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妈妈回头看 : 无论政策怎样变,幼小衔接这样做准没错!

一年级妈妈回头看 : 无论政策怎么变,幼小衔接这样做准没错!
幼小衔接梳理.mp3 音频: 进度条 00:00 十:04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随着政策开始提倡减负、提前学机构被叫停,很多父母对这个问题的疑虑宛如更重了——不提前学,会不会让孩子拖后腿啊?

 

“要不要给孩子做幼小衔接?”这个答案肯定不是非黑即白的做与不做那末简单,照搬他人的经验也不一定真的适合自己。


那这篇文章先不探讨做不做的题目,而是提供一些具体如何做好“衔接”的解决思路,来帮助孩子真正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毕竟,努力不是重点,常态化才是关键。学习的点滴,在日常的点滴努力。

 

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幼小衔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比较好?

在孩子5岁左右,已经具备一些学习学科知识的能力了,适当引导认字、算术也符合孩子认知发育的规律。


但除了这些表面上的时间,我还是会从这两方面评估:

 

1、你是焦虑型还是坚定型家长。这里的重点是客观、敢于承认、认清自己的定位(性格没有优劣之分),焦虑型家长可以稍微提前一点时间准备,自己做或者给孩子报班都可以。


而坚定型家长,再深入思考一下背后的逻辑,就会发现有心的父母,其实每一天都在悄悄给孩子做着准备。

 

2、观察你的孩子,是快而广、还是慢而深的类型。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比较聪明、一学起来掌握得比较容易的孩子,可以不那么着急准备。


而且要警惕孩子因为学了一点皮毛而养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骄傲自满的坏习惯,这反而会影响高年级后的成绩。


而后者可能需要提前帮助他把知识的硬块拆解成更容易理解的地步,避免一上小学出现畏难退缩的情绪,让孩子保持“自己可以”的心理优势很关键。

扩展阅读:
避免将来陪写作业到“心梗”,幼小衔接现在这么做
背单词,做算术?别给孩子划错重点,学龄前最该扎实做好这5件事

幼小衔接真正“衔接”的学习内容是哪些?

我旗帜鲜明地反对“提前学”,因为“提前学”太多反而把孩子的学习热情磨灭殆尽,但如果有一套正确的、合适的、孩子也能愉快接受的学习方法,我想孩子和家长都会从中获益

 

1、识字认字。很多人觉得认字是学拼音,但其实这只是一种手段,能真正运用于生活才是认字的本质。由大量听和说建立起联系的认字,更有意义。

 

比如我教小D的过程,就是从她4个月起共读绘本一直到现在,日常选择一些带文字、数字的玩具来练习和加固联系。


孩子认识到“认字”是生活中本来就有的事,而不是为了上学而准备的的事情,易于接受也更有效。

 

2、基本写字能力。写字很考验孩子的定力和耐心,但不管写得如何,都要以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握笔习惯为前提。


孩子的肌肉力量锻炼好了,再加上细水长流的坚持,写字是可以慢慢提高的,写得不好的时候,也要表扬孩子那投入到写字里的热情、专注、坐姿。小D刚开始学写字也是很不顺利的,我还是会夸那些看得到的进步。

 

3、数学启蒙。想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要做的反而是少提前做题让方法先行,盲目刷题和提高难度可能会导致孩子“畏惧”数学。


在生活点滴中建立数学思维小D的数学启蒙就是在一次次的购物中进行的,从标签上的价格学数字,再慢慢过度到简单的加减法。我首先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为啥“和我有关,有什么好处”

扩展阅读 :

背单词,做算术?别给孩子划错重点,学龄前最该扎实做好这5件事

做好幼小衔接,我从这三件事入手

除了学习知识,幼小衔接最不能忽视的能力有哪些?

 

1、首先是保护好孩子的优势心理。它是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心理活动所发出的力量,直接的表现就是:孩子变得自信,且不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


这是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的能力,可一到接近学龄,很多大人却开始变得对孩子有了更高预期,经常把“你不够好”挂在脸上,慢慢地就丢失了。

 

2、仔细听、看的能力。我们很容易在“知识”上为孩子衔接过渡,而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众多习惯中,我认为能看能听是比认了多少字、会做多少数学题更值得重视的。


我们学习知识,通常就是从听到再到听懂的,能做到这点,其实代表孩子已经有了一定自控力、专注力。

 

学龄前从听懂具体指令开始,到坚持亲子阅读,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家庭多交流沟通。每一天,都藏着我们的练习和准备。

 

3、守护孩子的好奇心。一味提前学和想着抢跑,我们就容易忘记,学习其实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们常用“好奇宝宝”形容爱研究的人,事实上也是这样,孩子对新鲜的事是天然感兴趣的。


细想一下,我们主动投入、收获心流的时刻,是不是就常常是发生在真正的学习中呢?

扩展阅读:

别盯着识字算数,从小忽略的4个启蒙细节,才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采访了年级前10和倒数第1的孩子,差别可不是一个幼小衔接

选择在家给孩子做衔接,需要重点培养哪些方面?

1、打造属于孩子的学习空间。在家里给孩子打造一个学习角落,一个书桌一把椅子,帮助孩子打造“有准备的环境”。


不需要买多昂贵的学习桌,但要让孩子的看书画画,从之前趴在地上、站着扭动的状态,慢慢过渡到可以在书桌上坐定。

 

2、锻炼身体:我们都知道锻炼可以强身健体,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小学生“多动,上课不专心”这些让家长觉得无从下手的老大难,原因可以追溯到学龄前缺乏锻炼引起的肌肉力量不足。

 

而且精细运动发展,肩膀稳定性和手臂力量,这些都关系到孩子的握笔能力。

 

3、保证愉快玩耍和社交。在家里学习,和孩子约定了原则,就要真正执行:学完了就能玩,而不无止境地加量,多学。


父母不要过早地把自己的招牌做“烂了”——今天和孩子说好了写10个字就能去玩。结果写得不好让重来,相信我,几次以后,你接下来再让孩子乖乖写10个字,就没那么容易了。

4、父母的心态调整:家长要明确地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不只停留在一二年级,不因外界的风吹草动乱了阵脚,坚定地用适合的方法教孩子,而不是害怕培训机构教得不够精深。


扩展阅读:

避免将来陪写作业到“心梗”,幼小衔接现在这么做

上海小学名师对谈:要想上学少操心,学龄前这些习惯必须尽早养成

幼小衔接需要准备哪些硬件?

 

最近经常被问到:学习桌、台灯,值得买吗?买贵的、名牌就可以了吗?

 

每个家庭经济条件和预算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别指望买个昂贵的物品,就等同于孩子长了这个技能。(退一万步讲,我们孩子接下来去上的小学都是不太可能提供那些贵的学习桌和灯的)

 

在孩子两三岁时,可以引进一套小桌椅,除了质量、成分是否安全和预算这几个因素之外,主要是保证达到三个90度原则,养成正确的坐姿习惯。

 

其他准备的硬件就不一一细数了,比如给孩子买简约朴素一些的学习用品(防止孩子上课分心和丢失),一个文件夹一个课程的作业和课本。


家长把这些都提前准备好,帮助孩子适应起来,让这些小小的仪式感,陪伴着我们的孩子共同踏进真正的学习之旅吧。

扩展阅读: 

巨资买学习桌,不如踏实做好这三点,今后学习才轻松

如何判断自家孩子的衔接到位了没?

 

学龄前需要学到什么程度,做到多好,这取决于每个家庭的预期和之后所选择的学校情况。

 

你可能会想说:如果有一份清单告诉我,完成了一项任务就打一个勾,完成好了就代表我家孩子衔接到位了,那就好了。即使有,每个人的清单上也都不一样。

 

拿语文上的准备做例子:比起认识多少字,我更加关心的是,

能不能听懂大人的正常对话?能不能给大人讲故事了?听完一个故事会不会复述?如果遇到不清楚的,能不能主动提问进行澄清?

这些其实都是思维上的准备。

 

这里再次和大家分享《有限与无限游戏》这本书:世界上的游戏分为有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两种。


有限游戏者期待结果、期待胜利、期待结束;无限游戏者期待经历、期待成长、期待开始

 

而你期待自己和孩子经历哪一种呢?是拼了命上个心目中理想的小学,“上岸”宣布“游戏结束”了吗?

 

还是愿意将学习理解为一个无限游戏,享受终身成长的快乐呢?


当然如果你还是想知道在学习、运动方面具体“达标”了没,点击下方的扩展阅读可以给你一个参考。


扩展阅读

掌握大方向,有备无患|孩子上学前需要掌握的26件事

幼小衔接怎样才算准备好?这位美国教育者36年前提出的理念影响至今

大J叨叨叨

 

从我两三年前开始写幼小衔接的话题,到现在一提起它,留言区还是一片呼声和疑问,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对怎么进行幼小衔接有没有更清晰一点?

我不算教育工作者,但我骨子里真的希望更多家庭受益于更对、不慌乱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的孩子未来也用较对的教育方式对待他们的下一代。

我想这是每个小“我”可以为这个社会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每个父母都任重道远,我们一起加油!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2624786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