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次远航,最关键的往往也就几步,而最容易迷惘的要数初中阶段。用文化成绩衡量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不失为广大师生家长普遍接受的评价指标,终于中高考的指挥棒摆在那里。文化成绩好不代表全面发展好,但文化成绩差绝对代表发展出了问题。其实,大部分学生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成绩都不错,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了分化。
在激烈的教育内卷中,第一类被淘汰的往往是拼爹拼娘派。他们过早地被揠苗助长,睁眼闭眼享用着家庭内外、线上线下各种优秀教育资源,从小接受各种形式的胎教、早教、辅导、培训、陪读,甚至小小年纪就在私立学校被压榨成老油条,各类潜力被过早地挖掘殆尽,整个人沦为学习和考试的工具,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这些人又像从小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稍不留神就要被风雨摧残。自古寒门出贵子,现在的社会环境已经不一样了。一些家庭吃够了“没文化”的哑巴亏,下定决心培养读书人,年轻人却不以为然。其实是努力的方向错了,家长真正应该操心的是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激发孩子们的斗志。至于学业辅导,交给学校和老师才是正道。家长之所以“没文化”,很可能就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用错误的方法去教孩子,只能算帮了倒忙。
第二类被淘汰的是借酒浇愁派。起初比较优秀的他们往往自命不凡,却又不懂得聪明来自勤奋的道理,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包装成“网络成瘾”或“早熟”的受害者。各种玩物丧志的人,其实是他们从潜意识里开始放弃了,觉得学习成绩不重要了。谁都知道,戒除网瘾其实很简单,交出手机、撬掉房间门锁就够了。他们虽然醉了,其实他们心里比谁都清醒。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他们的人生哲学。谁也别想揭开他们的遮羞布。你永远不要试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第三类被淘汰的是投机取巧派。他们凭借自身较高的悟性和不错的运气,有时靠守株待兔也能沽名钓誉。一旦得逞,就乐衷于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孤芳自赏,整日沾沾自喜于“曾经的高度”。面对不再属于自己的鲜花和掌声,他们也曾憧憬过,可三分钟热度一过,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尤其是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学科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很多人开始选择“躺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学问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唯人久久为功,方能出类拔萃。
第四类被淘汰的是妄自菲薄派。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强劲的竞争对手,他们往往举棋不定,前怕狼后怕虎,说白了就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自己把自己打败了。最典型的就是初一英语学科,明明是从26个字母开始学起,明明谁都有出彩的机会,可考及格以上的还是那么一些人。其实小学语文数学知识,到了初中都还有复习的机会,至于其它所有学科,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毕竟都是新接触的学科。那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学生,是打心底把自己看成了差生,总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是差生。第一次起跑已经比别人慢半拍了,后面的起跑为什么就不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呢?
第五类被淘汰的是心理断乳派。这些人记忆力好、思维能力强、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智商是完全够用的。恰恰是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目标不明确、求知欲不强、学习兴趣不浓、“三观”不正、意志力不坚定)影响了智力因素的发挥。他们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蹿,又像断了线的风筝漫无天际地游荡,大把的青春年华在指间溜走。他们总是嫌弃老师和家人的“唠叨”。可笑的是他们不懂得长辈“唠叨”的背后,是无私的爱和付出!更可悲的是,他们不懂得真正应该嫌弃的恰恰是自己的执迷不悟!试想长辈提醒过一两次的事情,如果他做到了或者改正了,谁吃饱了撑着总是念念叨叨?是聪明人就应该学会吃一堑长一智,学会从功过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总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人注定走不远。听不得唠叨的孩子不会有很大的出息。挨了批也不要破罐子破摔,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重新站起来!知错就改是写进中小学守则里的格言,为什么那么多人不重视也不落实呢?
其实,在整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没有谁愿意轻言放弃。恰恰是一些并不起眼的漏洞和短板,有朝一日拖成了积重难返的境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人师长者,一定要悟透“木桶原理”和“破窗效应”,从源头上避免孩子们误入歧途。这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因所在。
优秀学生怎样稳坐钓鱼台?曾经优秀的学生怎样重整旗鼓?解铃还须系铃人!找到问题的症结,一一对症下药足矣!惟愿本文能给迷茫者些许裨益!
【小档案】于都美运营者刘仙贵,男,于都县罗江初中80后教师,自8月参加工作以来,有多年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地理,小学数学、科学等多学科教学经历,教学成绩均名列前茅。历任罗江初中文学社创办人、广播站负责人、教导处干事、年级组组长、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于都县文明办创文专员、罗江乡新屋村扶贫第一书记等职。多篇作品在《赣南日报》、《赣州晚报》、《于都手机报》等媒体发表。参与编写全县初中生读本《红色于都》。(喜欢于都美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本号长期发布原创作品)
▲打开礼物,查看作者小档案。
相关阅读
1.全科教师支招:受疫情影响,孩子的成绩退步了,家长和老师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