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任何书,可与「这本书的作者在你心中的局面」对话,而书上文字,记实的就是作者的语言。
这种对话极其自由,可以问问题,也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赞美、否定、开玩笑,辅之以自得其乐的夸张表情,还可以躺着、趴着、凭着、做着各种动作的同时来「对话」,甚至还可以假定自已为另一个角色,来与作者「对话」。
我们先来分别说一说,这里每种「对话」方式的对应做法,之后再分析这种「对话式」念书法,在「心智系统」上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比个别的读书方法高效?
一、「对话式」读书法的各类做法
读书时,喜欢读文字的人,可以看,不喜欢读文字,或为了爱护眼睛,也可以找语音转换工具来听这本书。
本文开头提到的与「作者」对话的方法,可分为三大类,下面讲讲每一类怎么做。
向「你心中的作者」提出问题(例如:哦!真是这样吗?为什么呢?那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等),就像吃瓜群众那样八卦起来,同时想象「你心中的作者」会怎么反应。
这个瞬间,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你自己脑中就会闪现一个答案,或一个评论(例1:笨蛋这还要问?例2:这个问题问得好!等等),而这个答案或评论,会带领你往下读;
而另一个结果,是什么回答都没有,那就先放一放,不管它,等读到后面,作者很可能在文中已给出答案。
如果书中到最后也没给答案,你还可以嘟囔、埋怨几句,然后自己解答,搜索、查资料、思考……你看,我干了该你干的活!我就是这么棒的汉子!
从提问开始,你的「头脑」就开始在「活跃」了,积极地想象、质疑等,而不再像一般读书那样,只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
在读书时,用你自己的方式随便赞美、否定、开玩笑,做着夸张的表情,还可以躺着、趴着、靠着、做着各种动作,同时「对话」。
能出书的作者,特别是畅销作品、经典作品的作者,那都是什么人?
这样的人,你要真有机会站到人家面前,能当面这么干吗?
肯定不能啊,咱就是出于对人的礼貌和尊重,也不能这么做吧。
再说,还得保持自己的一份体面呢,那态度和姿势必得沉稳有度。
但是,在书籍面前,人的态度是可以最诚实、最自由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获得作者「引以为傲」的心得的同时,还能保持着自己的高度诚实和自由。
这种高度的诚实和自由,会让我们的身、心都很放松,越放松,越能体会到乐趣,逐渐靠近「玩」读书、「玩」知识的状态。
大家都知道,用「玩」的方式去学习,不仅乐趣超大,而且效率超高。
除了可以假定自已为另一个角色,来与作者「对话」,还可以找多人进行「角色扮演」,这就不仅是与作者「对话」,各角色之间也可对话、互动。
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一种新的游戏方式——「剧本杀」,其实就是把「玩」引入了「读书」,只是书的范围,现阶段仅限于悬疑破案类,因为比较适合多人在一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书的「规定情境」中「玩破案」。
这种新兴游戏,把「玩」、「读书」、「社交」结合到了一起,老牌的「读书会」们,也许也能按这思路开发一些类似的创新玩法。
当然,喜欢读书的你,也完全可以自己创造出属于你的「角色扮演」式「对话」游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读书。
二、「对话式」读书法的「心智系统」原理
「对话式」读书,在「心智系统」上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比一般的读书方法高效?
整个「对话式」读书法,看上去这么多表现,其实在「心智系统」层面,核心是做到了这两个关键点,就达到了学习从低效升至高效:
扫除「文字->语言->影像->感受->应对」五步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达到大幅缩短转变时间的效果。
人从一开始「认知事物」到最终「作出应对」,我们人人的头脑中,都要经历这么一个最基本的转变过程:
这种「影像」越生动,我们的「感受」出来得越高效,而头脑中冒出来的「应对」方案也越迅速。
一般人,这部分最基本的转变过程,都是无障碍的,通畅而迅速。
问题会出在前面的「文字->语言->影像」这三步的转变上。
从小喜欢读书的人,打小就形成了「文字->语言->影像」的「经验库」,读书时,「文字」们在头脑中秒变「影像」,这种转变毫无障碍。
而没有养成文字阅读习惯的人,这种「经验库」薄弱,看到文字,需要想一想才能转变成头脑中的「影像」,「需要想一想」这就是障碍。
这还是指主动学习的人,如果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那就更不行了。
因为被填鸭的人,连这种「文字->语言->影像」的转变都不会发生,去想一想的意愿都没有,只是把文字本身机械地记在脑中。
这样,不但形成不了「影像」去触发「感受」与「应对」,而且,因为这些文字没有与「影像」和「感受」相关联,对这些文字的记忆也不会长久。
如果你还想建强大的「文字->语言->影像」的「经验库」,从什么年龄开始都可以,不是只有小时候才能建。
多看书、写文就可以了,看什么书都行,写什么文章、诗歌都可以,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都是很好的选择。
日子久了,自然而然这样的「经验库」就会越来越庞大。
另外,除了通过「文字->语言->影像」的途径,任何人还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生动的「影像」,不比文字逊色。
基于此,人可通过五感「看」、「听」、「尝」、「闻」、「触」来获取外界信息,进而直接在头脑中形成「影像」。
「文字->语言->影像」的路径,只是通过「看」获取存在于「文字」中的「间接经验」的路径。
此外,现代社会还有大量「视听」类资源中的「间接经验」可以获取,再加上「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也可为形成我们脑中「影像」进行辅助。
对于读书来说,「对话式」读书法在学习上之所以高效,两大原因之一,就是扫除了人头脑中的五步转变过程「文字->语言->影像->感受->应对」中,前面一段「文字->语言->影像」转变中,很多人存才的障碍,让人的思维可以瞬间「通关」,飞速完成这五步转变,做到「无障碍应对」,以及「增强记忆力」。
给自身的「心智系统」来「换个司机」,这种做法的原理,出自《老子》古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和马王堆《帛书·老子》中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
这就好比司机与车的关系,「人的内在」相当于人体的司机。
庄子推崇「吾丧我」,就是在《老子》古本的基础上,强调了「人的内在」存在的两套「心智系统」:
「吾丧我」就是提倡从一般人习惯使用的「第一套心智系统」,转换到少数天才才会启动的「第二套心智系统」。
而启动了「第二套心智系统」之后,就能逐渐像王阳明、庄子等人那样,进行非常高水平的思考、学习、解决问题。
人人都拥有这样的两套「心智系统」,关键在于——能不能进行「心智系统转换」,以及能转换到哪一步。
现代人只要明白了练习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吾丧我」的「高端思考、学习」水平。
在《老子》古本中,介绍了人的这两套「心智系统」的组成、关联、运行规则,这里做一个简要说明。
本文介绍的「对话式」读书法,为什么能提高人学习、思考的「水平」,放到《老子》古本中介绍的「心智系统」原理中去看,就比较清楚了。
每一套「心智系统」都是一个小小的「团队」,两套「心智系统」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团队」:
「第一套心智系统」由起主导作用的「显性人体意识」或「隐性人体意识」分别与「常心」组合,此时「感知的主体」会被「显性人体意识」或「隐性人体意识」掌控,失去自我;
「第二套心智系统」由独立的「感知的主体」、「真正的我」和「真心」组成。
这些「心智系统」成员,从外层到内层的排列顺序,请见下图:
所以,按思考水平来排序,从低到高为:「显性人体意识」、「隐性人体意识」、独立的「感知的主体」、「真正的我」。
处于由「显性人体意识」主导思维的状态,这属于人的「第一套心智系统」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智能最低的一层。
在调动「隐性人体意识」去主导思维,这种状态提升了一层级,属于「第一套心智系统」的「高级阶段」。
用放松、自由的「态度、表情、动作」或「角色扮演」去「玩」读书,就是:
在创造让「感知的主体」摆脱「显性人体意识」和「隐性人体意识」的掌控、去独立感知一切的条件,这种状态就是在向更高一层级靠近,有望在刹那间进入「第二套心智系统」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开始「吾丧我」。
以上三个层级,就是让不同的司机去主导人体,从而提升「心智系统」状态,提高学习、思考「水平」。
结语
除了我们在专栏中提到的各种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外,「对话式」读书法,也是引导开始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一种好方法。
老子《古本》中介绍的「心智系统」原理,看起来复杂,但对人很实用。
经过这种「心智系统」原理审视后的「对话式」读书法,对人提高学习、思考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2728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