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小衔接”撬动对儿童和教育的整体思考 | 有点门径·幼小衔接破局论坛精彩发言(一)
4月17日上午,日敦社幼师学院“有点办法·幼小衔接破局论坛”在成都市天立小学举行。关于幼小衔接,现场来了不少幼儿园老师(园长)、小学老师(校长),以及焦虑重重的家长。在“衔接”的两头,三个孩子身边最重要的角色在这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交流呢?
“有点办法·幼小衔接破局论坛”参会现场
虽然很多人是来论坛找方法的,但分享嘉宾们不仅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还以幼小衔接作为一个切口,分享了他们对儿童、课程,以及全人教育的深度理解,带领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幼儿园和小学的视角,更加通透地思考如何为“幼小衔接”这一现实矛盾破局!
下文根据演讲录音摘录整理:
《为什么(不)需要幼小衔接:社会变化中的儿童与课程》
马志娟
北京大学博士
爱哲学习中心创办人、校长
原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在公共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出现后,教育开始专业化,整个家庭也开始围绕孩子来经营事务、组织分配资源。“以孩子为中心”成为一个社会事实,并且是一个可能会给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带来巨大压力的事实。
以前,孩子可能是你的一个私有财产、一个物品,带着经济属性,也有很多的情感链接。但是在今天,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它既是情感纽带,也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家长所寄托的就在他的下一代。
我觉得这个才是我自己认为,做教育所感受到的“儿童为中心”在全社会所引起的焦虑,现在叫“内卷”。焦虑的核心就在于,今天我们的成人世界都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希望通过对孩子投入尽可能多的资源,我们对孩子的爱其实夹杂着巨大的期待,那么这两者产生了巨大的张力,甚至是冲突,让儿童承载了很多东西。
《从儿童视角反思幼小衔接:那些你该知道的真相》
马喆超(小马君)
Kids‘R’Kids幼儿园中国总部教育研发部总监
我个人认为在幼小衔接的话语体系当中,孩子的失语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师在那边说,或者一个家长在那边说,从来没有问过孩子。我们要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这里有两个我非常欣赏的研究,他们的对象就是去问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问一年级的孩子,或者说去一年级当中观察幼小衔接的状况,然后去倒推孩子们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有孩子的立场被尊重了,去关注他们真的问题,才是家长或者老师最好的指导方向。
比如在幼小衔接物质准备方面,孩子们第三个关心的居然是学区房,这件事情让我还是挺惊讶的。他们说,因为我长大了,不能让爸爸母亲来接我了,我要自己去学校,所以说我很希望爸爸能帮我准备好学区房,这样我就可以自己上学,要近很多了。
所以说孩子会真实地告诉你,他竟然需要学区房(而且和大人的目的截然不同)。他们还会体贴自己的校服、红领巾这些东西。仔细看他们的关注点,是不是和成人所设想的不太一样呢?
《溯源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焦虑和误区》
赵巍
箴言全人教育中心校长
我认为减轻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孩子内在生命力的建造,然后相信!相信!再相信!
相信孩子具备自我成长的顽强生命力,相信孩子天生具备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相信孩子是个天生热爱学习的人,相信孩子的自我纠错的能力,相信孩子到了什么年龄就有干什么事情的能力!
这四个“相信”既是信念,也是常识,这种信念和常识帮助我们面对焦虑、拥抱焦虑并最终战胜焦虑。
坚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自由的探索精神。我相信孩子就更有勇气和力量面对人生的各种不确定,无论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甚至是孩子未来漫长的一生。
《上小学对娃儿意味着什么?》
白雪
成都市实验小学课程焦点主任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课程顾问
我在学校做了一个调查,看看影响一年级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第一缺乏安全感。他来到学校时,对人、对学校、对这个场域都充满排斥,我也不知道这种排斥从何而来。后来我问很多一年级小朋友,他们说是因为大班都没有读完,为了读小学就离开幼儿园,关到一个培训机构里学习,而小学的教室和培训机构很像。
第二,倾听能力较弱。说实话,有的孩子不是连5分钟的倾听能力都没有,我觉得是连1分钟的倾听能力都没有。一年级有很多的孩子真的可以从早上第一课就一直望向窗外远方,甚至一学期他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必须下课后看着他的眼睛,拉着他的手,或者摸摸他的头,把这节课的内容再讲一遍,他才清楚原来老师在跟我说话。
第三,视觉跟踪及手眼脑的协调能力比较差。无论是聚焦一个点,还是专注观察,他都很难去解决细节上的问题。
第四,动作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差。这通常表现在精细动作比较弱的孩子身上,他的挫败感在小学极强。小学总会有落在笔头上的作业,而每次他的小肌肉都不听他的话,无法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他就会非常难受。另外,只要是有逻辑结构的问题,他都很难听懂,更难举一反三。
第五就是社会适应能力差,不知道怎么跟同学和老师相处,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一年级开始把SEL这样的儿童社会情感课程放在始业课程阶段。因为我们调查后发现,其实是这些方面才是真正影响孩子学业成绩背后的原因。
我想负责任地说,幼小衔接,如果你仅仅做学科学习,孩子上小学几乎会一地鸡毛。
《小学生的秘密》
王晓峰(大车)
日日新学堂创始人、校长
如果我们看了小学生再去看幼儿园,孩子们的身体变化真的非常大,这意味着他们也需要更大的消耗。在日日新,我们一二年级的孩子一下课,简直都不在教室里;三四年级的孩子有一部分在教室;五六年级的孩子出去的相对就少些。孩子有一个从外向内学习的过程。
我刚办日日新的时候,三四年级转来很多孩子。可能我们做小学老师的都知道三四年级是一个分水岭,有一些孩子会被学校“淘汰”,那些所谓被“裁汰”的孩子于是来到日日新上学。其实这些孩子除了极个别是特殊孩子外,我发现其他孩子都可聪明了,他们妈妈爸爸担忧的学习问题几乎都不是学习问题。
我跟家长说,你就让他玩,他是明显没玩够。所以他们来日日新后,我就让他们随便玩,想上课就上课,不想上课就去大院玩。通常情况下,这个孩子会玩一个月,一下课和同砚玩,一上课就自己玩,实在无聊了就来找我玩。玩着玩着,时间一长,获得了基本的满足后,他就开始往内心走。
他也有对同伴的需求,所以开始跟班里其他孩子交朋友,他跟着信任的朋友进课堂,不听也没人管,老师也不给他留作业,完了他就会听听看。逐步,他发现自己其实也知道很多,慢慢地就真正进到课堂里,成为一个非常正常的孩子,彻底安定下来。
所以,身体一定要有充分的释放,孩子才能够安心学习。当身体好,他的精神就充沛,精力充沛的孩子学习效率一定高,这是一个基本关系。
《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幼”与“小”的平衡之道》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2528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