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让幼稚衔接“手拉手”
“幼小衔接”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从学校到家庭、社会,从老师到家长等每年都会谈论这个“老”话题,长期以来家长的“拔苗助长”,幼儿园的“一厢情愿”、小学的“超标教学”等让这个话题包围了一层“紧张”“焦虑”的雾膜,让人对“幼小衔接”望而却步,看似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又似一件“高大上”的事情,在天平的两端很难找到平衡点。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了有效衔接中“科学衔接”“双向衔接”“灵验衔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践与思考——“手拉手式”的幼小衔接。
杨绛说过:“任何关系,双向奔赴才有意义。”幼小衔接亦是如此,不是幼儿园的“一厢情愿”,更不是教师的“单枪匹马”,是园校、家校社等共同努力,为幼儿的顺利、平稳过渡保驾护航,这是一场爱的携手,一次爱的合力。在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中,我园开展“话衔接”圆桌会——幼儿园、小学、家庭等代表在轻松专制的氛围中共同讨论幼小衔接的困惑、幼小衔接的目标、内容、方法,园校的共同参与更是让家长们放下顾虑,不再觉得“幼小衔接”是“一家之辞”,面对面的沟通让彼此达成教育的共识,初步形成教育合力。在实践中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组织幼儿到小学进行参观等活动,小学老师走进幼儿园观摩幼儿园的活动,并开展系列活动等。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就是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以往的幼小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幼小衔接内容的形式化、幼小衔接教育的断层化、背后体现出的本质问题就是不科学的幼小衔接。在实践中采取“大手拉小手”的形式。第一:专家拉手校方,引领园校做好科学衔接准备;第二:小学拉手幼儿园,把握双方教育规律;第三:老师拉手幼儿,引导幼儿做好衔接准备;第四:小学生拉手小朋友,支持幼儿成为幼小衔接的主人。例如开展心理讲座、晚期阅读沙龙、参观小学、小小记者······其中专家心理讲座、早期阅读沙龙让家长们对幼儿健康发展、科学阅读等有了新的认识,一味地追求认字、算数等并不是科学的衔接方式,幼儿入学准备也不仅仅是认知和身体的准备。“大手拉小手”让幼小衔接不再是漫无目的的实践、人云亦云的前行、习以为常的重复······科学衔接是教育观、儿童观的落地,是幼儿科学过渡、健康发展的基石。
“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地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幼小衔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过程,入学准备从来都不是那些信手拈来就可以“强加”给孩子们的知识或技能,也不是轰轰烈烈搞了一次却似乎无下文的参观小学活动。真正的准备是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全面铺垫,是令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长的内容,是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自然发生的。“育人”的价值贯穿其中——调整作息,重心渗透;习惯培养,重在坚持;实地观摩,重要体验;加入游戏,重话成长;专项衔接,重头课程。例如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小学有太多的未知,他们对小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同时心里不免有点担心和疑惑,在《上小学啦》主题中孩子们一起通过小组讨论,广开思路,围绕着小学多角度、多方位发问,一步步了解小学生活。其中开展的自理能力运动会、军训、帮帮队活动等“小手拉小手”活动则是幼小衔接生活化的润滑剂。生活化衔接,让教育实现软着陆。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成长过程,个体的任何发展都有一定的顺序,不能交换,不能随意逾越。所以幼小衔接教育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手拉手”让幼小衔接实现科学衔接,多方协同,双向奔赴,真实促进幼儿顺利过渡。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24301804.html