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艺术 | 《逻辑怪圈》现场实录课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各省、市、区(县)普通高中新教材使用工作,更好地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普通高中新教材编写意图,深化学校艺术教育的美育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民教育出版社定于12月10日至12月30日举办普通高中艺术教材网络培训。日前,该培训已经上线,“人教音乐”将对本次培训内容进行连续报道。
《逻辑怪圈》是由秦皇岛市第三中学的王景琦老师执教的一节现场实录课。该课选自教材《艺术与科学》第二单元第三课,以逻辑悖论作为主题,引领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方式关联化、学习方式探究化,把多领域的教学变成了一个充满选择、富有生机和不竭生成的有机整体。帮助学生从中了解逻辑学中的悖论,感知悖论在语言、诗歌、绘画等艺术当中的表现,并运用悖论原理尝试艺术创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一、教学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一位理发师声称,他只给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请问,他是否应该为自己理发?”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开启畅所欲言的争辩活动。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发现了题目本身的矛盾。借此,教师引出了哥德尔不完备定律并告诉学生“一致性和完备性不可兼得。”
二、情境创设
教师分别从语言、诗歌、绘画三个方面来创设不同的科学情境,带领学生赏析艺术作品的同时,感悟艺术作品中的悖论之美、矛盾之美。让学生知道艺术作品通过运用悖论,形成了幽默、风趣、荒诞、怪异、神奇、神秘之美。同时也通过哲学和美学思辨的意味,使作品更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思维潜力,探寻科学奥秘。
三、实践探究
教师基于我国航天科技工程的时事热点,结合我国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的载轨建造任务,为学生创设了构思设计太空生物的失重现象创意实践活动,将创意能力运用到航天科技与生活畛域。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逐一展示创意成果并相互评价,体现了本堂课的互动性和深入探究性。课程氛围生动有趣、课程效果切实有效。
《逻辑怪圈》现场实录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来自河北省秦皇岛市教师发展与教研中心的果艳丽老师对本堂课举行了生动详细的点评,题为《科艺相融,涵养美感》
课程点评
一、综合的教学内容。
本课没有向学生传授单一、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以逻辑悖论这一知识点为引领,运用跨界思维连接各艺术门类,开展多学科的综合教学。再通过欣赏悖论、语言悖论、诗歌悖论的美术作品,深入学习理解核心概念,感受体验逻辑悖论在不同领域与艺术作风中的多样性表达,打通了对逻辑悖论这一核心概念的多重认知。探索与发现不同艺术形式在艺术语言、艺术规律、艺术风格的共通之处,以整体的观念认识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将艺术感知、审美情趣、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
二、关联的教学方式。
本节课不仅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综合与融通,在教学方式上也很好地体现了关联性。它不仅仅呈现了逻辑悖论在各艺术门类中的具体体现,还探讨了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悖论作品中所体现出其中的艺术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个上感悟相互之间的有机关联。把逻辑悖论的轮回、循环、相对、自我相关这些特点,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分别运用视觉、听觉、语言等多种感官,一步步、一层层地做了思维的灵活转换、联想迁移,最后达到融合与通感。
三、科学的教学情境。
这一节课将教学科学情境的创设贯穿在整堂课的教学之中。例如在导入环节通过语言辩论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辩题的自相矛盾。并在学生形成了对逻辑怪圈自身经验与理解的基础上,巧妙地过渡到了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在教学的审美感知环节,分别从语言、诗歌、绘画三个方面来创设不同的迷信情境,打通科学与艺术的壁垒,更大范围地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不断建立与强调艺术与逻辑悖论之间的联系;在教学的创意实践环节。教师结合我国 2022年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的载轨建造任务,为学生创设了构思设计太空生物的失重现象创意实践活动,将创意能力运用到航天科技与生活领域。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2526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