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文为什么能写这样好?

孩子的作文为什么能写这么好?

点上面的蓝色字关注我

很多人喜欢女儿的作文,初中时为此收获了一批“粉丝”。有人经常问,她的作文怎样写得那么好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前面几篇文章提到的,和孩子一起劳动、一起运动,经常走进大自然的经历,让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观察,对生活多了一份懂得。第二点是大量的阅读,这一点后续会写。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大量阅读才能让孩子写出好作文,功夫在诗外。

今天分享女儿的一篇文章,体会她与自然的那种亲近感。底下这篇习作是女儿初一时的一篇课堂作文

                      梦回小院

时光飞逝,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离四五岁的光景愈隔愈远。但,我却愿用心灵深处最纯洁的地方来盛放那时的记忆,每当触及,笑便不自觉得荡漾开来。

回忆总把时间定格在夏日夜晚,地点则是我儿时的乐土——老家的院子。

当似火的骄阳落下,换上柔情的月,闷热的屋子已不再适宜我们呆了,因而爷爷奶奶就把我领出来一起呆在晾台上的八仙桌旁。月光总是如水地倾注下来,洒的到处都是,似乎要把万物都染成象牙白。柿子,李子树枝叶枯萎,月光却依旧从叶隙中漏下,在地上斑驳一片;那青灰色的方砖,也应着月色反射出幽幽荧光。爷爷总是泡上一壶淡淡涩涩的茶,就像那时的回忆,朦胧却又叫人回味无穷。


老人们是好静的,坐在那里赏赏满院子的花,抬头观观满天的星斗,嘴里唠唠家长里短。我呢?四五岁,讨人嫌,哪里坐得住,虽就我一个人,却满院乱转,玩得不亦乐乎。

我真是佩服死了那时我的自娱自乐精神,单调的院子里的摆设,却被我玩出了各种花样。我一边在晾台下蹦蹦跳跳地“走”,一边低头数着有几块水泥方砖,有时数错了,自言自语的大叫着又折回头,一跳一跳地数,又溜号子。想起葫芦娃大战蛇妖的精彩片段,又忘了数到几,吐吐舌头,再返回头,从第一块数起。数这几个一位数仿佛也充满着无限乐趣。

我还可能蹲在地上,从石板缝中的泥土间取一段杂草的茎,稍作加工后毫不忸怩地戴在耳丫上,那时的我对这种装饰满意极了,还要摆摆那对梳得歪歪斜斜的羊角辫。我还会跑到院西的葡萄架下的乒乓球台上,那是爷爷亲手用水泥磨得,我会手脚并用爬上去,在球台上,我的高度满可以伸手就碰到还有些发绿的葡萄,便摘两个,放在嘴里,即便酸得眉眼五官都挤到一起,我也会大叫:“好吃!”

我又从球台上跳下,这一跳总让我感觉有些侠女风范,便又咯咯地笑。我会跑到和我一般高的夜来香花前看它怒放;我会蹲在草丛间找那只总是唱歌的蛐蛐,直到被某只不知名的小虫弄得奇痒无比才会罢休;我会爬上通向屋顶的楼梯去观看攀得高高的金银花;我会去菜园旁的矮墙边找蜗牛······

以上文字,一个四五岁的小丫头在院子跑来跑去,玩耍的情形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那些精彩的描写都源于她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亲切接触。)

累了,累了。跑得一身臭汗,再也不想动了,我回到晾台,躺在奶奶怀里,缠着她给我讲故事,唱歌,那是好极了的催眠曲。我眼睛里闪烁的群星不再清晰,奶奶的嘴唇张合不再明显,我刚要欣赏群青色的夜空,点点的星斗,飘渺的广寒宫,两只眼皮已无奈地粘合在一起,在奶奶怀里,轻轻的、均匀的呼吸。

我肯定,这是我童年中最绚丽的一部分。刘墉先生说:人在半睡半醒间,很容易回到最原始,最美好的地方。

最后两自然段,很明显孩子在模仿一些作家的写作手法,好的写作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因为是初一的习作,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但对于一个12、3岁的孩子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只有亲身尽力了才能写出来。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3023936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