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新政出炉,为啥北京家长以为紧张?
最近,上海中考新政宛如一声春雷,接连冲上热搜,连都城家长圈都表示“震感明显”。
起因是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简要来说,从起,本市高中阶段黉舍招生录取工作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
其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是上海中考改革方案确定的招生录取新办法。具体包括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两类,合计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的50%-65%,与变革前相比,名额分配比例进一步扩大。其中,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
方案一发布,快速引发各界热议,网上看法不断发酵,不少北京家长也感到紧张。
在不少人眼中,名额分配比例的扩大,将直接改变现有初中校考入优良高中的机会,进而引发初中乃至小学的学区房含金量。
于是,3月17日,“上海学区房”很快冲上微博热搜。有圈内人士这样解读:因为优质高中招生方式明显变化,六成左右生源须统一分配,部分分配到区,部分分配到初中学校。这也就意味着,已往优质初中考上优质高中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而普通初中考上优质高中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于是,优质初中学区房的含金量降低,同时也会传导至优质小学学区房。
也有圈内人士表示,上海中考方案“兵不血刃”把小升初痛点灭了,还让学区房大打折扣。
这个想法看上去很美,只是结果会真地如此么?
再把方案中备受关注的名额分派具体要求补充说明一下:
一是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其招生计划总数的65%,原则上以各区当年度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的比率为测算依据分配到各区,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须有不低于20%的比例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二是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其招生计划总数的50-65%,其中,分配到区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30%,分配到校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70%。各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派到校招生计划,原则上以所属区内各所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中招报名人数占本区该类学校中招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为测算依据,分配到本区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实现名额分配全覆盖。
另外,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分校或校区,原则上按照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录取政策执行。实施名额分派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后,招考机构将考生计分科目总成绩和综合考查成绩(满分50分)合成总分。
备受北京家长关注的上海中考方案有哪些紧急特点或新的启示?
1,时间安排。客观来说,选择这个时间点上发布中考改革方案,其中用意之一是对今年小升初预期的领导。尽管三年前相关政策已有提前预告,但当政策正式浮出水面,其冲击力还是不一样的。
2,对于北京家长或教育圈人士来说,我们需要了解上海中考及中招规则和北京不同的一些特点。比如,和北京中考全市统一命题分区阅卷不同,上海中考是全市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因此,上海各区考生的中考分数是可以横向比较的;和北京中招东城西城海淀互相“锁区”不同,上海中招不生存锁区,因此,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可以理解为“市重点”)拿出65%的招生计划,以人数比例为依据平均分配到各区,区域之间施行均衡分配;同时,从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拿出不低于2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3,看到上海的方案,不少北京教育界人士有似曾相识之感,“名额分配”是北京中招之前用了多年的录取方式,而且中间不断调整和升级,目前一致为“校额到校”,即优质高中的招生计划直接分配到普通初中。不过,好好研究上海方案,其中一些环节和流程的设计还是很值得琢磨的。
比如,上海中考方案在市重点中学和区重点中学(即方案中的“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规则上进行区分,市重点的名额分配计划80%市分配到各区,各区报考的考生按照中考分和分析考查成绩的合成总分来排队,这和统招录取的差别应不太大,只是分区进行录取,因此对市重点中学还有有所保护的;相比之下,区重点中学的名额分配计划70%分配到校,因此区重点选择生源的空间明显压缩。
换个角度来说,从就读区重点中学的机会来看,普通初中校毕业生的机会提升明显,但就竞争市重心来说,无论是选择生源的初中,还是不选择生源的初中,机会相差并不大,关键还是看中考成绩。
大幅提升区重点名额分配直接到校的比例,重要目的是配合小升初大派位的政策。因此,上海新版中考计划和目前正在推行的“公民同招”、小升初大派位等政策是相互配合和衔接的。
4,估计不少北京家长都在关注上海中考方案的自主招生。上海中考方案这样规定,在自主招生录取方面,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市特色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计划,面向全市范围内有创新潜质、学科专长、体育或艺术专长的初中毕业生。根据《实施办法》,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计划比以往减少,合计不超过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6%。其中,优秀体育学生、艺术骨干学生自主招生计划合计不低于该类自主招生计划的15%。
另外,方案还明确提出,试点“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普通高中学校和市特色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计划相较于当年度其他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主招生计划占比可适当增加,这为市重点和市特色高中创造更为灵活的空间。
目前北京中招政策尚未发布,备受关注的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大家正翘首以待。按照之前的政策,北京自主招生试点的内涵会更加丰富,试点学校可根据办学定位、传统特色、学科优势等情况,开展人文、科学、艺术、体育、中外合作课程班等特色招生,以及校内或集团内直升、1+3培养试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验等改革探索。因此可以预计,北京中招自主招生比例肯定会比上海高。但具体细节和操作规则还有待政策出炉。
5,对于网上热炒的“上海中考方案出台,学区房凉凉”的说法,个人持保留态度,总体感觉影响会比较有限。现将部分观点或数据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如果没有进一步推进义务教教育均衡的措施,上海依旧有学区房热。一些人认为,上海扩大了名额分配比例,所有家门口初中都有名额进示范性高中,因此就不会有学区房热了。这是不了解具体政策。上海之前就有名额分配政策, 直接到校的名额占示范性高中的15%,另外,还有每所初中学校均有推荐生(数量约占示范性高中录取名额的20%),加起来约35%,这次政策取消了以往的推荐生,纳入名额到校,比例为35%到45.5%,这只比过去略微增加,以前都存在学区房热,怎么可能调整一点名额到校名额就没有了?另外“四大名校”在内的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到校只有20%,名额到区,需要按中考分数录取的将达到45%,加上15%的全市自招,这怎么可能让学区房降温呢?
也有圈内人士说,需要分情况来看,比如“新政利空老破学区房,对品质学区房影响有限,新政利好非学区品质房,对非学区普通房影响有限;”“市区名校内卷升级,利好郊区五大新城,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千方百计进入好班;学区房上涨势头减缓,牛小+菜中估值上涨,牛小+牛中估值微降。”
有人表示,长期执行下去,生源流动、继而推动教师流动,缩小各校差距,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平均化。不过,只要有教育资源差异,就会有学区房概念,资源差异性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尽力缩小。
今天,学区房是个热词,教育改革有啥动静,都习惯往学区房上靠。对此,有专家提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名额分配政策为普通初中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读优质高中的机会,不过这个政策的最终效果究竟如何,尤其是通过名额分配进入名校就读的低分考生,最终的发展情况,需要更全面和科学的评估。至于学区房,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及层次、教育观念、高考升学机会等,单一的行政政策影响有限,真正破解还需要高位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动治理。
文| 一得(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内容来源| 择校北京;“京城教育圈”获授权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3324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