴儿时期就会开始模仿一些大肌肉运动技能 ,比如拍手和挥手, 这些肢体语言也是语前技能,是孩子日后的语言发育的必备基础。


待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会开始在游戏中模仿家长的表情、动作、发音、单词、句子以及语音语调等,通过模仿来学习更多的词汇和句子。请注意,这里的模仿是孩子在具备了足够的沟通和语言技能后的自发行为。家长们请不要为了让孩子多开口说话,而在游戏中不断逼迫孩子仿说。当游戏变成了“考试”,孩子可能会渐渐失去和家长互动的兴趣。


在游戏中,孩子会进行带有目的性的语言表达


所谓语言表达,未必一定要将想法“说出来”,即使孩子还不具备口语能力,他/她依然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发音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目的。例如,孩子拉着妈妈的手,指着高处的玩具,发出“啊啊啊”的声音,要妈妈拿下来;或是孩子举起小瓶子,做出转动瓶盖的动作,要妈妈打开。


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他们则会在游戏中组织字词和句子,使用语言来表达目的(“搭一个房子”),传达需求和欲望(“要蓝色的小车,不要红色”),并且与他人分享信息(“小狗饿了,要吃饭”)。家长在和孩子玩游戏时,可以借机对孩子的语言做出扩展,也要注重和孩子进行一来一往的对话,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





在家里,家长可以怎么做?


游戏对孩子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有诸多的益处,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家长们每天安排和孩子的游戏时间,并且投入其中,让孩子们受益于游戏互动。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3425872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