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课堂】以什么样的办法管教孩子
以什么样的方式
管教孩子
大家好,我是小二班高泽睿的妈妈。睿睿在同龄人中算比较乖的了,于是我决议在这篇文章里专门分享一些我管教孩子的理念,与其他小朋友的父母们共勉。
首先,我并不认为“乖”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品质,过分强调要“乖”有可能会阻碍一个孩子的可贵的想象力和质疑精神。但对于特别调皮的娃,能够“乖”一点儿确实是有助于对其专注力的培养的。睿睿的“乖”至少有50%来自先天性格因素,但后天的教育方式我相信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在睿睿刚出生的那一天,我在朋友圈写下了一句话“亲爱的harry,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儿子,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这句话,也是这5年来我和睿睿相处的真正写照。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都想努力和这个小宝贝成为朋友,把他当个大人来看待。
对付孩子不“乖”的状况,
家长一般有三种方法:
放任、控制和内部激励。
1.自我洗脑与放任
自我洗脑与放任,就是只要不是非常原则性的问题或者社会明令禁止的行为,有些家长会觉得没有管教的必要,因而不严格要求或不规定限度,另一些家长看管教无果后慢慢通过自我洗脑后给自己理由不再管教孩子。
在睿睿很小的时候,我妈妈有一次跟我夸赞睿睿在外面多么活泼,她提起在回老家的大巴上,睿睿开心地一直大声唱歌唱个不停。我发起妈妈不要让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唱歌,会影响别人休息。但我妈妈却觉得,孩子还小,应当顺应孩子天性,不然以后在公共场所畏畏缩缩,会更加胆怯。
那天我跟妈妈聊了很久,告诉他孩子在不适当的场所大声喧哗一定要管。我认为,从小订立规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至少有两个好处:(1)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是有勇无谋,而真正的勇敢与自信是要建立在明白这个世界的端正的基础之上的。规矩并不是禁锢我们的枷锁,而是帮助我们攀登的保护绳。(2)不成为别人讨厌的样子。有些规矩写进了法律,有些规矩写进了校规,但更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需要家人来教、需要未来自己去悟,是以情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觉得不存在小时候可以放任而将来孩子自己就能轻松自我校正的问题。现在的睿睿大概因为明白了一些道理而少了些天真,但我相信他的谨言慎行将来能够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2.努力完成梦想
控制,也就是通过命令、要求的方式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这本质上是一种惩罚。试想孩子们很多时候是天真少知的,他们精力充沛喜欢到处跑,我们觉得危险的时候突然呵斥孩子,对无辜的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惩罚呢?
一天中午,我从房间出来的时候看到睿睿在沙发上委屈地哭泣,爸爸一边安慰一边不知所措。我问怎么了,爸爸一脸正气地说:“我刚才帮睿睿修玩具,他却瞎玩我的工具箱,这里面的工具很危险,我急了就大声叫他不要动,他就变成这样了” 我听完以后,他们父子刚刚相处的画面就浮现在了眼前。我问老公:“你之前跟他说过这个不能随便玩吗?”老公说:“这倒没有……” 老公也是个明白人,听完露出惭愧的笑容。于是,我开始大声“主持公道”:“我觉得如果事先没有跟睿睿定过规则,第一次提醒就用吼的方式,是爸爸错了,我要求爸爸向睿睿道歉!” 老公只能舔着脸笑嘿嘿地说了对不起。这时,我看到睿睿停止了哭泣。于是我接着问了睿睿两个问题:“睿睿你原谅爸爸了吗?”,“睿睿昨天你还说喜欢爸爸和妈妈一样多,今天爸爸这么对你,是不是要扣分呢?”。睿睿破涕为笑,然后郑重其事的说:“我原谅爸爸了,但是今天要扣38分,因为大声吼我了,道歉再给他加回6分吧”。最后我们跟睿睿说,下次不要随便玩爸爸的工具箱,因为里面的工具有的很锋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一方面我要让睿睿感觉到我们很在意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也用分数给我们上了一课——随意吼叫孩子的后果是即使道歉也无法挽回的。我承认在某些失控的场合,控制的方法简单而有效,但更多时候命令与要求往往不仅不能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和不能这么做,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疏远亲子关系。
身为父母,我们只是孩子的守护人,随意呵斥孩子在我看来是滥用“职权”。我希望营造的家庭氛围是:人生而平等,应互相尊重。对孩子,尤其是像睿睿这样敏感的孩子来说,管教的前提是提前制定规则,并且把这个规则的原因让孩子理解,这个过程一定要心平气和,之后如若不守规则,再正面管教。
3.外部激励
外部激励。在我身边,估计有80%以上的父母会通过外部激励达到管教的目的,我偶尔也会这么做。举个例子,有时我实在想快速让睿睿满足我的期待,却又不想呵斥的时候,就会用这样的办法:“睿睿,如果你能把玩具在5分钟内收好的话,我晚上多给你讲个故事!”。还有我们在幼儿园、学校经常会用贴纸、排名的形式激励孩子的上进心,这也是典型的外部激励方式。也有比较温和的惩罚方式:“睿睿,你要是再不上床,晚上的故事我不讲了哈!”这也是我偶尔用到的“威胁手法”了。
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问题在哪里呢?孩子表面上收好了玩具、也快速上了床,但是下次呢?即使你也跟孩子讲了要这么做的道理,你觉得他更会记得这个道理还是那种获得奖励的快乐呢?另一面,如果这个孩子的能力离这张贴纸很远呢,那他会不会索性就说:“我不想要贴纸!”他会不会从此鄙视贴纸或者任何奖励的价值呢?
我家睿睿不知从何时起就对第一名充斥着疯狂的野心,下棋要第1名、吃饭想第1名、在幼儿园的表现也追求第1名。当他拿不到第一名时,我能看到他脸上流露出的沮丧和不甘。他对第1名的执著让我心中很复杂:我是该为将来我对他学业会十分省心而欣慰呢?还是该为这样下去他以后注定的不快乐而心疼呢?再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到大读书、学才艺,有多少是想清楚了为什么学或者因为真的喜欢,又有多少只是为了考个“科举”呢?
很多人都说我们的教育体制让孩子从小失去了快乐,学习太过应试。我相信这个教育体制是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但我们父母的引导也很重要。学校的孩子很多,适当的外部激励引导竞争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管理方式,但在家庭中继续使用外部激励对一些敏感好强的孩子来说就有些过度了。
在发现睿睿强烈的“进取心”之后,我在跟睿睿聊天的时候时不时会给他灌输这样的思想:“睿睿,妈妈觉得8-10名是不错的呢!”;”听说排8-10名的孩子未来比第1名混得更好哦”。我每天还会跟睿睿聊一个他班上的小朋友,聊聊这个小朋友的优缺点,睿睿对此也非常热衷。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话题,至少有三个好处:(1)帮助睿睿建立对一个人立体化的看待方式,不是说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一定不好,淡化校方的标准在孩子心中的影响;(2)睿睿会通过我对他班上同学优点的赞许喜欢上每一个小朋友,从而激发孩子心中极大的善意,完善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增加我对睿睿幼儿园生活的了解和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也能让我用孩子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4)锻炼睿睿的口头表达能力。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管教睿睿的方法。
1、树立父母权威
在睿睿的家庭生活中,爸爸工作很忙,爷爷奶奶帮忙带的比较多,但毕竟还是宠溺。于是,我承担了主要教养睿睿的职责。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从睿睿4岁起我会在下班回家后坚持陪伴他的睡前时光。
而我能够顺利在每天这么短的相处时光里对睿睿完成一些管教内容,绝对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我公婆知道自己宠溺,就在睿睿面前反复强调这样的话:“听妈妈的!”、“爸爸说得对!”。而且当我在家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或指出他们的问题时,他们很少反驳,有时就直接答一句:“哦,知道了。”这慢慢地在睿睿心中播下了权威的种子。我不同意的事情,睿睿平时不哭不闹,因为他深知一点:闹了没用!
2、陪伴孩子,干什么都行,或者总干同一件事
管教孩子,孩子还要愿意接受,首先得要先接受我这个人。混职场多了,这一点不言自明。父母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对彼此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而与孩子相处是唯一增进亲子关系的方法。至于是一起玩还是一起学还是一起聊天,我觉得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花时间、在一起!
因为工作原因,我老公陪孩子的时间极度可怜,可怜到我怀疑睿睿很难对爸爸这个角色有什么美好的认知。但这个爸爸只要陪他玩就是弹电子琴,因为我老公自己喜欢这个项目。有一天我心血来潮让儿子对家人的喜爱度排个序,结果爸爸居然排到了第二位!我难以置信,问他喜欢爸爸啥。他说:“喜欢爸爸陪我弹琴呀!”从这件事我发现,也许我们父母因为各种原因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那就不断重复同一件事,一件别人不做的事,从而给孩子加深记忆,建立情感纽带!
3、沟通,这是我最常使用的管教方式
在更多时候,我和睿睿的相处模式更像朋友。有人可能会感到为难,朋友间是无比平等的,怎么去管教呢?我通常会用以下四个步骤去跟睿睿沟通,试图让他照我说的去做。
(1) 更多使用请求的语气:“睿睿,你能不能把玩具收一下?”;“睿睿,这个玩具你已经玩了好几遍了,妈妈也想玩玩,你能不能也给我玩几次嘛!”等等。在睿睿心情好的时候,基本都会照做。
(2) 给孩子选择。这个方法我是跟我公婆学的,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有智慧。比如奶奶想催促睿睿赶紧洗澡的时候,就会直接问:“睿睿,你今天想爷爷帮你洗澡还是奶奶帮你洗澡?”睿睿就会若有所思个几秒钟,然后一边叫着“我想爷爷陪”,一边摇头晃脑地跑进卫生间。这个方法太美妙了,每当我想叫睿睿上床睡觉时就开始喊:“睿睿,今天你和小龙睡还是和小牛睡呀?(床上总放着小龙和小牛两个娃娃~)”
(3) 如果孩子“机智”地跳脱出了选择,我就会开始讲道理并博取同情:“睿睿,你晚上困了要睡觉,玩具累了也要回家,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好不好?”;“这个玩具真好玩,可是我觉得朋友之间应该分享玩具的,一直都是你在玩,是不是没有把妈妈当朋友嘛!”博同情真的很有效果,睿睿基本都会往“圈套里”钻,甚至有时候还会为了让我开心起来想方设法哄我,原先不愿意做的事情都心甘情愿地去做。同情心是全人类至高的情感共鸣点,是强者对弱者产生的原始人性。我们在孩子面前可以更多扮演一个弱者、一个需要关照的朋友,孩子也更能感受到他的价值!
4、适度妥协
如果睿睿在我上述沟通之后仍然反应冷淡,我会马上妥协。因为我看出了孩子心里的为难——如果有一件事即使我表现得很需要他做他都不想做,那么再坚持就是逼迫,我也宁愿暂时不再坚持。因为我们对朋友也会这样。当然,如果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上床睡觉),那就约定个新的时间点,一般都可以奏效。正如提前制定规则一样,孩子做任何新的事情都需要打心理提前量。
很多时候,家长不愿意用这些方法是因为没有“控制法”、“外部激励法”来的快速有效。但我觉得,我们可以少给孩子学一项技能,但正面沟通的时间决不能省。好好沟通可以帮助我们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从而方便我们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让孩子在规矩分明的生活环境里更加坚韧、听话且善于交际。同时,这也能够帮助我们家长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越走越好,不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2824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