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阅读中
奠定终身学习的松软基础(之三)
文 | 周兢
刚才我们已经从零岁开始,讲到了学前阶段。还有一个话题有必要说一下——幼小衔接。从阅读的角度,我想告诉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整个的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们的幼小衔接问题。幼小衔接的早期阅读工作,重点在于帮助孩子去搭建终身学习的茁壮桥梁。
我们一直在谈早期阅读,谈各种各样的教法,谈学前阶段学什么,怎么教。但是当孩子们很快就要做好入学准备,进入小学的时候,大家都还比较茫然。而小学教育界同志们,根据教材安排上来请教拼音,上来就集中大量地识字,语文教学的速度连小学老师都觉得太快。怎么让孩子顺利过渡幼小衔接?我觉得这是小学语文界跟幼教界,值得好好沟通衔接和共同探讨的一个大问题。
我们来比较一下儿童语言和阅读的目标差异。我坦率地说,在我们让孩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幼儿园教育中,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关心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的衔接问题,这些孩子全部会受到不适应小学阶段的打击。强调零基础入学,就真的零基础吗?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外面去做学前的辅导,他们觉得小学零基础入学不行。但是你送出去学了,孩子又苦哈哈,所以是否可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很好地研究幼小衔接在语言和阅读方面的问题,去研究一下幼儿和幼小衔接这两个阶段,儿童语言和阅读的目标差异是什么。无论是从阅览,还是识字,还是口头语言的表达方面,差异是很大的。假如我们不能很好地做过渡衔接教育的话,孩子到小学以后就会很苦。现在家长喊苦的很多,我深切地体会到家长的这种心理状态,这样的情况可能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才能真正来解决。
我自己是做语言和阅读教育的,我们就从这个方面来考虑。幼儿园阶段重点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在阅读上面是以与成人共读图画书为主。但是儿童在六岁以后进入小学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以倒退儿童书面语言为主,阅读要逐渐走向纯文字阅读。如果不做好入学准备,儿童将不是逐渐走向,而是突然走向纯文字阅读和独立阅读。所以总体上来看,六到八岁的儿童,会经历从形式到内容的诸多变化,挑战巨大。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喜欢阅读图画书,但是迟迟不能迈向文字阅读;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大量识字,却始终对阅读提不起兴趣。无衔接或者小学化的衔接,理念的转变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这些问题屡见不鲜。这也是我们很多家长非常苦恼的事情。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尝试着来做早期阅览的幼小衔接的探讨。我认为在幼儿园的大班,也就是五岁以后,需要进行一些幼小衔接的准备。然后进到小学,小学老师也需要兼顾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的学生的不同特征。小学老师不能一板子打到底,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求所有孩子都要一刀切齐地去认字、写字。所以,我们要共同来研究衔接问题。
第一,要实现从与成人共读,到独立阅读行为习惯的衔接。多年以来,中国幼教界一直在引进国外的一些阅读的教法,特别强调share reading,讲的就是共读。成人共读来自西方,的确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和推荐的早期阅读教育方式。成人和儿童共读要考虑的是,是建设在交流和对话基础上的阅读形式,这样的阅读过程可以提高孩子阅读、思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对于建立和谐亲子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途径。可是,进入幼小衔接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思考,幼小衔接阶段我们要做的,让孩子更好地成为独立阅读者的工作。
人的阅读,大致是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的发展。一是儿童获得阅读能力的学习,二是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的方法的学习。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前面掌握的那些基本的阅读能力,到后面就要逐渐地过度到,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那方面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阅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他们才会具备良好的在校学习适应性并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最终具备个人终身学习的倾向和能力。
建议家长们也要考虑,在大班阶段重点要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行为、习惯和能力。比如在家庭里,根据建立独立阅读习惯的要求,给孩子布置一个阅读场景,不再像小的时候随意躺在这里或者靠在那里阅读;有一张小书桌,有一个小书架,如许孩子就有了专门的写写、画画的阅读和书写环境。大班儿童有了这样的环境,会更加自觉地开展独立阅读活动。儿童进入独立阅读状态,才能算是基本具备了阅读的行为习惯能力,才能将已有阅读经验运用到阅读过程中去。
第二,在早期阅读中,从幼儿园到小学实现衔接的时候,我们还要实行从阅读理解图画为主到关注文字阅读的一个衔接发展。
已有国际研究告诉我们,对儿童阅读学习至关重要的早期阅读基础是什么呢?一个是儿童口语的丰富性,以及对语音的敏感性;第二是儿童学习和欣赏书面语言符号的动机;第三个就是儿童对文字的敏感性和有关文字的知识。这些经验都有助于孩子对学习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比较快地学习书面语言。
我们的早期阅读是从图画书阅读开始的。儿童在阅读图画书的时候,逐步通过画面形象的理解、画面情景的变化,来认知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随着他们阅读理解图画书增多,形象水平不断提升。儿童会自然而然地关注到图画书画面对应的那些文字。在早期阅读过程中,把书面语言的信息,和自己已有的口语的经验对应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图画书内容,并且逐渐增长对文字的辨识度。
我们研究团队曾经做过一个汉语儿童早期阅读和读写能力发展的研究。在这个研究中,除了去观察孩子怎么阅读图画书,把握他们的阅读成长规律,我们也同时关注了汉语儿童在学前阶段文字的认知,并就汉语文字的认知和汉语文字的书写发展规律,做了深入探讨。在我们的研究当中,除却了那些专门上认字写字辅导班的孩子。但我们发现,学前阶段儿童通过阅读图画书,平均自然习得两百八十三个文字,即每个孩子进入小学前,都可能自然而然地习得这么多文字;学前阶段汉语儿童也平均可以写八十七个字,当然大部分是独体字;汉语儿童先获知独体汉字的认知,在接近六岁的时候,对汉字的偏旁部首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现在中国的情况是,进入小学之后,低年级段需要快速认字写字达到一千五百以上。幼儿园不做过渡衔接,那么我们的孩子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很好地进一步去探讨。有没有可能在学前阶段,给儿童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逐渐从口头语言的发展,衔接进入书面语言的发展。这也就是说,要帮助孩子们打一些基础,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打基础?这是我们正在研究的一个新话题。
从早期阅读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桥梁图画书。桥梁图画书,在国际范围里叫Bridging Books。在阅读的内容和形式上,它都属于学龄前阶段后期孩子阅读的图画书,要跨越幼儿园到小学初级阶段,儿童的阅读需要伴随他们的成长。从内容上来说,一方面要向外拓展,那些有助于他们了解世界的广泛的主题,另外一方面要向内深入,有更加贴近儿童内心世界成长的内容。因此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阅读内容的衔接,就需要我们考虑阅读主题更加广泛,阅读内容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增进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兴趣。
其实,到了五到六岁,如果我们还给孩子读那些很浅内容的图画书,他们的兴趣可能不大,很可能有很多孩子会转去玩《我的世界》之类的游戏。我最近观察孩子发现,《我的世界》有一定的吸引孩子的原因。至少在认知内容方面,在动手操作方面,对儿童有一定的挑战,因而吸引了不少孩子的兴趣。大家可以想一想,孩子在玩类似游戏时表现出来的专注力、坚持性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态度,不正是我们期望孩子养成的学习品质要素吗?所以说,我们研究教育的人也要很好地去想一想,我们提供给孩子内容,我们认为适合孩子学习的那些内容,是不是也可以很好地抓住孩子的需求,从而可以对他们产生吸引力,引起他们的共鸣,启示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坚持性等学习品质。
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桥梁图画书,这本图画书是著名的儿童图画书作家,凯文·汉克斯的名作。我有幸在若干年以前,受到出版社的邀请,对该书重新进行了翻译。这本图画书的名字叫《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特别长的一个名字,为什么呢?因为这本图画书说的是,里面有一只小老鼠,她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做Chrysanthemum。Chrysanthemum是菊花的意思,在英文里这个名字很长,一共有十三个字母,特别长特别难念。当初为了要翻译它,我打开英文字典,听了无数遍发音,后来翻译成克丽桑丝美美,编辑又建议我加了菊花两个字。这本书名就成了《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我同意了,就把这个语意也放了进去。
我很喜欢这本书,这里面的主人公小老鼠,爸爸妈妈认为给它起了个完美的名字,一直以来它也觉得名字是很完美的,直到有一天上学去。开学第一天,它穿上了最漂亮的裙子,带着最灿烂的笑容,一路跑着去学校,而且说“好耶!学校!”。可是克丽桑丝美美菊花到学校以后,就碰到了一些很调皮捣蛋的同学,这些同学开始嘲笑她的名字:名字真长呀,相当于英文全部字母26个字的一半;名字太长就很难写进每个人要挂的名牌;名字是照着一朵花取的哦……周围都是小朋友的讥笑。克丽桑丝美美,这朵菊花就“枯萎”了,她不再认为自己的名字是绝对完美的,它认为这个名字真是糟透了。
当学校里小朋友拿她的名字开玩笑的时候,当时班上的老师没有进行评价和干预,这让克丽桑丝美美失去了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回家的时候变得很沮丧。在家里面,她碰到了很好的老鼠爸爸和老鼠妈妈,他们给予温暖的拥抱和亲吻,还吃了一顿最喜欢吃的晚餐,克里桑斯美美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书中有个画面很有意思,老鼠爸爸晚上在看《老鼠的心理世界》,这是一个爱学习的爸爸,它试图要解决孩子碰到的问题。如此的故事情节反复了两三次,我们看到克丽桑丝美美菊花上学的步伐越来越慢,心情越来越沮丧,穿的衣服越来越拖沓,所以她每天都带着很糟糕的心情去上学了。
作为家长或者是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到孩子这样的一种状态。幸好,最后这个故事起了转折,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有一天,当克丽桑丝美美觉得自己已经糟透了的时候,她走进教室,看到了一位新来的老师。这位新来的老师教音乐,唱歌好长得又漂亮,让班上所有的同学十分仰慕。老师要分配同学们扮演角色演戏剧。克丽桑丝美美被分配到演一朵雏菊,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老师问:“你们笑什么呀?”他们说:“她的名字就是一朵花。”这个时候,克丽桑丝美美菊花又“枯萎”了。再一次在课堂上,当着老师的面“枯萎”了。但是,这次不同的是,廷柯老师说:“我觉得克丽桑丝美美的名字很好呀!”大家说:“啊,是吗?”“对啊,我觉得这个名字我很喜欢呀!”“啊,为什么呀?”然后,廷柯老师说:“我的名字很长,我的名字也很难写进名牌,而且我的名字也是照着花取的。”所有的孩子都很吃惊。廷柯老师挺着大肚子说:“我姓廷柯,名字叫Delphinium,德而芬尼尔梅是一种叫飞燕草的花。如果我生女儿,我考虑要选克丽桑丝美美做名字,我认为这个名字完美无缺。”当廷柯老师给了正确的评价以后,全部小朋友都改变了观点。克丽桑丝美美菊花又快乐了,她的生活又走回了正常的轨道。故事的结尾是,班级戏剧表演完美成功,克丽桑丝美美完美地扮演了角色,而廷柯老师果然之后生了一个小姑娘,她的名字就叫克丽桑丝美美。
我推荐这样一本书作为桥梁书,首先是认为内容很合适大班的小朋友或者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阅读。这是一个触及儿童内心世界的故事,是有深度的一本图画书。它给了儿童心理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而且我认为是一个大的概念,就是自我认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有自我认同感,为什么一个小朋友被人家取笑一下,就沮丧,就会哭,就不想要这个名字?很多经历过童年这样过程的儿童,都有相似的体验。这里涉及到就是我们每个人自我认同感的获得。如果到我这个年龄,有人跟我说你的名字怎么叫周兢,这么差的名字。我会说关你什么事,我就叫周兢。因为我们的自我认同已经建立得很稳固了,不会受到旁人对你的干扰。但是,对孩子来说,这可能就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在儿童自我认同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觉得天都要塌了,他会不想上学,觉得那个环境简直糟透了。这本书告诉了孩子一种很深的道理,一种可能在他这个年龄不能言传,但是可以体会的大概念。
这本书还有一点,也是家长可以同时从中获得学习的一本书。作为一个家长,你应该怎么去理解儿童,怎么去尝试认识到他的内心心理成长的发展需求,怎么做可以很好地去帮助他,去支持他的心理成长。与此同时,我还认为,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教师很多启示。一个完全做老好人的、不予置评的老师,和一个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自己评价的老师,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到多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很好。
当我们阅读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我希望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成为一座桥梁,完善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类似这种书,还应该有更多。前些年中国图书出版市场上,已经出了很多中文原创的书。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缺两“头”的书。前面一“头”零到三岁,特别是零到二岁的书太少;后面一“头”适合幼小衔接的书,也就是五到八岁的书太少。从原创角度来讲,希望我们出版界可以关注这个问题。
关于幼小衔接这个问题的第三点,还要考虑实现从简单阅读策略,到多种阅读策略的衔接发展。三到八岁的早期阅读阶段,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都知道,学前儿童不可能是文字的流畅阅读者,他们即便是认了一些字,但是对阅读内容,也还是不太容易真正地实现流畅理解。所以要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要帮助孩子更好地去做准备。
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要有很好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也是孩子应该掌握的阅读能力,其中一个就是反思的策略,看书的时候对故事里面发生的事情,要有种种的思考(这个事情、这个人是这样的吗?先怎么样?)要有这个反思。第二个是预期的策略,也就是预测能力。就是在孩子积累了一定的听故事和阅读的经验以后,在听到或者看到类似的内容时,要对故事的事件发展和人物的取向做出一种推测,他可能会怎么样,可能要发生怎么样事情,这一点就可以帮助儿童在未来的阅读学习中,比较快速地去理解阅读材料。
质疑是幼小衔接能力准备的第三个阅读策略,就是他要能够提出一些,在高位的思考,也就是为什么这个人会这么做,为什么这个事情会发生?这样他才可以深入地去理解文本,从而提升阅读能力。最后是假设的阅读策略。假设通常是跟想象连在一起的,所以在我们让孩子阅读之后,或者是看过图画书,完整地认知到里面的内容以后,你可以让孩子去换一个条件或者情景,比如去假设如果你是这样的情况,或者他是在那样的情况,可能会朝什么不同的方向发展,他可能会怎么做?假设的策略技能,将来在他们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对他们的阅读和写作产生极好的作用。
在幼小衔接的阶段,有几个阅读指导的重点,建议大家关注。
第一,幼小衔接阶段的阅读,特别是桥梁书的阅读,重点要抓阅读细节。大情节,到大班这个年龄阶段,小朋友应该理解起来没有问题。但是那些细节,就是涉及到主角的人物状态、情绪、想法,需要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予以把握,有的甚至是通过画面的布局、构图等方面的感知,来进一步地去完整理解书的内容。
第二,要关注引导儿童讨论有关图画书内容,准确地解释里面的人物出现的行为和状态。还有一点就是,要关注的是这个主题的内容,主角形象的变化,帮助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去把握整体故事发展过程。这些问题呢,在大班的时候,特别进入小学之前,应该有机会让孩子去做一做。建议先让孩子去自主独立阅读画面,把图画书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再来看看,你们哪些文字是认识的,尽量通过口语与文字对应的方式读懂这本图画书。
我们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在桥梁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孩子来深入理解细节的东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让孩子进行纸笔互动,从前书写到逐渐的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培养儿童,从前书写走向书写的一种策略方法,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综合使用汉字、图像、符号,包括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他们学习了拼音,也可以让他们用拼音,来流畅地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做法将有利于儿童,用口头语言来支持书面语言的学习,从而随着文字的识得和书写量的增加,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特别需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些工作。很感谢今天中国阅读大讲坛,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一些想法。我希望今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研究,来真正做到,帮助我们的孩子在学前阶段,在早期阅读当中,去奠定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3327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