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搞清楚中考自招,小升初还谈什么择校?

没搞清楚中考自招,小升初还谈什么择校?

最近微信更改了”号推送规则,
如果不想错过 家长club的文章,
记得读完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每次文章推送才会第一工夫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今天继续讲座干货大放送:
上两期内容:
中考新政下,温水煮田鸡的虹口和黄浦?
中考新政 之 大闵行强势逆袭


接着我们昨天的话题,继续讲新政下的四校。
上次我们讲到,四校的高考问题非常好。
好到上中、华二的孩子,北清交复的录取率抵达5成。
复附、交附的学生,北清交复的录取率领先4成。
七宝的学生,北清交复的录取率接近4成。


五校高考的成绩非常好的一个结果会导致什么?


就是家长们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四校和其相关的附属学校!


例如:

上中系的有张江、华育和上宝、上中东校;还有最近新出的尚汇实验(九年一贯制,以后会就这个学校的横空出世给出相关的市场格局推演、敬请期待)

复旦系有复旦兰生,复旦二附中,复旦五浦汇;

交附系在浦东地区的交大附中;

华二的儿子特别多,在主要鸡血区域基本都生了蛋:华二附中、华二嘉定、华二浦东实验学校、华二紫竹、华二前滩,华二宝山。

七宝系的文莱、七宝鑫都。


家长们以前努力给孩子报奥数班,考各种英语证书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通过这些敲门砖可以进以上这些学校的儿子门。然后在这些学校进行集中的修仙训练,从而通过自招、或者中考裸考高分的方式进5校。


而自招培训是这些学校所特有的体系,在其他普通公办学校是没有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们对这些牛校的子弟学校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以往你要进四校,四校的主要招生途径是自招,几乎占到生源的50%以上。而你在普通对口初中,没有自招体系的培训,那么,为了进四校,努力进子弟学校就是最基本的门槛。


但是现在这个新中考政策出台后,自招比例大幅缩减。


根据数据来看,以往四校总体的一个自招的比例是接近60%,那四校加在一起1500个名额中的自招人数在900个样子。


八校再加上四校附属以往的招生人数大约6000个,四校附属加上八校的40%差不多也就2400不到,算它个,也就是说原来是900加,差不多有3000个名额是可以走自招路线的。


现在,虽然新政对于自招的数据还没有最后公布,但是如果根据15%的指导意见来看,四校的一个自招名额就减少到240个。八校加上四校附属,就可能从原来个变成现在800个。
所以未来走四校自招或四校附属自招,包括八校自招的人数加在一起可能也就1000个出头一点,那么和以前的3000多个来比的话,下降幅度非常非常大。


多出来这多个名额分配到每个到区到学校,具体的数字请参考3月公众号文章。
群雄逐鹿下的魔都分区高考数据分析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去诟病一哥一姐的原因,因为它的自招的名额
缩水了,而现在的7、8年级还是选拔生源的,当时几乎招揽了全上海市的顶级牛蛙


这群牛蛙以前只要校排前1/2就能通过自招进入心仪的高中,现在自招名额缩水2/3,每个学校能享受到的自招机会可能只有头部的40名学生。


而根据新政,6/7年级的民办学生名额分配到校不能享受,只剩名额分配到区和不能失误的中考裸考之路放在面前。


政策被迫内卷已成现实。


他是把大部分原先自招的名额数量转移放到了名额分配上!

当然,这个数字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因为每个区考生的人数会变化,然后在未来参加中考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比如今年这届参加一模的人数大约是8.9万,而当我们现在的五、六年级,每一届人数大约是在14万,扣除不能在上海中考的外地学生和出国留学的孩子,每届中考人数大约在12万左右,后面的龙宝宝可能更多点,接近15万。


从这个数字来看,每个学校它的人数就基本上要增加50%。


问题来了,你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后面怎么去走?


对于小学的还没有进初中的,或者已经进初中的孩子来说,这都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以前的话相对比较牛的孩子,可能会走自招路线,但是现在,因为自招的一个人数从原来的3000多个变成了1000多个,那你现在走自招的孩子就是要鸡血里面的鸡血,鸡头里面的鸡头。


我以前比较牛,我可以走自招
现在是必须非常牛,我才能走自招
而自招不是想玩就能玩


牵涉到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还有整个家庭的支持力度。


简单讲:以前自招是在6门630分基础上的额外语数英物化。孩子只要排名全市前4000(全市7-9万每届),都有机会争取前3000。
现在的自招,是在9门750分基础上的额外5门课:语数英物化。而孩子起码要排名全市前1500,才有机会争取前1000张门票,别忘了我们面临的是每届12-15万的人数竞争。
搞清楚了自招
搞清楚了中考政策
才能说从现在开始进行规划

现在牛蛙不要抱怨政策
你应该想的是
你的孩子学习能力是否能应付9+5模式
你的家庭能不能应付9+5模式
9门中考
+
语数英物化拓展

现在的普娃也别开心的太早
觉得名额分配就是碗里的菜
要知道经过自招体系洗礼
而没有成功自招的孩子
回头和你抢名额分配
你的孩子竞争力还足够强么?
你还高兴的起来么?
同时,对于面临小升初的家长,如果没有自招的实力,要不要摇号去牛校拼自招,或者呆在对口学校拿名额分配才是大家在小升初的当口,需要保持理智思考的重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252854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